- +1
马来西亚的安瓦尔:意外联盟,廿年拜相梦圆之后
马来西亚第十五届全国大选在11月19日尘埃落幕。经过五天的博弈与协商,11月24日下午国家王宫发布文告宣布安瓦尔·易卜拉欣为马来西亚第十任总理,由他来领导组织新一届“团结政府”(Kerajaan Perpaduan)。
11月25日早上,身着传统马来服装的安瓦尔到布城总理府打卡正式上岗。(图片来源:Reuters)
今次提前在国会届满之前选举是在“国民阵线”(Barisan Nasional,以下简称“国阵”)最大成员党“巫统(UMNO)”党内高层施压的结果。上一届国会下议院原本可以拖到明年7月16日届满才解散,但是原任总理伊斯迈尔·沙必里·雅各布(Ismail Sabri Yaakob)抵不过党主席扎希德·哈米德(Zahid Hamidi)的压力,于10月10日在提呈“2023年财政预算案”后被迫解散。相信扎希德当时信心满满要求解散国会是因为有了先前两次州议会选举大获全胜的经验,即国阵在2021年11月马六甲及2022年3月柔佛州选举皆重夺三分之二的议席优势,认为本次国会选举也会再度重演这一结果;同时,受贪污指控缠身的扎希德9月23日才获高庭裁决全部40项贪污控状表罪不成立,使他在党内气势高涨。如果他领军的国阵能在全国大选中大胜,他便有望取代伊斯迈尔·沙必里成为新的总理。
图为马来西亚的执政联盟变迁及第十五届全国大选联盟对阵图,作者自制
尽管国阵是各联盟中最早做好候选人议席分配,甚至提前公布了竞选宣言、提出多项改革和经济政策,但是却在选战开打后意外处于下风。首先是巫统内讧白热化,扎希德党内竞争对手原卫生部长凯里高调宣示要竞争未来总理一职;其次在竞选宣传上,有媒体发现国阵的宣传物资远远逊于其他两个对手“希望联盟”(Pakatan Harapan,以下简称“希盟”)与“国民联盟”(Perikatan Nasional,以下简称“国盟”),甚至部分地区还拿出2018年选举的“一个马来西亚”布条来充数;此外,身为国阵主席的扎希德自身选区还遭遇选情告急的窘况,在关键的竞选时刻无法抽身到全国拉票。这样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国盟以“清廉”和“马来穆斯林团结”作为号召成功吸引了马来乡村选民的支持。国盟在选战上突显自身的道德优势,直指国阵候选人贪腐及玩弄政治导致国盟政权崩解,使得国阵在宣传上只能处于守势。另外,看守政府宣布选举前夕及选举日两天为公假,大大提高了选民返乡投票的意愿。同时,选前多项机构发布民调和预测皆不约而同指希盟将成为获得最多议席的联盟,无疑也促使马来中间选民积极出来投票、并“弃保”国阵。此外,国盟的候选人利用“抖音”(TikTok)来竞选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选民的关注,他们善于利用短视频与选民互动深获年轻人的参与,相比之下希盟与国阵的候选人仍用传统的手段来造势。
土团党主席穆希丁所属的国盟在马来TikTok圈子中声势最强。
早在选举前,包括Merdeka Center、Invoke、Ilham Centre、EMIR Research等智库皆预测选举后西马政治版图将会是“三分天下”的局面,几乎所有机构都预测希盟的得票率为第一,并且没有一方会达到多数议席的执政门槛。最终的选举结果与预测相差不远,只是许多人低估了国盟的得票率。除了Merdeka Center以外,没人料到国盟获得的议席会超越国阵。三大联盟选举成绩大致如下:希盟成功把选前政治冷感的非马来人群体动员出来投票,保住了城镇地区的席位及约一成的马来支持度。虽然获得的议席相比上届有锐减,但仍赢得了81个议席; 第一次以“国盟”联盟旗帜竞选的土团党(BERSATU)和伊斯兰党(PAS)则赢得73个议席紧追在后,他们绝大多数的支持者是马来穆斯林。该联盟横扫马来半岛北部及东海岸乡村地区的选票,首次获得约五成的马来选民支持,是三联盟中最多;作为选前执政联盟一员的国阵仅赢得了30个议席,排在最后。约获得三成的马来选票,以及少数的非马来人支持。
提名日现场,各阵营的支持者(图片来源:CNA)
选后成绩显示没有一方获得112席来组织政府,马来西亚首次面对悬峙议会的政治僵局。从20日清晨开始,获得最多与次多议席的希盟和国盟开始积极寻找可以组织联合政府的对象。由于国盟领导人前总理穆希丁(Muhyiddin Yassin)在记者会上拒绝与希盟合组政府,因此拥有30席的国阵及23席的砂拉越政党联盟成为了双方伸出橄榄枝欲拉拢的 “关键少数”。经过几番协商之后,22日谈判进程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这是由于国阵议员对于要加入哪个联盟没有共识。巫统党主席扎希德有意与希盟合作,但是其同僚及国阵友党因政见及政治利益冲突拒绝加入,因此议决成为在野党、不加入其中一方组织政府,而砂拉越政党联盟表态将跟随国阵的结盟脚步。但是事情很快在23日发生转折——谕令国阵放弃成为反对党的立场,要求选择与其中一方共同组织“团结政府”;而国盟不接受“团结政府”方案,穆希丁反重申自己握有115名议员法定声明的支持;希盟与国阵22日顺利在霹雳率先成功组织州政府的例子也鼓舞了其他巫统领袖。在拥有最高元首“加入政府”话语的背书下,扎希德23日晚间召开巫统最高理事会,花了将近四个小时最终达成决议加入由安瓦尔领导的政府。24日下午5时,安瓦尔在国家王宫宣誓就职马来西亚第十任总理。
