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端庄大气的端砚,竟有这样喋喋不休的故事!

肇庆市旅游局
2018-04-18 21: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浅谈端砚,端砚由来就是中国"文房四宝"中的极品。它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在唐代初期广东肇庆(古称端州)东郊羚羊峡栏柯山的端溪一带,就出现了依靠采砚石、生产端砚为生的劳动者。这里,滚滚东流的西江水,穿峡而过,直奔南海。夹岸崇山峻岭,气势磅礴,重岩叠翠。

 
端砚名坑中的水岩、坑仔岩、麻子坑、朝天岩、古塔岩、宣德岩……就错落的分布在这风景如画的环境中。生产的端砚慢慢地成了肇庆独有的工艺美术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并得到达官贵人和帝王将相的赏识。宋朝开始把端砚列为“贡品”,蜚声中外。
端砚之所以名贵,除了石质特别幼嫩、纯净、细腻、滋润、坚实、严密,制成的端砚具有呵气可研墨、发墨不损毫、冬天不结冰的特色外。还与其开采、制作的艰辛有关。一方端砚的闻世,要经过从探测、开凿、运输、选料、整璞、设计、雕刻、打磨、洗涤、配装等十多种艰辛而精细的工序。采砚石无法用机械化操作,只能以手工为主。历代采石工人都是按石脉走向,顺其自然向深层采掘,从接缝处下凿。采出来的砚石如能有三、四成可用,已属难得。坑道向下倾斜、曲折蜿蜒,工人进出要下蹲弯腰,有些地段仅能容一人裸体匍匐爬行。古人云:“老坑匍匐仔坑斜,采石人同隔世赊。刈取紫云烦镂削,千金一砍未为奢。
加上历代制砚艺人的精雕细作,使其造型式样多姿多彩,由初唐的实用型逐渐提高到明清时期的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高度,步入了民族工艺美术的行列。现在已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闻名遐迩。使来肇庆观光的中外游客无不以拥有一方工艺精湛、多姿多彩的端砚为荣。
端砚自唐代被列为贡品以来,前后有60多位皇帝与之结缘。国家级雕刻大师【钟创荣】雕刻的作品能给人一种返璞归真,自然典雅的感受,使端砚文化与中国的茶文化一脉相承,以达到品茗赏砚,启迪智慧,修身养性的自然境界读梁启超《饮冰室文集》,对其中谈到他喜聚石缘的事颇有感慨。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被迫出国,所藏的书籍和文稿大都散失,友人唐浏阳所赠、江建霞刻铭的一方菊花端砚已同时失去,他对此殊为婉惜。他写道:“今赠者、铭者皆已没矣,而此砚也复飞沉尘海,消息杳然,恐今生未有合并时矣。念之凄咽。”
梁启超对端砚有如此特殊的感情,好友黄遵宪获悉,便又送他一方端砚。这方砚台雕刻精良,黄遵宪并附上拓本:《媵一铭》,铭曰:“杀汝亡壁,况此片石。衔石补天,后死之责。还君明珠,为汝泪滴。石到磨穿,花终得宝。”字里行间,道出了黄遵宪对梁启超的期望。

而梁启超得此砚后,“狂喜几忘寝餐”,便把从“失砚”到“得砚”的心境写人《饮冰室诗话》这一名著里。其中有句云:“今则此砚亦一块宝矣。自是人间有两菊花砚。”

其实名人之喜端砚自古皆然。笔者在早年曾见一端砚,乃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所用,背面镌刻有铭文:“坚持、守白、不磷、不缁。”旁边还镌刻有南宋名人谢枋得的题记和另一位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题记。文天祥题记是:岳忠武端州石砚,向为君直(谢枋得字君直)同年所藏,成淳九年十二月十有三日寄赠天祥。铭之曰:砚虽非铁磨难守,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
关于岳飞铭文,窃以为,“坚”乃坚实,“磷”即薄也,“白”为洁白纯净,“淄”与缁同义,黑也。这段铭文看来是引自《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岳飞引此作铭,寄寓自己“精忠报国”志如磐石之坚也。

据著名竹刻家徐孝穆(即柳亚子先生的外甥)云,民族英雄林则徐亦藏有端砚,该砚存于李宇趋先生家中,曾经著名花鸟画家唐云及徐孝穆先生过目,徐孝穆镌刻题记:“砚为清代文忠公遗物,石为端砚上品,原有铭跋,遭人磨毁,将运出国被阻留而流落羊城,为赵品三先生收藏,辛丑夏赠王世英转赠于北京。壬寅春季,李宇趋记于沪上大石斋。”

端砚鉴别方法如下:

一看。看砚的质、工、品、铭、饰与新旧,是否经过修补。如果砚是修补过的,其补过地方的颜色与原色两者会有一定差别。

二摸。拿到一方砚,可用手摸一摸。如果摸起来感觉像小孩皮肤一样光滑细嫩,说明石质较好;如果摸上去有粗糙的感觉,说明石质较差。

三敲。将砚面用五指托空,轻轻击打,或用手指弹砚,闻其声。若为端砚,以木声为佳、瓦声次之、金声为下。这三种不同的声音,分别体现出端砚石质的嫩与老。歙砚敲击以清脆的“铛、铛”金属声为,如果声音为“噗、噗”,则说明该砚石多泥质或石质有暗伤痕,当视为下品。

四洗。古砚因砚面墨痕斑斑,遮掩了砚的自然美纹,分辨不清砚石的坑口年代,因此需要洗掉砚台墨迹,看其是否有伤痕或许修补。

五掂。同样大小的歙砚,通常是砚石物胶结紧、颗粒细者重,物胶结松、颗粒粗者轻。用手掂重量砚台重量,重者为佳。

六刻。石质的好坏决定了砚的质量。如果是砚石行家,只要用力在砚台上轻轻刻上几道,就会感觉出砚石质地的优劣。

    责任编辑:李倩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