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跳舞,健身,我们要这样的世界 | 朱利安·奥培

2022-11-24 14: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编辑:目刻时光

来源:里森画廊

他的作品享誉全球。从纽约到首尔,伦敦到苏黎世,在层出不穷的公共委托创作及国际博物馆展览中,他独特的艺术语言总是一眼就能被认出,反映着他对表象的描绘和图像的理解。

这次,北京,里森画廊,他邀请你来到他的最新个展现场,与他共享这娴静美好的时光。

跳舞,健身,我们要这样的世界。

他是朱利安·奥培 (Julian Opie) 。来吧,跟随他的文字,一起进入他的世界:(展览介绍:撰文 朱利安·奥培)

朱利安·奥培 (Julian Opie) 里森画廊南展厅

2022 年 11 月 19 日 – 2023 年 3 月 26 日

北京市顺义区金航东路 3 号院 D7 楼 4 层

大家好,我是朱利安·奥培,欢迎大家来参观我的展览。很抱歉我不能在现场,但我想给大家导览并介绍其中的作品。希望你已经逛过这个展览了。

在南展厅,展出的是一组七个不锈钢圆管线形人体雕塑,和四件风景灯箱。每天早上我都骑自行车去上班,来回大约一个小时的路程。我这样做已经有几年了,每天都走同样的路线。这条路线已经在我脑海里成为特别的存在,如果以一个物体来呈现它,也许会是一个图腾柱,上面的图像包括沿路的卡车、街道、商店招牌、路人、汽车、和其他骑车的人。日复一日的重复体验,渐渐地自成一格。

展览现场:

▲朱利安·奥培个展现场图,里森画廊,北京,2022年11月19日至2023年3月26日 ©朱利安·奥培。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由杨灏拍摄

▲朱利安·奥培个展现场图,里森画廊,北京,2022年11月19日至2023年3月26日 ©朱利安·奥培。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由杨灏拍摄

也许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有这样的特质,这类需要构建的物体也是我创作的兴趣所在,我试图在现实世界呈现脑海中的东西。因此展出的圆管线形人体雕塑汇聚了体验、观察和感知,它们存在于我的记忆里,经过重塑并在这里呈现。

疫情期间,我在我家和工作室附近的公园里散步,注意到人们躺卧在草地上野餐、阅读、看手机。他们摆出的一系列姿态展示了身体如何与空间和重力产生互动,既填充了环境,也为周围的景观注入活力,看起来就像一幅经典大师画作。

展览现场:

▲朱利安·奥培个展现场图,里森画廊,北京,2022年11月19日至2023年3月26日 ©朱利安·奥培。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由杨灏拍摄

▲朱利安·奥培个展现场图,里森画廊,北京,2022年11月19日至2023年3月26日 ©朱利安·奥培。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由杨灏拍摄

我拿出手机,假装在发短信,但其实是将周围躺着的人拍摄下来。然后我邀请四位模特来到我的工作室,让他们摆出我在公园里看到的姿势。我扫描了模特的身体,然后用直线概括地画出了他们的形体和姿势。

约五千年前,有一大群人离开中国大陆,经过台湾进入太平洋地区。他们后来被称为南岛民族,至少这是我所读到的。他们传播并发展出了独特的语言和文化。我花了很长时间观察来自这种文化的艺术,特别是在苏拉威西岛、越南和婆罗洲发现的珠饰和木雕。这些具有感染力的物品令我思考我一直以来创作的雕塑。我作品的线条是扁平的,像是被挤压过,好比画作脱离了对墙身的依附,站在地上一样。

展览现场:

▲朱利安·奥培个展现场图,里森画廊,北京,2022年11月19日至2023年3月26日 ©朱利安·奥培。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由杨灏拍摄

越南嘉莱族、印尼托拉查族和迪雅族的木雕人像通常是曲身和蹲着的。这些木雕启发我弯曲我的人像以作回应——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要这么做。想要直接弄弯我的人像雕塑是不可能的,因为扁平的线条可以通过方形的接合点连接,但却难以弯曲和扭曲,所以我转而使用圆管,以类似制作自行车架的方法创作,将南岛民族雕像、自行车架和城市中扶手的元素结合。

