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极旱之下的“水中大熊猫”
11月8日,江西省都昌县鄱阳湖黄金嘴水域,一头尾巴被鱼线缠绕的江豚幼豚,被巡湖的当地候鸟保护工作人员救下。
今年,江西遭遇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极端干旱,鄱阳湖水位持续下跌,严重压缩了江豚的实际生存空间,江豚搁浅和人类活动致伤致死的风险大增。江西省科学院研究员戴年华表示,当下正是幼豚的“断奶期”,极枯水位对幼豚的生存威胁是最大的。
据媒体报道,今年鄱阳湖已有多头江豚死亡。为了留住鄱阳湖中“天使的微笑”,江西鄱阳湖沿湖地区纷纷行动起来。
鄱阳湖一共有约457头江豚,其中约一半“安家”在都昌县。今年50岁的都昌县江豚救护队队长占柏山,从2008年开始义务协助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开展江豚研究以来,他与江豚结缘已有14年。今年鄱阳湖跌破极枯水位,他和队员们每天开着护渔船巡护江豚,只为呵护好这群水中“邻居”,过去他们一起打渔,现在他们一起护渔。
极枯水位
“一头幼豚被困!”11月8日,江西省都昌县鄱阳湖黄金嘴水域,都昌县候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在巡湖时,发现一头江豚幼豚浮在水面上。它游动缓慢、不停点头,并用尾巴拍打水面,似乎在求救。
驾驶快艇缓慢靠近,发现幼豚的尾巴被鱼线缠绕,不远处还有一头成年母豚正焦急地游来游去。工作人员轻轻抓住幼豚的尾巴,小心翼翼将鱼线剪断。经过仔细检查,确认幼豚只受了一点皮外伤并无大碍后,工作人员将其放生,目送它回到母亲身边。
今年10月26日,都昌县渔政执法人员拍到一头江豚浮出水面。都昌县渔政执法大队供图
江豚是长江现存唯一的鲸豚类动物,因嘴角上扬、形态可掬,被誉为“微笑天使”“水中大熊猫”。作为长江流域的旗舰物种,江豚是反映长江生态环境好坏的“晴雨表”。据2017年长江江豚科考结果,江豚种群数量约为1012头,其中鄱阳湖约有457头,占据整个种群数量的“半壁江山”。
今年,江西遭遇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极端干旱,鄱阳湖水位持续下跌。11月19日,鄱阳湖代表站星子站水位退至6.49米,已处于极枯水位(低于8米),湖区通江水体面积仅剩226平方公里,比去年同期缩水超7成。水域面积大幅减少,严重压缩了鄱阳湖中江豚的实际生存空间,搁浅和人类活动致伤致死的风险大增。
据媒体报道,今年鄱阳湖已有多头江豚死亡,其中既有自然原因也有非自然原因,非自然死亡中因搁浅死亡居多,暂未发现人为因素导致江豚死亡的情况。虽然无法确定江豚死亡是否与鄱阳湖干旱直接相关,但干旱对江豚生存栖息的负面影响非常明显。
为了留住鄱阳湖中“天使的微笑”,江西省高度重视。9月30日,省长叶建春主持召开鄱阳湖极枯水位长江江豚保护工作专题会,强调要系统分析研判极枯水位对江豚生存造成的阶段性影响,坚持科学应急、精准施策,全面评估鄱阳湖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困难,为制定江豚保护救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尽最大努力为江豚营造安全生存环境。
沿湖地区及各个部门纷纷行动起来。九江市永修县在鄱阳湖松门山深水坑水域投入约3吨饵料鱼,以缓解极端干旱下江豚可能面临的食物短缺问题,并安排人员对江豚重点栖息水域24小时驻守;上饶市余干县渔政部门加强巡护,并与公安、交通等部门沟通协调,建立涉水部门联合长效管控机制,严格管控江豚生活水域的挖砂和水上运输等活动;九江市港口航运管理局发布通告,对鄱阳湖区(九江段)长江江豚主要分布区域实行船只限航、限速等水上交通管制,要求驾驶人员发现周围有江豚活动时,应主动避让,必要时采取减速、停车等措施。
亲如邻居
