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如是观——陆尚写意

2022-11-28 08: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杭州佛学院教师个展系列

如是观——陆尚写意绘画作品展

开幕:2022.11.19上午10:00

时间:2022.11.19 - 2022.12.05

主办:灵隐寺  杭州佛学院

承办:杭州佛学院艺术院

地点:杭州灵隐寺直指堂(杭州市西湖区法云弄1号)

 

展览地点:灵隐寺直指堂外景

 

光泉方丈  书

如是观——陆尚写意绘画作品展,于11月19日至12月05日在灵隐寺直指堂举办,展览分为中西学人肖像、达摩作品、禅宗题材、古代诗意图、课堂钩古等系列,展出其写意绘画精品100余幅。

2008年,陆尚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如今攻读该专业的博士学位,十多年来一直执着写意绘画,尤其近年沉迷于肖像与传统写意人物画,肖像涉及中西文学、哲学、艺术、建筑、宗教等领域的学者文人,相较于2018年陆尚在恒庐美术馆举办的“儒门-近现代文人肖像个展”而言,这次展出的作品则多为水墨写意肖像。

访友、候火、望月、映雪、行教、采芝、拜石、放鹤、听风、知秋……皆是古人漫笔的题中之义,此次展出的传统作品亦有盈尺小画三十余幅,涉猎古人传统行迹生活诸般,同时还有一件巨幅作品《江月松风图》,这也是他的一次尝试。

如今,陆尚在杭州佛学院教授传统写意人物画已有五年,禅宗题材作品亦反复观摹,文人画向来讲哲学,禅宗重思辨,悄然给画家带来启示,展呈十二幅尺八屏课堂钩古示范便是一次例证。

陆尚画的多是熟悉的人物和故事,平常却又不平常,定格的人物瞬间饶有情致,看似荒率的笔墨之下,含蕴着其造型笔法上的微妙变化,会在不经意的刹那间,仿佛与造型对象对视对话,体味到一种由诗性而延展开来的感动和思考,如其达摩造像,独立或有配景,置其身于松林下“听雪”,或于云崖间“心悟”,抑或于风雨中北渡,披长袍,须髯黑密,浓眉下双眼或观或寐,坚毅笃定,义无反顾,达摩便是他内心的观照。

他也对世界名人追影写像,凡李叔同、鲁迅、黄宾虹、齐白石、徐志摩、叔本华、海明威、爱因斯坦、泰戈尔、毕加索、梵高等,多以简笔水墨,取其神态一瞥,形貌关其心性,往往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而瞬间取神也是陆尚“废画三千”的结果。陆尚说;“哼哈之间,一呼一吸,佛祖拈花一笑,禅宗不立文字,周身所见,皆是修行,无非喜怒哀乐,吃喝拉撒,或许,还是撒泼的撒。”

 

吴山明  书

 

尉晓榕  书

 

北岛  书

 

李津  书

 

怀一  书

 

祖师西来意

240cm×100cm

纸本水墨

2020

 

 

江月松风图

362cm×215cm ×3

纸本水墨

2022

 

局部

局部

局部

局部

陆尚在绘制《江月松风图》

 

放翁吟梅图

96cm×185cm

纸本设色

2022

 

局部

 

嵩山急雨图

185cm×96cm

纸本设色

2022

 

虎跑

258cm×102cm

纸本水墨

2022

 

梦泉

185cm×96cm

纸本水墨

2022

 

局部

 

山光

100cm×50cm

纸本水墨

2022

 

无相

66cm×33cm

纸本水墨

2022

 

杭州佛学院课堂钩古示范

 

课堂钩古示范

235cm×53cm

纸本水墨

2019

 

课堂钩古示范

235cm×53cm  

纸本水墨

2022

 

课堂钩古示范

235cm×53cm  

纸本水墨  

2022

 

课堂钩古示范

235cm×53cm  

纸本水墨  

2022

 

课堂钩古示范

235cm×53cm  

纸本水墨  

2022

 

 

达摩与象

50cm×25cm  

纸本设色  

2022

 

幽人独往来

50cm×25cm  

纸本设色  

2022

 

馗公

50cm×25cm  

纸本水墨

2022

 

嵩山春早

50cm×25cm  

纸本水墨 

2022

 

