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复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媒介融合正在重塑社会公共文化生活
4月20日,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举办“新技术环境下IPTV用户行为与生活方式”学术工作坊,并公布了“新媒体视频平台用户行为和生活方式调查”结果。这是国内第一次专门针对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用户展开的受众调查。
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新媒体视频平台用户行为和生活方式调查”项目组与百视通网络电视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有关“新技术环境下IPTV用户行为与生活方式”的研究项目,旨在进一步了解以百视通用户为代表的IPTV受众群体在平台使用、频道选择、潜在市场、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回收问卷101683份,有效问卷52905份,样本呈现年轻化、受高等教育比例高等特点。
学术工作坊现场。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图手机上网已成为第一媒介接触方式
项目组成员、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沈菲介绍,此次调查研究发现在新技术引发传播革命的当下,受众获取信息、寻求娱乐的渠道和方式较之以往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从每周媒介接触的天数看,IPTV用户的媒介接触频率排序依次是:电视(1.43天)>广播(1.26天)>报纸(1.24天)>杂志(1.16天);
从每天媒介接触的小时数看,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内,IPTV用户的媒介接触频率排序依次是手机上网(2.7小时)>电视(1.92小时)>电脑上网(1.77小时)>广播(1.72小时)>杂志(1.64小时)>报纸(1.53小时)。
换言之,使用手机上网已成为受访者获取信息、寻求娱乐的第一媒介接触方式。
同时,电视接触频率和时间在过去严重下滑(一周只有平均1.43天)。可以参考的是,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于2010年曾开展“新传播形态下的中国受众”全国调查,当时受众的媒介接触排序同样为电视接触位居传统媒介之首,但全国受众几乎每天都看电视(每周平均收看电视6.29天)。
调查同时发现,目前最受欢迎的IPTV服务包括频道直播功能、视频点播功能、频道48小时回看功能。在IPTV之外,用户还有广阔的视频接受渠道: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成为当仁不让的三大视频播放平台,拔得头筹的直播平台是YY(歪歪)和映客,美拍和全民直播列第三位。
无论是IPTV还是其他视频类网站,目前最主要的功能还是提供娱乐。沈菲称,如果以跨媒介平台播放的热门电视剧为依据,我们会看到受访者最爱看国产剧和港剧,对于男性来说列第三位的是美剧,而女性则是韩剧。与此同时,线下娱乐活动与娱乐性媒体使用呈正相关,与信息性媒体使用呈现负相关。
媒介融合正在重塑社会公共文化生活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陆晔作了题为《理解媒介融合:以IPTV用户行为为例》的报告。根据调查,她指出IPTV用户行为呈现出电视终端接入性与观看频率形成巨大反差、在相当程度上接受内容付费、有多种视频观看渠道、有一定的线下日常社交娱乐活动等特点。
这让她想到,IPTV用户的“直播、时移、回看”行为已颠覆了传统电视的共同观看体验,过去的互动性电视(点播)、参与性电视(沉浸式观看)已向社交性电视过渡,交互式网络电视提供了多屏幕、社交化、数字化的信息及娱乐方式。
因此陆晔认为,以互联网、数字化为基础的信息与传播技术革命彻底颠覆了源自工业化时代的媒介概念,过往基于传统媒介展开的有关受众特征与行为的讨论也随之而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媒介学者马克·波斯特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就以“第二媒介时代”这一极具开创性的术语,预示了这个颠覆性变化的特征,那就是新技术会促成一种集制作者、销售者、消费者于一体的系统,它将是对交往传播关系的一种全新的型构。
陆晔表示,媒介融合已发生在多个维度,IPTV是媒介技术融合的一种形态,但我们今天理解媒介融合不仅仅是平台和渠道的融合,它还是媒介手段的融合、公众媒介实践的融合、媒介系统与社会系统的融合、媒介技术与身体的融合。
无论是IPTV还是其他类似的内容终端,若仅仅作为传统电视的一种带有互动性的拓展,是远远不够的。传统电视接触时间频率严重下滑的同时,微信、直播、全民K歌、抖音等新的传播形态、娱乐方式、社会交往正在不断被创造出来。在新的传播环境下,内容终端若要继续扮演中介个体和虚拟世界的重要的界面角色,就需要寻找到真正与实体空间、与社会生活甚至与人的身体融合的新路径。
“我们的注意不能仅仅集中在社会调查提供的受众收视数据,我们更需要关注用户整体上和技术连接的方式。媒介融合不仅是媒介创新的迭代性实践,更是一种全新的力量,正在重塑社会的公共文化生活。”
“用户至上”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
随后,工作坊围绕“在新技术时代重新理解视频用户”展开探讨。大家发现了本次调查的一个有趣现象——受访用户明明是从百事通终端看到的问卷,却有一半人表示自己没有看过百事通。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李亦中也是IPTV用户。他提及IPTV应该注重界面设计的用户友好性:“现在上海城市治理都说要精细化,那么IPTV也要精细化。我怎么把内容用最快、最便捷的方式送达到用户的面前?页面设计大有文章可作。友好的页面设计让人很快就可以搜寻到要看的东西。”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段京肃也认同媒介融合是一种全新的力量,正在重塑社会的公共文化生活。“有了新技术媒介融合后,第一个变化就是我们受众对于社会平等的追求。传统媒介的传播方式是居高临下的,用户没有感觉到在信息传播中你我是平等的。但是现在,为什么网络文学火热?以前是作家一个人在房间里写出来,然后大家去欣赏,现在读者都参与进去了,他们获得了一种平等感。”
“再就是IPTV用户正在由少数向多数转变。用户年龄段在不断扩展,结果是受众需求的多元化。”段京肃举例,现在的年轻人喜欢抖音、快手,等过十年之后再来看可能又觉得太小儿科了。“所以如何回应不同年龄段的需求,无论是内容的需求还是形式的需求,都要日益多样化。”
段京肃还提出,如今视频用户的行为从时间上来讲是泛化的,不像传统电视有“每晚黄金八点”。“网络没有黄金时间,随时都可能就是黄金时间。那么网络电视的时间节点就要结合受众的年龄段进行细分。”此外,越来越多用户愿意为内容付费,这种情况下的付费方式也需要特别设计。
在他看来,“用户至上”的理念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我们对这个理念应该有一个全方位的理解,从对它的尊重开始,然后是认真了解他。在媒体融合的时代,或许这样我们会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加平稳一些。”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