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深1° | “改头换面”,背街小巷的“养颜”之道是......

2022-11-21 20: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风和日丽时走进崇宁弄,

常能看到这样的景致:

路边的树高而茂盛,一个个树冠弯曲成“作揖”的形状,大片树影投射在柏油铺设的路面上,路面干净整洁,两侧的墙面白净,各类城市家具都窗明几净。彩色步道的颜色虽不如当初明艳,但可见底色、不见脏乱。路两边的休憩座椅上坐着出门交谈、游玩的市民,若是座椅坐满了,不少市民在路边的石墩上“席地而坐”,话着家常。

崇宁弄是梁溪区典型的“老城厢”,这里曾人员密集,“三乱”频现,经“背街小巷”项目改造后焕发新生。两年过去,小巷随着岁月的沉淀愈发美丽,甚至因为聚集了第一女子中学、崇宁路小学,而被誉为“最美求学路”。

这两年,我市改造了600多条背街小巷,不少背街小巷在“改头换面”之后,更改了城市管理思路,通过长效化、精细化管理,让背街小巷的“高颜值”得以持续,给百姓一个“会心一笑”的居住环境。

用情,守护小巷不是“单兵作战”

背街小巷往往存在“环境差”“秩序乱”“行路难”等问题。“改造背街小巷,本身就是因为原有的道路规划和建设标准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城市和老百姓的需要,不得不花费力气和资金重建,最终落脚点,还是要营造设施完好、洁美畅通、秩序井然的街区环境。”市城市管理局市容处副处长于健说。此前,市城管局出台《无锡市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政策后,还配套出台《无锡市市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分级分类考核办法》和《背街小巷市容管理要点》,建立了“一年整治、两年巩固”的检查督导机制,通过“建设性验收+管理性验收”的递进式考核,实现背街小巷治理精细化、长效化。

崇安寺街道这两年有100多条背街小巷经历了改造。对于背街小巷的后期维护,崇安寺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许芳起初在心里“直打鼓”:“巷子的改造完成肯定不是终点,如果改造好了,短期维护不难,要是长期保持刚改造完成的面貌,这些‘老城厢’的居民们能迅速改变生活习惯吗?”然而,许芳在日常的走访中却发现:路边的花卉等植被,种下之后从不见百姓来采摘或是破坏。若偶有路人采摘花卉,附近的居民还主动去制止;同时道路杂物被清理后,方便了环卫车进小巷作业,有利于环境维护。

守护背街小巷,不是一个部门的“单兵作战”。焕新颜的背街小巷不仅得到周边居民的自觉维护,多地城管也在积极推行“微路长制”,依托科技赋能,建立以城管队员为核心,沿街单位和商户、周边居民、社区及相关职能部门等相互支撑的平台,联动开展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日常管理,构建责任明确、协同高效、规范有序的路面问题发现和处置机制,形成共治共管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用力,精雕细琢管理背街小巷

许芳曾笑称,自己被大家称为“小毛驴”局长,出门喜欢骑电动车。若有闲暇,许芳总爱骑着“小毛驴”到各个巷子里看看,一边欣赏改头换面的悠长小巷,再看看几条巷子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一个负责人,顾不过来所有的小巷。在建设整治的基础上,城管局启动建立“巷长制”,明确每条背街小巷由区或镇(街道)或社区一名领导干部任“巷长”,对挂钩背街小巷市容环卫责任制管理、立面整治效果、户外广告监管等负总责,实现背街小巷环境整治管理“全覆盖”。

畅通“毛细血管”,相较于市里自上而下的要求,基层的主动维护更为尽心尽力。锡山区城管局针对背街小巷特点,制定“一巷一策”提升方案,人机结合,精细保洁,并规定了一系列环卫动作:每日必须于7点30分前清扫完毕主次干道、人行路面等,并落实全天候保洁,垃圾桶内垃圾及时清理完毕;每日必须于9点30分前收运、清运完毕垃圾,确保路面上看不见任何垃圾;每日必须全面清理1次公共场所、绿化带。

崇宁弄、苏家弄、惠巷、古南街等一批改造后的背街小巷还引进了物业进行管理。王大爷和高阿姨隶属于物业公司,负责崇宁弄的保洁,王大爷每天擦拭两遍崇宁弄的座椅、公益广告牌等设施,高阿姨更是每日两次从街头走到街尾,连一片落叶也不放过。“物业公司定了保洁标准,但我们觉得这里的卫生首先要自己看得过去,周边百姓才能看得过去。”王大爷说。

用心,“烟火气”正是小巷的“生命力”

背街小巷的改造不是“逆天改命”,而是在以往基础上“顺势而为”。坐落于宜兴蜀山的古南街,盛于明清时期,汇聚了众多的艺人和和陶工,先后走出了几代数十位工艺大师。自2015年丁蜀镇对古南街进行整治,在城市保护性开发和特色性建设上双轨并行,发扬“紫砂”特色,不仅留住老街浓厚的历史底蕴,还焕发出日益蓬勃的生机活力。

宜兴市丁蜀镇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居民是老街的主体,更是紫砂陶瓷文化的传承人。老街改造的第一受益人当是本地居民。在实施修缮保护前和过程中,丁蜀镇综合执法局通过多次召开居民代表座谈会、建筑改造评比、发放传单、公益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发动百姓参与,倾听群众真实想法与诉求。通过前期宣传,提高群众保护历史街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经过改造,居民慢慢能够理解不乱设晾衣杆、不乱扔垃圾等要求,也渐渐改良生活习惯。”

留住人,就是留住老街的生命力;留住居民原有生活的气息,就是留住文化的根脉。如今,古南街已经成为宜兴知名的“网红”街,每到节假日人流量剧增。蜀山陶集上一个个手工技艺、独立设计、网红小物、纯粹美食构成了古南街的活色生香。老街形成特色文化后,甚至有不少老居民回流,在此围绕紫砂壶、剪纸、音乐等主题开设了个人工作室。“我们能做的,是尽量维护老街的建筑,宣传居民爱护环境。但真正为老街赋予活力的是居民源源不断的创意,这样才能不断吸引游客。”上述负责人说。

原标题:《深1° | “改头换面”,背街小巷的“养颜”之道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