苕溪吟卷图

50cm×25cm  

纸本设色  

2022

 

传法图

50cm×25cm  

纸本设色  

2022

 

林和靖

50cm×25cm  

纸本设色  

2022

 

简笔钟馗

50cm×25cm  

纸本水墨

2021

儒门肖像系列

 

大先生

35cm×23cm

纸本水墨

2021

 

鲁迅

28cm×23cm  

纸本水墨 

2019

 

马尔克斯

33cm×25cm  

纸本水墨 

2022

 

达利

33cm×25cm  

纸本水墨 

2022

 

赵元任

33cm×25cm  

纸本水墨 

2022

 

徐志摩

33cm×25cm  

纸本水墨 

2022

 

潘天寿

33cm×25cm  

纸本设色 

2022

 

黑塞

33cm×25cm  

纸本水墨 

2022

 

马一浮

33cm×25cm  

纸本水墨 

2022

 

宾翁观山

23cm×18cm  

纸本水墨 

2022

 

吴昌硕

22cm×16cm  

纸本水墨 

2022

 

弘一

25cm×17cm  

纸本水墨 

2022

 

白石老人一瞥

33cm×25cm  

纸本水墨 

2021

 

梁漱溟

33cm×25cm  

纸本水墨 

2021

 

希区柯克

33cm×25cm  

纸本水墨 

2021

 

虚云

35cm×23cm  

纸本水墨 

2020

 

乔伊斯

35cm×23cm  

纸本水墨 

2021

 

井上有一

35cm×23cm  

纸本水墨 

2021

 

托马斯 · 哈代

35cm×23cm  

纸本水墨 

2021

 

陆尚

原署陆冰

1990年   出⽣于安徽。

2008年   以专业第⼀名的成绩考⼊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物专业。

2012年   毕业创作《须弥》获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创作暨林⻛眠创作奖“⾦奖”,作品留校收藏。同年获学⼠学位。

2018年   获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中国⼈物画理论研究与创作”⽅向硕⼠研究⽣学位,导师尉晓榕教授。2018年   举办“儒⻔-近现代⽂⼈肖像作品展”(杭州恒庐美术馆)并出版专题画册《儒⻔》(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20年   攻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中国⼈物画理论研究与创作”⽅向博⼠研究⽣学位,导师吴⼭明教授、尉晓榕教授。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特聘教师,杭州佛学院特聘教师,浙江省⼈物画研究会会员。

 

众 家 短 评

尉晓榕:

熟识陆冰的人,只凭借记忆闪回隔空打量他时,大概率出现的,会是一副憨皮而有点莽撞的样子,这是那种不太着调的邻家暖男的类型,善良而温暖,只不过常在送温暖时踩不到点,生生将付出的十二分美意,自损八成,换回几分好笑,而就算结结实实地把好事做到你家了,他反倒会拿出半脸坏笑与你相对,像在推诿什么……但这个陆冰,痴憨却富诗情;涣散却有坚持;纠结不放又终能导向更高层次的矛盾和解……这算分裂人格吗?也许吧,或也许再往深处想,是他诸人格要素都各各处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吧,这样看去,他的一路莽撞和瞬间断片才不像是装出来的。我在说陆冰其人时,实则也是说其画。他正是基于上述的内环境,才有了在绘画上多样可能的纷呈,而且,他自己也应该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干脆一副已然而然的腔调,并不打算把自身修成到教科书式的心智平衡。眼下,陆冰的画作展呈着,应该不难辨出其与众不同的特质。我想其中最鲜明者,是步态的低质往复与良好的方向感之间的对冲;其次是丛生的偶发灵感对天赋审美意志的一再“做空”;再则,就是他的自发实验激情对专业经典范式的一轮又一轮玩童般的挑衅。但至此,我们仍不能断他为内耗太多,把控太少,因为这充沛的玩性正是他的艺术富有,此时没能玩够,他时反倒地缺一隅,无法回填……这个我懂,只是有时秒见他那副像水瓢一样按不下的漂然自得,便会生气。我一向认为,对学生需常加棒喝,尤其在他得意之时,而对其真切的赞许,反不可滥用,只在需要激励时,方可适量投放。应该说,陆冰已呈现了他自己的工具论及其绩效,也已有了点自得的本钱,这个现状很好,只是“你的表情包”不对:三两笔见好,就急于上网与人分享;说你轻了,你就辩解;说你重了,你就干脆断片,执拗地望向远方。这情景,我们长一辈的人,并不生厌,却会担忧。我承认:如你般的一个好苗子,反而有不可教的地方,有不可教的时候,但这些地方、这些时候,正值最具变数又最关键的区间,因而也正是我们最想上前帮救的当口……唯愿,你们做得好,而我们也做得对。关于画中可说的,已都在画中,自不必多言。展前陈言,终归只是个习俗化的架式,但我仍会当真。给不了结论,便给个态度,我的态度倒也直诚:隐去夸赞的腹稿,以一纸苛评交卷,而且我猜,众看官及画者本人都能接受这样的安排。