九江市都昌县地处鄱阳湖北部,县域面积2669.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390平方公里,拥有鄱阳湖水域的三分之一,湖岸线长达308.8公里,占整个鄱阳湖湖岸线的四分之一。鄱阳湖的457头江豚中,约有一半“安家”在都昌县。
都昌县江豚救护队队长占柏山在护渔船上。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罗振宇 图
今年50岁的都昌县江豚救护队队长占柏山,曾经家中四代打渔为生。“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地道渔民,我在船上出生,也在船上长大。”他数着指头说,“连过年我都有15次是在船上度过”。
10月27日清晨,九江市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预计江湖水面阵风可达6至7级。护渔船缓缓行驶在湖面上,船头“都昌县江豚救护队”的蓝色旗帜,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猎猎作响。脚下的护渔船由退捕渔船改造而成,人站在甲板上,耳旁全是风声,不一会儿就感觉到头部不适。
“今天的风算是温和的了,现在是极枯水位,翻不起波浪。”占柏山说,与风雨相伴是救护队员们早已习惯的日常,即便是气温在零度以下的寒冬腊月,江豚巡护也从不耽搁。每天的巡护工作从早上8点多开始,一直到下午5点结束。
“快看!又有江豚出水了,一共三头。”巡护中,占柏山总是能一眼捕捉到这些水下“邻居”们的身影。
“邻居”,是占柏山对救护队与江豚之间关系的定义。
“我们每天都能跟江豚碰面,就像邻居一样亲切,只不过我们在水面上,它们在水底下。”说着,占柏山往水里抛下一根铁锚。过了一会儿,绳子收回,铁锚上干干净净什么也没有。
“这片水域生活着几头江豚,前期我们已经重点清理过好几轮了。”占柏山解释说,鄱阳湖进入极枯水位后,有些废弃在湖底的渔网就会显露或泛起。为了避免江豚被渔网缠绕,需要定期用铁锚进行拖曳清理,“前几次捞出过渔网、虾笼等,看起来很破旧,明显有些年头了,都是禁捕之前遗留下的。”
禁捕之前,占柏山也是一位老渔民。他与江豚的不解之缘,还要说回14年前。
2008年,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鄱阳湖进行江豚研究。研究员们因为不熟悉当地水情,就在都昌县找到包括占柏山在内的一批老渔民协助工作。也是在那一年,为了更好地保护江豚,研究所与都昌县合作,共同培训了一支30人规模的江豚救护队,占柏山就是其中一员。
“当时我们都是义务帮忙,也正是这段经历,让我认识到自己还有另外一面价值。”占柏山说,当年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郝玉江的一番话,至今还烙印在脑海中。那是12月的一次江豚监测,结束时赶上风雨雪交加,渔船靠岸后已是深夜,占柏山和研究员们悉数感冒,几乎整宿未睡。
“那晚郝玉江老师对我说,柏山,虽然你是渔民,但千万不要认为江豚吃鱼是坏了渔民的生计。你们要反过来想一想,江豚多了鱼自然就多,如果哪一天江豚少了,鱼肯定也就少了。”占柏山说,“虽然我没有上过一天学,但是看到那么多受人尊敬的专家们,都为了江豚风里来雨里去、尽心尽力,我就暗自下定决心,也要成为保护江豚的一份子。”
此后,占柏山参加江豚监测和救护的次数越来越多,还时常叮嘱身边认识的渔民,下网捕鱼时尽量避开江豚,要保护好这些水中的宝贝。他也逐渐感觉到,湖里能捕到的鱼一年一年越来越少,也越来越小。
2020年,鄱阳湖全面禁渔,都昌县3000多户近万名渔民退捕。在政府的号召下,占柏山上交了自己的两条渔船,让已经继承父业成为渔民的儿子也上岸打工,自己则专职干起了保护江豚的工作。和他一起加入都昌县渔政执法大队江豚救护队的,还有同村的另外5位老哥们。
过去,他们一起打渔;现在,他们一起护渔。
