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圆桌|5G+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转型升级

澎湃新闻记者 周頔
2022-11-21 18:50
来源:澎湃新闻
10%公司 >
字号

武汉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拍摄的“5G+工业互联网成果展”现场(2021年11月20日摄)。 新华社 资料图

近年来,我国逐步探索形成了政府规划引导、地方务实推动、产业联动发展的“中国模式”,推动我国“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进入快车道、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

11月20日,2022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湖北武汉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云明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我国“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进入快车道,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独立组网网络,5G基站数量超过222万个,占全球60%以上,全国所有地级市和县城城区均已实现5G网络覆盖,用户数量超过5.2亿户。5G加速向医疗、交通、教育等各行业各领域推广,带动人工智能、AR/VR、8K显示等新技术日益成熟,带动车联网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5G+工业互联网究竟如何带动行业发展?在2022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多个分论坛上,专家学者们分享了5G+工业互联网在智能制造、生物医药、降碳减污等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赋能智能制造创新发展

在20日的“新发展格局下的工业数字化转型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指出,加快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5G+工业互联网将从产品创新、生产技术创新等方面赋能智能制造创新发展。

周济认为,对于智能制造来说,没有强大的5G和工业互联网,就没有真正的大数据,就没有新一代人工智能和新一代智能制造。所以,5G+工业互联网是推进智能制造的关键支撑。

制造业创新的内涵包括产品创新、生产技术创新、产业模式创新和制造系统集成创新,在这四个层面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都是制造业创新的主要途径。

“5G+工业互联网是智能产品创新的关键支撑。”周济表示,产品是制造的主要载体和价值创造的核心。可以预见,5G+工业互联网、新一代智能技术将为产品和装备的创新开拓更为广阔的天地。到2035年,我国各种产品和装备都要从数字一代发展成为智能网联一代,升级成为智能网联产品和装备。

智能生产创新方面,5G+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工厂的主要支撑。5G+工业互联网以及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对生产制造的赋能,将使得装备、产线、车间、工厂发生革命性的大变革。企业生产能力的技术改造和智能升级,不仅能解决一线劳动力短缺和人力成本攀升的问题,更能从根本上提高制造业的质量、效率和企业竞争力。

在产业模式创新方面,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推进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入融合,催生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产业形态的根本转变,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根本转变。另外,5G+工业互联网还是智能集成制造系统创新的关键支撑,可以实现智能制造的纵向和横向集成,以及智能制造端到端集成。集成制造系统正在全面应用5G+工业互联网和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向着新一代智能制造系统进军。

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与生物医药的融合发展

在“工业互联网+生物医药论坛”上,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指出,5G+工业互联网正在助力生物医药产业的加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要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与生物医药融合发展,培育和壮大卫生健康领域的新业态,引导我国更多的生物医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毛群安指出,5G+工业互联网正在助力生物医药产业的加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催生产业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为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创造了有利条件。

毛群安建议,要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与生物医药的融合发展。鼓励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机构的深化合作,加强跨地区、跨行业技术交流与产业合作,培育和壮大卫生健康领域的新业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

同时,要重视生物医药产业标准化制定工作,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培养中国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引导我国更多的生物医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另外,还要加强医工医信的培养,共同探索医工交叉、医信融合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推动强化医工医信协同,为赋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后备人才队伍。

数字化转型是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重要抓手

11月21日,在“5G+双碳分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表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碳中和”与数字经济是其中两大变量。根据中科院相关研究,我国碳排放需要从2030年的100亿吨骤减至2060年的25亿吨,这将引发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众多领域的结构性改变,需要百万亿级的新增投资,还需要推动千万亿级的存量资产从高碳向低碳安全转型。碳中和还将彻底改变居民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结构,形成绿色低碳生活的新风尚。与此同时,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创新驱动、数字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推动我们国家经济转型的新引擎。预计到2030年,数字经济体量有望突破百万亿大关。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新时期,也就是碳中和与数字经济并驾齐驱的新时期,数字技术将赋能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数字经济将驱动低碳转型,碳中和与数字经济都将对现有产业进行重新发明和重新创造,并开始交叉融合,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王焰新称。

王焰新表示,数字经济会产生显著的碳排放,需要减排:“千万不要认为数字经济是低碳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建设,如5G基站、超级计算机、芯片等都会产生碳排放。数字中心的运行也非常耗电,据估算,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碳排放总量为6.2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6.31%,预计到2030年这个比例将达到11.6%。其次,数字经济会推动传统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过程中降低其他行业的碳排放。”

数字经济包括区块链、交互技术、3D数字引擎、人工智能、网络运行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等。王焰新认为,这些技术不仅构筑起虚拟的数字世界,也将影响实体经济的运行。从数字经济与碳中和协同发展来看,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生产数字化以后流程再造大幅度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效率,降低了能耗。二是大幅降低了交易费用,减少了不必要的活动和生产。三是提升了治理效率和金融效率,数字城市与数字工厂的普遍建设,将让治理更加透明,让绿色金融、碳金融发挥更好的引导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王焰新表示,碳中和会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不断出现5G+工业、5G+碳汇、5G+碳普惠、5G+能源等等。

在工业领域,日益增长的双碳压力将迫使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数字化转型是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重要抓手,比如排放最多的火电、水泥、钢铁等部门,数字化转型将显著提升燃料的综合效益,提高设备效率,降低设备的漏损,优化管理体系。随着全国碳市场覆盖面的扩大,碳价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有更强的意愿建立数字化工厂,建设智慧能源和碳排放管理系统,让更多的传统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责任编辑:周頔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