席挺军:

陆尚是一个年轻的九零后,也是一个创作上有思想、看问题有深度的九零后。大概在三年多以前,我看了他的一些作品,我们就谈起了作为艺术家如何来呈现自己的作品这个问题,在人物画的领域当中,又怎么样能够表现中国文化的元素,实际上是从这个角度开始的。我觉得他找的这个切入点非常好,但这个切入点是有些难的,不是很“好玩”的一件事,画肖像是一回事,艺术创作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何况又是画中国的文化名人,陆冰说他想好了,似乎有某种使命,他要去画。我觉得他这个题材的选择,和他身上的某种精神状态是吻合的,他花了很多很多心血,一遍一遍的实践练习,这三年,他时不时会和我讲,我又画好了一张,过段时间又说,我又画好了两张……直到展览前几天,他又把一百多张肖像作品全部重审了一遍,过不了心里这关他不会放过自己,很多事情看似已经来不及了,但他坚持着,他是自己和自己较劲,这批作品就是这样慢慢出来的,看着他的创作过程,实际上这也是他作为一个年轻画家成长的过程。他通过艺术创作来捕捉这些文化名人的“瞬间”,我相信他的内心和学养各方面都会受到触动,这不是一套简单的作品,所以说恒庐美术馆当时就定下来了,当然了,我们定下来也是有很多争议的,有的朋友说,哎呀,你们终于给年轻人办个展了……那我说这个不一样的,我们不是以年龄为唯一的标准,是以人为本,陆冰是符合这个条件的。大家也知道恒庐美术馆办的个展都是六零后、七零后的艺术家,八零后的都很少,这是第一次为九零后的艺术家办个展,也是目前唯一的一次。他的这种坚毅的精神,对艺术的痴迷和执着,几近疯狂的状态,在年轻九零后画家当中还是比较少的。当然了,有一些作品还不是特别完善,他现在有很多想法还在不断的实验打磨,我相信他的内心是激情而理智的。

空 一:

中国画画到底,会是什么样子呢?这个底,是心底的底,是底气的底。画中国画单靠些技法是行不通的,这和民族精神相关。中国画真正的骨血是诗性的、无为的、禅悦法喜的。技术是壳子,方向是轮子,心性才是有效的动力能源。不在心性上着力,画中国画,画得越久,就如同脾虚之人偏偏贪吃糯米、硬苞谷之类,化不了。中国画靠气运笔,这个气,是涵养出来的。清、正、和、雅、豪、贵……这些气不散,画就想俗也俗不了。这个俗是恶俗的俗,不是凡俗的俗。恶俗是造作乏味且空洞的,凡俗是自然平常而妥贴的。中国画的生命,就在中国人的日常中,陆尚画中国画是过脑子的。这个过脑子,是极不易的。如今的美术机构培养了太多急着画画,成名成家,却不过脑子想想是把心放在画上,还是把画放在心上的人。所以导致千人一面,乏善可陈。教的教得心慌,画的画得神疲。别的科目尚可以理解,中国画这种能温养人心,安定魂灵的艺术门类,也沦为套路化,着实有些悲凉。更为悲凉的是大家还挺适应,觉得形势颇好。陆尚二〇〇八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勤奋和天份自是够的。他把署名由陆冰换成了陆尚,这里面是有更纯粹追求的。这个追求是要画真正的中国画,画自己的中国画,就这一点必能与古人会心,会心不远,即得回响。在没打通关节之前,不过是爬行,打通了就站起来走了。光走起来还不行,跑起来也不行,要飞起来。沧海六鳌瞻气象,青天一鹤见精神。这青天一鹤,正在路上。我不喜欢写类似艺术评论的文字,假说浪费时间,真说浪费口水。很多人让你来写,总是要些表扬,我自己只是个泥塑之身,又能拿出什么像样的金箔呢?陆尚却是很真诚的,这个真诚就是光亮,自己的光源。我勉力凑些数,也不觉烦厌。夸人,虽然很好,但被人夸得知道水份。陆尚在江南始终保持着干燥的内心,以防止精神发霉腐烂。这和许多在江南片区玩小花样画画的是有夲质区别的。他很清醒。他在觉醒中耕砚,那墨池中泛起的:清、微、淡、远……是一生的美好。一生美好,画中国画。