11月22日中午,马来西亚最高元首阿卜杜拉在国家王宫门外向在场驻守的记者发放慰问品。(图片来源:Bloomberg)
本届选举最大的特色是不满国阵的马来选票均被国盟所吸收,国盟作为主要以土团党及伊斯兰党为首的新第三势力是本届大选的黑马。第一,过去对于土团党是否为希盟马来选票的主力一直有争议,这次选举结果显示土团党的议席数量维持与上一届在希盟的旗帜下竞选获得的一样,共28席,即意味着希盟在土团党出走之后损失了大量的马来选票,甚至还夺下过去被视为是国阵强区的“布城”(Putrajaya);第二,伊斯兰党是最大的赢家。上一届只拿下18席的伊斯兰党,本次则一举拿下了43席跃升为全国第一大党,增长率超过一倍。伊斯兰党除了首次横扫吉兰丹的所有国会议席,同时也第一次在马六甲赢得国会议席,显示伊斯兰党已经跨过中央山脉、走出“地方型政党”和“乡村政党”的标签,进一步走向城市选区;第三,这次选举中选民不约而同让“过气”的政治人物退场。叱咤政坛数十年的97岁前总理马哈蒂尔与85岁的东姑拉沙里落选,两者都是从70年代就活跃马来西亚政坛的政治人物。前者领导的“祖国行动联盟”更是在选举中惨败,甚至达不到索回选举“按柜金”(保证金)的门槛;第四,安瓦尔所属的公正党在本次选举中损失多个视为“堡垒区”。例如,自1982年以来便由安瓦尔家族赢得的峇东埔(Permatang Pauh)选区在这次选举中意外落败,以及自2008年以来连续赢下的乌雪、加埔、瓜冷等都在本次选举以微差票数败给国盟,这对公正党来说是一项严重的警讯,显示该党无法获得大部分马来选民的认可。
11月20日清晨,国盟领导人刘华才、穆希丁与哈迪率先宣布国盟获胜,将联合国阵的部分议员及东马政党组织政府。最终在全体国阵议决支持希盟的情况下,计划泡汤。国盟的选票在本届选举的增长令人震惊。(图片来源:Reuters)
总的来说,本届选举的投票率约为73.89%,虽然上届大选82.32%有一些落差,但本届选举是首次实行降低投票年龄至18岁及自动登记选民的政策,因此整体上约增加了将近四成的选民,整体选民人数达到2117万人。此外,本届选举也是最多政党(39个)、最多候选人(945位),以及最多独立候选人(108位)参选的一届。除了东马9个议席面对“一对一”的竞争,其余议席都陷入“多角战”的竞争。尽管最终选举结果希盟成功联合国阵及其他政党组织联合政府,但是国盟在本次议席的收获不容小觑,可以说真正掀起了“马来大海啸”。本届选举希盟获得了34.1%的选票,国阵获得25.%的选票,国盟则获得约30.35%的选票。普遍认为年轻马来选民的肯定是国盟在选举中异军突起的关键因素,意味着右翼马来穆斯林势力正式走入政治舞台的中央。国盟势力的壮大对于马来西亚社会未来是否会趋向保守化和伊斯兰化引起很大的关注。尤其是国盟在竞选期间利用种族和宗教议题来煽动族群情绪,如穆希丁指控犹太人和基督徒试图接管马来西亚,国盟在选举期间多次毫不在意非马来人的地位及感受的表现十分令人担忧。
领导国阵与希盟组织联合政府的巫统主席扎希德,在90年代末与安瓦尔关系密切。图为1998年1月时任巫青团团长扎希德与尚未被革职的马来西亚副总理安瓦尔。(图片来源:网络,不明)
赢得选举组织政府只是个开始,许多的挑战才开始接踵而至。如今,虽然安瓦尔领导的希盟在与排名第三的国阵合作之后获得了“马来合法性”,并且加上东马政党的加盟也获得了超过137席的支持,但安瓦尔政府的未来仍是充满众多的不确定性,一是其仍备受没有获得多数议席支持的质疑;二是由于多个联盟加入联合政府必定导致政治职务的分配上出现争议;三是不同意识形态政党的加入是否会对希盟的改革议程造成阻碍,希盟政府的各项举动或会收到各方的牵制。然而,如果从19日选举结束后来观察,希盟本次在与其他政党进行协商的态度相较于以往有了更成熟的表现,使得本来从不被看好的局面中脱颖而出,成功与过去几十年的宿敌妥协、道歉,最终组成联合政府。安瓦尔被最高元首任命的消息传出后,长期低迷的马来西亚股票与汇率市场呈现乐观情绪,纷纷大涨,显示市场对安瓦尔投出了第一张经济信任票;而来自印尼与土耳其等国际穆斯林领袖祝贺安瓦尔当选总理也为其伊斯兰形象加分。必须说,希盟与国阵的联合是马来西亚政治精英“强强联合”的象征。并且希盟有了之前22个月的执政经验,以及国阵有“马来大团结政府”崩解的经验,相信新的政府会趋向于稳定及保守的步伐来改革,不妨对此先保持乐观的态度吧。
(作者:邓世轩,马来西亚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8级硕士生,2020级毕业校友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立场无关,文责自负。引用、转载请标明作者信息及文章出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