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心理治疗前沿研究:电休克疗法用于治疗重度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

2022-11-22 14: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心理门 心理门

本文作者和任何文献无利益关系

本文综述过往研究结论:ECT有助于改善抑郁、双相情感障碍、社会功能。(如果不想看下面绕口的文献,记住这句就行)

正文

对于重度抑郁症的患者,如果服用药物效果不理想,可以选择电疗技术。电疗技术有一个可怕的名称-电休克疗法(ECT)

大众对于电休克,感到很恐怖!

今天通过几篇文献来解答大家的困惑。

首先看一篇旧文章:

这篇文章介绍了一位年纪82岁女性患有严重抑郁,症状也很复杂,并且有自杀倾向。采用电休克疗法对她的处理过程及疗效。

电休克治疗,一般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然后用75-100v的电刺激在患者太阳穴,每次刺激0.1-1秒。3-4次治疗后能够缓解抑郁症。但是与此有关的不良反应事件也是有的,包括头痛、记忆缺失等,有报告显示记忆缺失会在治疗后得到恢复。重度抑郁症是一种严重且常见的神经精神障碍,影响全球超过3.5亿人。

患者服用药物无法改善抑郁症状,可以选择ECT。2018年一篇文献对ECT用于重度抑郁等疾病做了回顾。

文章认为,当一些常规治疗失效,可以使用ECT。文章还分析了精神分裂症、双相躁狂状态、帕金森病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应用ECT的情况。

ECT能用于双相情感障碍吗?

能!

2017年发表的文章显示,研究者对522名采用ECT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

有22名患者因出现不良反应退出。ECT治疗后,有344名(68.8%)患者有效,和156名(31.2%)无效。BD(双相)抑郁症的反应率分别为68.1%,混合状态为72.9%,躁狂症为75%,紧张性特征为80.8%。说明ECT可以用于双相情感障碍。

ECT除了能够缓解抑郁,能改善社会功能吗?

2017年发表的一篇文献认为:

重度抑郁症患者电休克治疗期间可以缓解症状,心理社会功能改善。

研究者邀请住院抑郁患者130参加治疗。为期12次ECT,在治疗前、每三次治疗后、最终治疗后测评抑郁和社会功能情况。116名患者完成了至少三次ECT。

结果发现:抑郁症状的改善优于社会功能的改善。并且抑郁得分不能预测社会功能得分。

说明两者是独立的。对于进行ECT的建议:即使改善了抑郁症,也需要关注患者的社会功能适应能力。当然,改善抑郁症方面,ECT是有效的。

用ECT疗法和服用药物比较,哪个疗效更好呢?

研究者比较了中国台湾地区患者分别使用ECT和fluoxetine(氟西汀)的疗效。电休克最多12次,或20毫克/天氟西汀,为期6周。使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症评级表、工作和社会调整量表以及SF-36评估了症状严重程度、功能和生活质量。记录了治疗后的副作用,包括记忆障碍、恶心/呕吐和头痛。分析了这两组在治疗后17个项目汉密尔顿抑郁症评级表、工作和社会调整量表、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和起效时间(至少将17个项目汉密尔顿抑郁症评级表降低50%)和缓解(17个项目汉密尔顿抑郁症评级表≤7)中的差异。

结果发现:ECT组比药物疗效更好。ECT疗法抑郁症的17项汉密尔顿评分表、工作和社会调整量表以及生活质量缺陷的下降幅比氟西汀组大,并且起效短得多。然而,电休波治疗组更有可能出现记忆障碍和头痛。

有一篇近期文献认为:

电休疗在治疗重度抑郁症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电休克疗法是治疗重度抑郁症传统的、有效的治疗方法。电休克疗法可以改变重度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结构变化。它还会影响神经炎症反应,并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电休克疗法为什么可以起效果呢?

在2019年发表的论文显示,电休克疗法起作用的原因,在于刺激脑区域的结构变化。

通过神经影像学,我们已经开始发现一些受ECT(电休克疗法)影响的关键区域。除了颞极、脑岛和基底神经节外,内侧颞叶,包括海马体和杏仁核,以及前扣带皮层,都有收到影响。除了功能或功能连接的变化外,在ECT之后,该区域的体积还会增加。说明电休克疗法通过刺激脑区域的结构达到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内侧颞叶(MTL)由海马亚场和相邻皮质组成。这些异质结构不同地涉及记忆、认知和情感功能,并且存在导致认知障碍的非均匀分布性萎缩。

有研究旨在通过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研究基因遗传学如何通过MTL亚结构影响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机制。

研究者发现在ERC1 SNP(即rs2968869)与右海马体的灰质密度和葡萄糖代谢测量以及疾病状态有关。确定rs2968869(rs2968869-C)的小等位基因与海马体中ERC1表达的减少有关。最终结果证实:rs2968869-C在阿尔茨海默症中的保护作用。

我们知道海马体和情绪有关,压力刺激会影响海马体受体变化,特别是女性在高压状态海马体受体受损,海马体又会刺激下丘脑-垂体异常激发电刺激和激素分泌,进一步会导致各种身心疾病。比如甲状腺功能疾病、性激素紊乱、免疫系统功能障碍等。

刺激时间对于ECT治疗效果有什么差异?

2021年发表文献“在双侧电休克治疗中使用0.5毫秒和1毫秒脉冲宽度对抑郁症的类似临床改善”。

研究者比较了94名抑郁症患者接受ECT治疗,一半使用0.5毫秒,另一半使用1毫秒。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发现两组治疗效果没有差异。和这篇文献结论一样。

对于医生来说,采用0.5毫秒脉冲刺激可能是更优的治疗方案。

本文综述过往研究结论:ECT有助于改善抑郁、双相情感障碍、社会功能。

原标题:《心理治疗前沿研究:电休克疗法用于治疗重度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