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狭管效应:阅读2022年末东盟国家主场外交的另一个角度

2022-11-24 12: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022年11月11日至16日,东盟国家密集召开了多场地区和国际性会议,进入了主场外交加速期。两届东盟峰会、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一时之间,东南亚的办会率飙升!近日来网络上已有不少总结分析,本文立足狭管效应这一地理学概念以及国际教育合作,为读者呈现东盟国家主场外交的另一个侧面。

一、由弱转强:东盟国家系列会议的“冷知识”

首先来看狭管效应是什么?根据中国数字科技馆发布的科普知识,狭管效应又称峡谷效应或颈束效应,是指峡谷地形对气流造成的加速效应。[[1]] 如图1所示,当风流经一个狭长的山谷时,会在山谷的挤压之下加速通过。这一效应在山高谷深的陆地东南亚十分明显。与此同时,东南亚的马六甲海峡、帝汶海、阿拉弗拉海(主要位于印尼和澳大利亚之间)这些海深陆窄的地方,也有类似的狭管效应。这样一种地理效应,可以总结为两个层面的由弱转强。一是在整体层面,因为东盟中心地位(ASEAN centrality)的不断提升,促使该组织的国际地位不断增强,进而对国际合作发挥更大的加速效应。二是在局部领域,像教育这样原本相对弱势的领域也获得了更加重要的地位,在地区合作中发挥更大价值。

图1  狭管效应①

二、狭管加速:阅读“东盟+”外交的一个新角度

为什么说狭管效应的加速作用是阅读“东盟+”外交的一个新角度?回答这一问题,需要对现有的知识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外交按理来说是国际政治的研究问题,本文的作者并不具备做出评价的专业资格。但是外交里面还有公共外交等“细分市场”,这是笔者可以和读者讨论的领域,也是“爱国观天下”的读者们可以了解的领域。国内对东盟外交的研究十分丰富,本文按照老中青研究者的时间线条描画一个大致的景象。

首先是山东大学的张蕴岭教授。他提到,东盟外交的重要经验是基于“东盟中心地位”打造东盟发展平台,构建“东盟方式”,发扬亚洲文明重视的包容性和开放性精神。[[2]] 这暂且可以称为“亚洲文明视角下的东盟”。张蕴岭教授是我国周边研究,尤其是东盟和东南亚研究的知名学者,曾深度参与了我国对东盟的重要外交战略设计。再是北京大学的翟崑教授,他将东盟在东亚合作中角色喻为“小马拉大车”,[[3]] 还提出东盟未来可能会在中美竞合中发挥主导性作用[[4]]。这可以称为“交通视角下的东盟”。接着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博士生尹珂。他提出东盟折叠在百年大变局之下的全球格局中,并对东盟内部问题(如缅甸局势)和外部关系(如与美国的关系和俄乌冲突问题的立场)进行了分析。[[5]]这可以称为“物理学或动力学视角下的东盟”。上述老中青三代研究者对东盟的分析为我们认识东盟提供了高价值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探讨“东盟方式”的狭管效应,补充一种地理学视角下的东盟,其新意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图2  小马拉大车还是大马多拉车?②

一是就理论事,通过交叉学科的概念丰富我国东盟研究。本文一方面希望与前人的研究形成互补之势,尽力避免重复;另一方面希望用简要的概念向公众展现东盟的立体形象。二是换位思考,尝试站在东盟的立场看待东盟的行为。东盟不只是东南亚国家的,更是世界的。我们在认识东盟时需要中国视角、美国视角,更需要东盟视角。基于东盟中心地位的“东盟+”外交表现出高水平的连接功能,不但在合作对象上连接了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欧盟、尼日利亚等相关方,更在合作内容上扩展至政治、经济、安全、环保、教育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就像“山东大饼卷一切,西安夹馍夹所有”一样,“东盟方式”展现出巨大的包容性。

三、在“东盟+”外交中发挥狭管效应的教育

2022年是东盟成立55周年,翻看这一机构自1967年以来的发展史,可以发现教育正是一个不断壮大的狭管。1976年2月23-24日召开的首届东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提出,文化的发展目标就是要像政治和经济等领域一样,提升到更高水平。1997年发生亚洲金融危机,东盟在发布的《东盟愿景2020》中提到,要通过有质量的教育来增强人力资源的发展水平。进入21世纪后,东盟在教育与文化方面推进了诸多新举措,尤其是在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建设中加强了对教育与文化的投入。比如,2004年的第十届东盟峰会发布了建设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的行动计划;2009年的第15届东盟峰会发布了有关加强教育合作的联合宣言(Cha-am Hua Hin Declaration on Strengthening Cooperation on Education to Achieve an ASEAN Caring and Sharing Community)。2022年,东盟在欧盟的助力下发布了关于建设东盟高等教育空间的路线图和实施计划,再次彰显了该地区教育的加速发展及其对外交的促进作用。

东盟有关教育的各项改革不但积极促进了东盟内部的教育现代化发展,更成为东盟开展外交的重要加速器,引入了域外丰富的教育资源。中国面向东盟实施的“双十万留学生计划”,打造的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地区教育合作平台;美国对东盟开展的“东南亚青年领袖计划”(YSEALI)和长期提供的富布莱特奖学金项目;澳大利亚在马来西亚、印尼和越南开设的大学海外分校,基于“新科伦坡计划”(New Colombo Plan)推进的学生国际交流,都是东盟外交中教育狭管效应外显的结果。

图3  2022年1—6月美国向东盟国家签发的留学生签证③

至此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未来“东盟+”教育狭管效应会怎样?狭管会上升为“辖管”吗?本文对此抱有开放性的态度。东盟中心地位日益增强,手握巨大教育发展需求的东盟具有很强的协调能力,可以通过需求引领合作,甚至是通过需求化解矛盾和冲突。但不能忽视的是,东盟自主发展教育的能力还相对较弱,避免流经狭管的风成为留不住的“穿堂风”,是一个需要应对的问题。

(作者:杨体荣,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博士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立场无关,文责自负。引用、转载请标明作者信息及文章出处。)

注:

①笔者自制。

②笔者自制。

③笔者根据相关数据制作而成,数据访问链接为U.S. Department of State-Bureau of Consular Affairs. Monthly Nonimmigrant Visa Issuance Statistics[EB/OL].[2022-11-15].https://travel.state.gov/content/travel/en/legal/visa-law0/visa-statistics/nonimmigrant-visa-statistics/monthly-nonimmigrant-visa-issuances.html.

参考文献:

[[1]] 中国数字科技馆.揭秘地理中的“狭管效应”[EB/OL].(2019-01-13)[2022-11-15].https://www.cdstm.cn/frontier/kpx/201901/t20190113_905091.html

[[2]] 张蕴岭.东盟50年的思考[J].世界知识,2017(14):72.

[[3]] 翟崑.小马拉大车?——对东盟在东亚合作中地位作用的再认识[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9,26(02):9-15.

[[4]] 引用自翟崑教授于2022年10月13日为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所做的在线讲座。

[[5]] 尹珂.折叠在百年大变局中的“东盟陷阱”:何以破局?[EB/OL].(2022-04-05)[2022-11-15].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7430883.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