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讲座丨李军:从“东方”意象、东方之“子”到人类之“树”——达•芬奇与“东方”问题再研究

2022-11-24 11: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来源:中央美院美术馆

全球史与跨文化艺术研究前沿系列讲座

第四讲:从“东方”意象、东方之“子”到人类之“树”——达芬奇与“东方”问题再研究

主讲:李军(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黄小峰(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时间:2022年11月24日(周四)18:00

线上地点:腾讯会议 546-1254-1659或抖音@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官方账号

扫描二维码进入腾讯会议

扫描二维码进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抖音官方账号

丨主讲内容丨

达•芬奇,《龙服设计图》,素描,约1515-1517年,温莎城堡皇家图书馆藏

达•芬奇门徒,《龙狮之搏》, 素描,乌菲齐美术馆藏

陈容,《九龙图卷》(局部),纸本水墨,宋,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艺术史家肯尼斯•克拉克曾经指出,达•芬奇绘画中的某些部分“与(欧洲)古典绘画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别”,却与“伟大的中国绘画”例如陈容的《九龙图卷》有本质上的相似。

达•芬奇,《树干与树杈研究》,素描,约1500年前,法兰西学院藏

达•芬奇,《马、圣乔治与龙的研究》(局部:圣乔治与龙),素描,约1517-1518年,温莎城堡皇家图书馆藏

事实上,除了世界地图和绳结装饰之外,达•芬奇作品中还流露出对于“龙”“墙”“云”等一系列极具东方神韵的艺术母题或意象异乎寻常的兴趣,那么,这些相似性仅仅是出于巧合,还是跨文化因果关系所致?

达•芬奇,《倾覆风景和骑士的大洪水》,素描,约1517-1518年,温莎城堡皇家图书馆藏

此外,近些年西方学界关于达•芬奇是否是“东方女奴”之子的身世之谜,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本讲座还将通过客观呈示对立双方论辩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揭示相关西方学者立论背后隐匿的意识形态立场,并呼吁国际学界在这一涉及“东方”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问题上,能够超越日益加深的东西方隔阂和意识形态藩篱,发出公正和理性的声音。

达•芬奇,《吉内芙拉像》中各种螺旋状的头发,木板油画,约1475年,华盛顿国家画廊藏

讲座认为,达•芬奇在精神的意义上有一个东方母亲,他自己正是人类之树上结出的伟大硕果。

丨主讲人简介丨

李军,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艺复兴艺术史研究学者和跨文化艺术史家,国务院学位办第八届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巴黎第一大学、法国国家遗产学院、哈佛大学艺术史系高访学者,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客座教授。出版专著《可视的艺术史:从教堂到博物馆》《穿越理论与历史:李军自选集》《希腊艺术与希腊精神》《跨文化的艺术史:论图像及其重影》等;主编“跨文化美术史年鉴”集刊系列;策划大型国际展览“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湖南省博物馆,2018)、“无问西东: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中国国家博物馆,2018)。

丨主持人简介丨

黄小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中国古代书画史。著有《张萱

<虢国夫人游春图>》《西园雅集:两宋人物画》《古画新品录:一部眼睛的历史》。主编丨吴琼

编辑丨何逸凡

原标题:《讲座丨李军:从“东方”意象、东方之“子”到人类之“树”——达•芬奇与“东方”问题再研究》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