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央视调查:北京新医改一年间,医生患者感受如何?
央视新闻客户端4月20日消息,2017年4月启动的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以取消药品加成,破除“以药养医”为核心,北京率先实行,一年之内,首批15个示范城市和每个省份1个县级示范地区陆续铺开。一年之后,医生和患者的接受程度怎么样?有哪些新感受?来看记者在北京的调查。
从2017年4月开始,北京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取消挂号费、诊疗费和药品加成,设立医事服务费,全面实行预约挂号,通过手机APP、网上挂号平台。
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记者遇到了67岁的李阿姨,因为过敏引发结膜炎和哮喘,李阿姨上午9点分别挂了三个科室的号,到下午两点已经全部检查完了。
记者:您觉得对这个看病的流程啊,时间啊,还满意吗?
李阿姨:我感觉挺好的,因为有很多自动化的设备,就省的在那还得等着,扫码一扫化验单就出来了。包括照的片子,都是自动的。
对于一部分上了年纪的老人,医院还在各个楼层安排了志愿者,专门教患者使用自助医疗设备,并保留了两个现场挂号窗口。
北京世纪坛医院门诊部主任 张琳:据我们统计呢,大概是平均每个患者在医院的滞留时间,都能减少三十到四十分钟。
改革一年间,所有在京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取消15%的药品加成,实施零差率销售。取消了挂号费,新增了医事服务费。三甲医院普通号50元,报销后患者自付10元,副主任医师号60元,自付20元,主任医师号80元,自付40元,知名专家号100元,自付60元。(做图)据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统计,新设立的医事服务费在改革启动后的第四周即可置换原来的挂号费、诊疗费、药品加成收入。医疗机构收入在总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结构得以优化,含金量也更高了。
北京世纪坛医院院长 徐建立:门诊量大概减少了8%,但是支出的成本也在降低了,就是药品的采购,消耗额有所下降。对医院来说整体的经营状况可能更有利一些。
据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统计,改革一年来,北京三级医院门急诊诊疗人次较上一年减少11.9%,一些普通病常见病逐步分流到基层机构,与此同时,副主任、主任医师的门急诊人次分别减少9.7%和25.5%,患者就医更加理性。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主任 雷海潮:居民和患者愿意更多的使用普通号,那么专家号以往是小病和大病,大家都会去利用这个专家号的资源,改革之后大家在选择专家号和普遍号之间变得更加理性了。 现在我们监测到的情况,副主任医师诊疗工作量,和主任医师诊疗工作量都是有所下降的,这样就可以把专家资源节省起来,用于那些疑难重症患者的救治。
2017年,北京市一级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诊疗人次累计达到8000万人次,比上一年净增1200万,一些普通病常见病逐步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
刘大爷:大医院一个人也多,还得挂号,这儿挂号又不花钱,又省钱,各方面都挺好的我觉得。
李大爷:它(社区医院)那个药是(报销)90%,(三甲医院)那儿是(报销)85%。
北京市羊坊店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苏宝燕告诉记者,从去年实行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以来,他们中心的门诊量增长了30%,
北京市羊坊店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 苏宝燕:因为医保政策的支持,它以前挂号费是一块钱,现在还是一块钱。另外还有一个优惠的政策,60岁以上的本市老人,医事服务费还是免的,在慢性病用药上,常用药的种类(和三甲医院)是一致的,所以这个就从政策上引导了病人,首诊到我们社区来。
让患者“下沉”,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北京市接近78%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了“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方式,对60岁以上老年人减免医事服务费2665万人次。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可在社区获得105种常用药品,开出2个月药品长处方4万余张,切实减少了患者往返医疗机构的负担。
除了推进分级诊疗之外,这次“新医改”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是医药费用增幅下降了。
据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最新统计,改革一年以来,北京市医药费用仅增长5%左右,为2000年以来费用增幅的最低年份,已累计节省医药费用60多亿元。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主任 雷海潮:往年北京地区医药费用的增幅大概是在10%以上。
此次改革选择435个项目进行价格规范,与医药分开改革同步进行。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项目价格,比如头部CT从180元降到135元,核磁从850元降到400~600元。也有一些费用增加了,比如普通床位费从现行28元调整为50元,二级护理从7元调整为26元,阑尾切除术从234元调整为560元,针灸从4元调整为26元等。增加的费用主要是中医、护理、手术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
(原题为《北京:新医改一年间 医生患者感受如何?》)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