类似的还有在法国乡村长途驾驶、饱览夏日美景的经历,偶尔停靠在高速公路上的加油站和途经的咖啡馆。我逐渐感觉到这两种画面的融合——商场和加油站精心设计的形象,和我周遭的自然景观,在挡风玻璃上和我的脑海中交融。

展览现场:

▲朱利安·奥培个展现场图,里森画廊,北京,2022年11月19日至2023年3月26日 ©朱利安·奥培。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由杨灏拍摄

▲朱利安·奥培个展现场图,里森画廊,北京,2022年11月19日至2023年3月26日 ©朱利安·奥培。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由杨灏拍摄

回到英国后,我沿着家附近的骑行路线进行拍摄,并试图把它们当作石油公司的商标。我尝试在这两种图像中寻找一个平衡点。两种体验世界的方式互相冲击并融合——一种来自都市环境,以网上、手机和商场的体验为象征,另一种是自然天成的乡间风景,当你独自一人置身其中时将被它的美所打动。个人的内心感受和从外界接受的文化互相结合并产生对比,似乎正是我们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

朱利安·奥培 (Julian Opie) 里森画廊北展厅

现在我来介绍北展厅的作品。我描绘行人已有多年。动态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图像的一部分。对我来说,使用和刻画动态总是合理且必要的。当我在 80 年代开始创作时,将动态引入艺术在技术上非常困难,当时只有非常有限的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你得在一间暗室里投影,然而这并不是我想创造的体验,所以我把这个想法搁置了几十年。

展览现场:

▲朱利安·奥培个展现场图,里森画廊,北京,2022年11月19日至2023年3月26日 ©朱利安·奥培。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由杨灏拍摄

▲朱利安·奥培个展现场图,里森画廊,北京,2022年11月19日至2023年3月26日 ©朱利安·奥培。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由杨灏拍摄

90年代初,当我看到商店橱窗里的电脑屏幕时,我知道那就是我寻求的创作方式,将动态图像当作一幅绘画来呈现。科技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才令屏幕变得足够平整,得以让我呈现动态图像的想法成为可能。与其以置于架上的电脑显示器为媒介,我转而使用挂在墙上的平面屏幕,随后还创作了LED 公共标牌,从而打造出颇有规模的实体。

我可以将我画的人物静物图像发展成动态肖像。但我意识到街道上有源源不绝的行人,每个人都提供了一个重复、无尽的图像。我开始录制他们行走的过程,把他们变成动画,并以动态绘画和雕塑的形式再现他们。

在创作了一系列“行人”作品多年后,我开始寻找其他方式让作品中人像动起来。最近我偶然了解到一种名为“曳步舞”(shuffle dancing) 的舞蹈,年轻人将跳舞片段发布到 TikTok 和 YouTube 等社交平台上,这些视频通常很短,不会占用人们很长的注意力。这些充满动感的舞蹈唤起了我能够和想要画的图像,以及在后疫情时期希望表达的心情。

展览现场:

▲朱利安·奥培个展现场图,里森画廊,北京,2022年11月19日至2023年3月26日 ©朱利安·奥培。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由杨灏拍摄

▲朱利安·奥培个展现场图,里森画廊,北京,2022年11月19日至2023年3月26日 ©朱利安·奥培。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由杨灏拍摄

▲朱利安·奥培个展现场图,里森画廊,北京,2022年11月19日至2023年3月26日 ©朱利安·奥培。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由杨灏拍摄

所以我和女儿展开合作。她是一名专业演员和舞者,我们邀请了几位舞者,并从网上的舞蹈片段中搜集了一些动作。我还请了一位年轻音乐家,根据 2000/2010 年代早期舞曲的风格谱写了曲目。我希望这能把画作从图像中提取出来,进入你所在的空间。我们通过身体、触摸、声音和图像来体验生活,以此构建我们认知中的世界,我们也因此能探索世界,而声音在激发想法方面起到重大作用。

我刻画了四位身着各式服装的舞者,他们跳着五种不同的舞蹈。我还围绕他们创作了另一组类似的作品。在展厅的两端是呈现这些舞者的另一种方式:所有四个舞者同时出现在屏幕上或画布上。