史国良:

陆尚同学画的达摩很有新意,有别于传统样式化,模式化,套路化的手法,是现代年轻人对禅宗祖师达摩这一经典人物的重新解读,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开拓了一个新的视角。尤其他画的《雪中达摩》令人耳目一新,即体现了修行的艰苦,悟道的不易,也体现出了一种信仰的力量和执着的精神。禅即是清凉的,也是温暖的,即可当头棒喝,也可让人茅塞顿开。这张《雪中达摩》从立意到构图及笔墨处理都恰到好处。

袁 武:

陆尚笔下的达摩,笔畅墨酣,带有传统的写意精神。当然,他在这种传统样式中仍具有现代意识和个人的表达。“罗汉”作为传统中国画的题材流传于世。后来的画者在继承和发展中赋予新元素尤其重要。

李晓虎:

认识陆冰可以说很偶然,也可以说是在朋友家看到他画的民国一些大名人的肖像画,是我喜欢的那种,感觉很好。就和朋友闲聊说下次再次去可带上我。事,说过很长时间了我都有些忘了,后来朋友说过几天他来取陆冰的画,要不一起去,我说好吧,就这样缘就起了。相见了就有了意思,陆冰清烁瘦高,面部多豆豆,大概是因才厚而不疏达急的,笑语。陆冰对画执拗的很,未达到自己的要求,不惜废画三千,看的我很是心疼,真想偷偷的捡起拿走。画的造诣俺不敢多讲了,就是觉得画的好。咱和陆冰好最主要的是还有一个共同爱好,贪吃。这让我们相谈甚欢,可以让我们彼此浪费一晚上的时间谈吃食。所以我认识陆冰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会形而上,但又是一个充满烟火气有温度的才子。我多言不重,偏颇总是有的,说的好坏你一笑就好。

徐 默:

印象中陆尚一直在美院。本科、研究生在读时总是在国画系的走廊上遇见,个高腼腆,脸上长着青葱豆豆,固执率真孩子气,似乎他一直没毕业。平时刷屏常能看到他的名人肖像和佛画系列,从图章判断肖像画幅并不大,造型概括传神,信手拈来,随性不拘;佛画系列笔法生猛老辣,快意书写之状颇有闵贞之遗韵,亦醒亦醉、如痴如狂,小品巨制皆精彩。此展呈三部分:肖像、佛画、拟古,这些作品是陆尚近些年来对传统绘画的一次阶段性的探寻,同时也是陆尚在传统“路上”的一次回望。也许这种倾向与他佛学院任课有关,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或多或少地保持一种与现实生活若即若离的创作状态,貌似游离、但较真且义无反顾。

常 青:

陆尚笔下的达摩厚重粗犷,非常沧桑。大多数达摩洞里面壁的祖师都有一股子狠劲儿,与天斗与人斗的气息直扑而来,大有舍我其谁的殉道精神。一苇渡江那张也是天眼大开,张力十足……充分体现了当初达摩祖师传教的艰辛,以及中土禅宗的得来不易。陆尚对禅宗的兴趣和认识,正是他画面背后深深的禅意。而这对未来中国画意趣的表现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黄河鸣:

阿陆系出名门,诚所谓谢家宝树,皆期以门下千里驹。尤可贵者,阿陆在基本技术充分掌握的前提下,思维深刻介入传统与现代的两极。传统上他借由出众的造型能力,由人物而旁涉花鸟山水,工写皆作,以体会笔墨趣向与文人画的人文根基;在现代性方面,他通过题材的拓展与表现,追问中国画可能的能指与所指,从而呈现出实践性与抽象性。这种风格的追求成立与否虽尚待观察, 但毫无疑问地展示了当下前沿青年创作家的勇气与能力。此次展出的129幅人物头像,几乎囊括清末民国以来文化艺术界的名人。单就技法而论,可以说是建国以后形成的中国人物画新传统在意写方面的汇总,是阿陆研究生学业的总结,方家自可领会。然而,我更关注的是其取神一面,人物状写“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况且这些人物的思想、贡献、评价百年来沉浮翻覆,既关乎学统道统,又系于时代风尚偃仰,非有相当文化理解力不足以取其神,譬之于文史传记,写易评难,阿陆的这个系列,我以为可喻之为儒门画传之世说,小子可嘉矣。

胡 俊:

看了陆尚的作品之后,更新了对他的认识。生活中的陆尚,说起话来弱弱的,但画起来却骨气强健,有金刚之相。他自述以此展览来纪录毕业后数年、“渐转换到勾勒和书写的状态里来画水墨肖像”的阶段性痕迹。这种不急于求成,不追求独特风格的心态,对画者是十分重要,十分必要的;因为,在我看来,在一个“第三空间”(the third space)足够长时间的“悬停”(suspension),是保持开放性、让未然之然逐渐呈现的“慢研究”(slow scholarship)过程。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他的浙派先贤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形成了鲜明的风格,但这并不是艺术发展的常态。有时,回到浙派未形成之前,去悬停一下,或许是“反者道之动”的必须路径。他的博士导师吴山明先生,从未指示什么中国画的发展方向,而是一再强调古代绘画传统本身即包涵多元的价值,多种的指向。在陆尚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传统“以书入画”的实验性继承、对现代表达的实验性探索。这种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水墨实验,就是一种在“第三空间”的“悬停”。在这个状态下,新的可能性才有可能出人意料地,在非此非彼、亦此亦彼之处涌现。陆尚自称“硬着头皮固执的画着自己阶段性感兴趣的题材和方向”,应该就是这样的“慢研究”吧。能够悬停,并非易事。能做到的不多,但大疆无人机、蜻蜓可以!

赵跃鹏:

陆尚这两年在传统题材上孜孜以求,试图用泼辣、粗放的笔墨去表现造型,有浑厚、拙朴之感,也有微妙、细腻的处理,体现了他自己的审美趣味。他之前画过很多民国学人的肖像作品,手法多样,对人物形象的特征表现也有自己的想法,也可以看出学院教育对他的影响。在年轻的艺术家里,他的追求显得与众不同,有对传统和历史的独特感悟。

陈 铎:

中国意笔画,人物画难,人物肖像画更难,而画大家都熟知的名人更是挑战,师弟陆冰刚出校门不久就以儒门为题举办文化名人肖像画展,足可看出其独特的思考和自信。两年多来,其间我陆续看到陆冰创作过程中的部分作品,当时就想这是在螺丝壳里做道场。人物肖像没有场景、动作、服饰等辅助,笔墨可伸缩的空间极小,形与神要兼备,手法又不能单一,从展览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陆冰做得极为出色。陆冰有极好的造型底子,更重要的是有很好的形感,整体形的把控,细节的取舍,简繁的穿插。他尚于从雕塑、版画其它画种以及国内外大师的造型语汇中寻找养分并进行变通,这种能力不是仅仅通过训练就可以得到的,是一种综合的能力。从展览作品来看,他没有沉浸于笔墨淋漓的江南意趣和学院经典的过往图式,这些画作所体现最为可贵的不是技能的熟练,而是思考与研究的态度。

王 霖:

陆尚已具备较好的绘画功底,笔头灵气,又喜欢读书。尤其可贵的是他有探索精神,执着坚持,所以会有今天这个成绩。他对民国学人的景仰,促使他去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并希望把握住人性普遍的光辉和各自独特的性格。尽管这种尝试还有待他去不断打磨和修正,有时甚至要放下执着,一往知返,但勤苦的付出必会有丰实的回报,是可以预期的。至于绘画语言,那又是念念不住的东西,一个自期远到的画家,除了否定昨天,还会否定今天。