因为救护江豚的经验丰富,占柏山被选为救护队的队长。占柏山说,14年来参加过的救护行动,已经记不清具体次数。他回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2013年,当时接到鄱阳县的渔民反映有江豚被困。江豚是涨水时追着鱼儿游进了一个深水凼,水退时来不及游回主湖,就被困在深水凼中。
占柏山与江豚的合影,这张照片他一直保存至今。受访者供图
“那次我们一共抢救了4头江豚,当看到江豚被放归主湖时潇洒漂亮的泳姿,我感觉一切的辛苦都值了!”占柏山从手机中翻出当时与江豚的合影,照片中他面带微笑,俯身抚摸着一头江豚,江豚底下垫着一块布充当担架。这张现在看起来像素有点低的照片,他一直视若珍宝。
10月底,第四届长江江豚保护日暨第三届鄱阳湖长江江豚保护论坛活动,在江西永修县举行。活动中,2021年度长江流域禁捕水域渔政协助巡护优秀队员名单揭晓,占柏山荣获个人一等奖。他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拿奖,“以前我是一个渔民,现在我只想保护好江豚、保护好鄱阳湖,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美丽的自然环境。”
走出鄱阳湖
江西省科学院研究员戴年华,从事鄱阳湖湿地生态研究近40年,1983年曾参加首次鄱阳湖综合科考。今年9月结束的2022年长江江豚科考,他也参与了其中湖北宜昌至城陵矶段及洞庭湖的科考任务。这是继2006年、2012年和2017年后的第4次长江全流域江豚科考,也是长江实施十年禁渔后的首次流域性物种系统调查。
马毅在第三届鄱阳湖长江江豚保护论坛上发言。论坛主办方供图
在10月底的第三届鄱阳湖长江江豚保护论坛上,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马毅在发言环节透露,2022年长江江豚科考初步观测结果显示,长江江豚自然种群较2017年的1012头有所恢复。宜昌葛洲坝下、黄石戴家洲、江西湖口和江苏的部分江段,数量呈现明显增长,武汉江段等一些过去的分布空白区也发现了长江江豚,此外发现母子豚的数量显著增加。
“母子豚很好分辨,江豚母子通常一起出现,一般先是颜色稍浅的母豚浮出水面,接着颜色稍深的幼豚也会跃起。母子豚数量显著增加,对整个种群的恢复有很大意义。”对上述初步观测结果,戴年华解读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十年禁渔后,人类捕捞活动对江豚造成的伤害大大减少。此前的分布空白区也发现江豚身影,说明禁渔后长江里的环境改善,江豚的种群分布范围有所扩散。”
戴年华解释,因为在野外观测中发现江豚存在概率问题,例如在江豚睡觉休息时段或是江面能见度欠佳时,看到江豚的概率就会降低。所以野外科考数据还需要经过进一步汇总分析,才能对外发布最终科考结果。
谈及今年的鄱阳湖干旱对候鸟和江豚等珍稀物种的影响,戴年华表示,候鸟和江豚都是有智慧的生物,同样面对极端干旱,江豚则显得更加脆弱。因为水位下降无法限制鸟类翅膀的选择,却会极大影响江豚在水中的迁徙能力。水位哪怕下降仅仅一米,水域面积上的缩减幅度也会很大,江豚相应的生存栖息空间就会受到极大压缩。
戴年华进一步介绍说,江豚是“母系社会”的社群结构物种,成年后的雄性江豚要离开族群独自生活。雌性江豚在春季繁殖较多,幼豚会和母亲一起生活到两岁左右才独立。按江豚的成长周期推算,当下正是幼豚的“断奶期”,因此极枯水位对幼豚的生存威胁是最大的。
最近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鄱阳湖中的江豚主要集中分布在都昌(朱袍山以下)、永修(吴城以下)水域和入江水道,以及长江干流湖口至彭泽水域,少量栖息在赣江南昌扬子洲段和信江余干瑞洪段。
“水位持续下跌,可能会促使鄱阳湖里的部分江豚向长江转移,这一迹象已经有所显现。”但这未必是坏事,戴年华分析说,“或许江豚走出鄱阳湖后,会在其他水域发现适合栖息的新家,那对整个种群的进一步扩散和恢复,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