展览现场:

▲朱利安·奥培个展现场图,里森画廊,北京,2022年11月19日至2023年3月26日 ©朱利安·奥培。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由杨灏拍摄

▲朱利安·奥培个展现场图,里森画廊,北京,2022年11月19日至2023年3月26日 ©朱利安·奥培。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由杨灏拍摄

我在这次展览中使用了不同的技术。左侧 (一组四件乙烯基绘画) 和前方 (大幅蓝色乙烯基绘画) 的画作是用一种塑料制成的。80 年代我在美国第一次接触到这种技术,我看到背光广告牌用很薄的塑料做成,并由电脑控制来裁剪。它呈现出光滑无暇的效果,没有任何笔触或创作的痕迹。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犹如在电脑上看到的图像。

我也广泛地参考从古至今其他图像的来源、创作艺术的手法,及图像存在的形式。我开始关注马赛克,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图像制作方式。作品中使用的马赛克产于罗马,与古罗马人使用的石头一样,都来自同一个采石场。虽然这是一种古老绘图方式,但这种像素化的图像呼应了 LED 作品屏幕上的微小灯泡。马赛克绘画也与珠饰工艺有联系,那是另一种常用的古代绘画方式。

展览现场:

▲朱利安·奥培个展现场图,里森画廊,北京,2022年11月19日至2023年3月26日 ©朱利安·奥培。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由杨灏拍摄

▲朱利安·奥培个展现场图,里森画廊,北京,2022年11月19日至2023年3月26日 ©朱利安·奥培。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由杨灏拍摄

▲朱利安·奥培个展现场图,里森画廊,北京,2022年11月19日至2023年3月26日 ©朱利安·奥培。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由杨灏拍摄

北展厅呈现的是对我舞蹈的刻画。在布展的时候,我觉得这里有点像小教堂,圣徒画在一侧的墙壁,祭坛画在空间的尽头。我认为呈现展览并不只是将作品从工作室拿出来,希望它们放在同一空间里会很好看。呈现展览实际上是赋予观众所处的整个环境意义,就像利用两个展厅作为整体场景或环境,来制作一部电影或戏剧。

我一直在寻找一种逻辑,探索作品、材料、布局令人想起什么,给人产生怎样的感觉,这种联系和存在感几乎比作品更重要。透过展厅的窗户,我们可以看到大自然、附近建筑和汽车的景观,或许还有行人。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反映出一种与外在世界、共享体验和观察的联系。希望你喜欢这个展览,很高兴你们能到场参观。

希望我不久后能来到中国。谢谢。

朱利安·奥培

里森画廊北京空间

2022年11月19日 – 2023年3月26日

北京市顺义区金航东路3号院D7楼4层

Julian Opie

19 November 2022 – 26 March 2023

4/F, Building D7, Yard No.3, Jinhang East Road, Beijing

Julian Opie. Julian. 2013

关于艺术家

朱利安·奥培1958年出生于伦敦,目前于伦敦生活和工作。1982年,奥培毕业于伦敦金史密斯艺术学院。朱利安·奥培 (Julian Opie) 的作品享誉全球。从纽约到首尔,伦敦到苏黎世,在层出不穷的公共委托创作及国际博物馆展览中,奥培独特的艺术语言总是一眼就能被认出,反映着他对表象的描绘和图像的理解。“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光的把戏。”奥培写道,“光线反射到人们的眼睛中,投下阴影,创造出深度、形状和颜色。把关掉灯,一切都消失了。我们使用视觉作为生存的手段,必须将其视为理所当然才能发挥作用,但是意识使我们审视看待事物的方式,进而了解自己,并意识到自己的存在。画画,将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方式画出来,能将意识带入当下的时刻和现实世界,及这个外在的世界。”奥培始终探索最先进和最传统的技术,通过重新诠释日常生活中的词汇来探索事物。他的简洁风格唤起了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视觉与空间体验。艺术家受古典肖像画、埃及象形文字、日本木版画,及公共标志、资讯板和交通标志的启发,将现代生活中纯粹的视觉语言与艺术史的基础元素联系起来。

原标题:《跳舞,健身,我们要这样的世界 | 朱利安·奥培》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