王 犁:

陆尚准备了两年的《儒门》展在即。近十年来对近代知识人的关注已成显学,或独立人格,或自由精神,当代知识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从老一辈油画家到年轻的水墨才俊,借题发挥直抒胸意。习惯于主题创作的人,总希望在画面讲那些与时代有关的故事,相信陆尚在做这个选题之初就没有这个打算,他选择的一个个肖像,俗话说的好,你想什么都写在脸上,而陆尚需要以寸毫去描写本身丰富的人物,而且又聚焦在每个个体的肖像,肯定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选择。还有绘画语言本身,表现与写实的比例,虚实间的绘画趣味,笔墨价值的基本立场,都要在像的前提下大做文章,再让那些熟悉这些知识人作品、人生经历、甚至性格的读者看到陆尚画的肖像,可以说那就是某某某,真需要非比寻常的本事。中国有自己肖像表达的传统,远的不说,从陈老莲的屈子到傅抱石的屈子,优秀的肖像作品并不是回到肖像的个体,但肯定丰富了作为肖像的主体,让我们看到画家神奇个人趣味选择里面,相信画面审美的真实。看到《儒门》一幅幅肖像,你是相信留存老照片的真实,还是相信陆尚的真实。

陈 纬:

陆尚做了一件大胆冒险的事。他以水墨的方式为民国文人造像,试图以其凝炼的线条、概括的造型捕捉一个时代的文化气质。他找到了一种看似简单的方式,努力概括那个远去的年代——一个新旧文化交融、东西文化碰撞独特时代所呈现的“人之觉醒”的风范,即所谓的“民国范”。他笔触沈隐而灵动,画面如蒙一层轻纱,形象优雅浪漫,简约而不简单。要准确做到这一点,我知道他应该做了大量的准备,不仅要解决绘画技巧上的准确表达;更重要的是他必须有大量的阅读积累,从而准确把握一个时代的文化背景与特征,无疑这是一段艰难的文化寻旅。陆尚做到了,他的画充满着敬意与思考,让我感受到了他内心真挚的表达。

秦修平:

陆尚作画,贵浑融。大笔如椽,时而如逆水行舟,时而如山崩地裂,点画披离间,行笔与造型纠缠,循形造势,笔即形,形又复归于笔。所作达摩,满纸混沌,先见笔走龙蛇,气势骇人,后依稀可辨物象,遂达摩出。

钱伟强:

——题陆尚达摩图

熊耳山遥事难识,老胡西去不可及。

一苇浪说虚空法,壁上真影谁肖得?

皖东陆生才翩翩,挥翰独坐午窗前。

青藤白梁时时出,今古渐看流水圆。

就近拈得共情语,扫却尘霾如照炬。

写罢学林百卅真,还图一花五叶祖。

碧眼虬须妙传神,人天阅尽历劫身。

底事若逢葱岭客,知汝同是雪中人。

泉 子:

陆尚兄笔下的人物,亦即他心中的英雄谱。无论是那些时代的风云人物,还是另一些声名显赫或寂寂无名的深山中的修行者。或者说,这些我们熟悉或并不熟悉的面孔不过是画家在探寻那个最初的自己的漫漫征程中所获赠的一张张珍贵的侧影,并作为对以形写神、以形媚道这一伟大而古老传统的回应。

谷 卿:

早在宋代,画家们就因为缺乏人物画大师而苦恼不已,他们尝试从分科和“制作楷模”的角度为人物画创作设置“科学”的指导方法,这也导致了绘画严重的类型化倾向。古代人物画家用心于通过作品建构理想的国家秩序,今人未尝不是如此,只不过每个画家的侧重不同罢了。陆尚的近现代文人系列是我近年看到的最好的系列人物画之一,它不仅表达著作者对笔墨、历史和世情的态度,也从某个侧面反映出两个时代和心灵的碰撞与交融,形式又是如此传统而富于新意,给人以足够的空间用以回顾和远望。

展 厅 现 场 图

 

 

 

 

 

 

 

 

 

 

 

 

 

 

 

 

 

--  END  --

出品丨私享时代

学术主持丨刘大石

主编丨王成业  编辑丨刘慧

图书策划丨媒体传播丨展览策划丨书画经纪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