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福闻话·人物篇丨“杏林春暖”的典故,竟出自福建这位“神医”

2022-11-19 18:4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东南网是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福建官方新闻门户网站。

知华佗

识张仲景

但你听闻过董奉吗?

“杏林”是传统中医的代名词

充满了诗情画意

国人对它并不陌生

但真正知道杏林的来历

并且知道典故来源与福州长乐有关的人

其实并不多

今天

一起走近这位

“杏林始祖”

董奉

在中药铺的匾额上

常题有“杏林”二字

人们也常用“杏林春暖”四字

来赞扬德艺双馨的仁医

“杏林”的典故

源于东汉末年医学家董奉

他的家乡在侯官县董墘村

属现在的福州市长乐区

他与同时代的

华佗、张仲景齐名

并称“建安三神医”

但历史上留下的

关于他的史料并不多

后人主要是从

晋朝的炼丹术士、医学家

葛洪的《神仙传•董奉》

以及地方志有限的零星记载中

寻觅他的踪迹

段玲 摄

董奉,字君异,侯官县董墘村(今福州市长乐区古槐镇龙田村)人,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生,被尊为“杏林始祖”。

董奉的故事还要从长乐的一座山说起。

在今天的长乐古槐镇有一座山,古称“福山”,绵延起伏十余里。东汉建安年间,董奉在山下的董厝里村呱呱坠地,开始了他与青山为伴的孩童生涯。

也许是山上的苍木百草引发了他的兴趣,董奉自小学医,尤为信奉道家,长大后深研医理,悬壶济世,在山上炼丹救人。

图片来源:最美长乐

深研医理

|悬壶济世

东汉时代,《本经》《内经》已把毒性看作是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标志。古代关于药物毒性的含义较广,认为毒药是药物的总称,毒性是药物的偏性。最早把这种免疫思想付诸实践,并最早从事免疫学研究的先驱正是董奉。

一天,一位老农因儿子被狗咬伤来找董奉,焦急无比。董奉想出了个主意:《黄帝内经》中提到,治病要用“毒药”,药没有“毒”性就治不了病。古人不是提倡“以毒攻毒”的疗法吗?为什么不能用“毒物”来治这种病呢?没想到,这招还真管用,病人被治愈。自那以后,董奉又用类似“以毒攻毒”的方法,效果挺不错。

葛洪《神仙传》中记载的一个故事,足证董奉高超的医术:当时交趾有一位太守名叫士燮,因中毒死去了3天。云游而至的董奉得知,就将药丸放入他的口中,用水送服。不一会儿,士燮的脸色逐渐恢复,眼睛也能睁开,手也能动了。过了半天他就能坐起来,4天后就能开口说话,如同往常。

而唐朝李翰编著的儿童识字课本《蒙求》,其中亦有“董奉活燮,扁鹊起虢”,说的就是董奉曾以一丸药使病死已三日的士燮起死回生的故事,将董奉与春秋战国时期曾使虢太子起死回生的名医扁鹊相提并论,这已然是一种极高的荣誉。

董奉草堂(资料图) 图片来源:福州日报

典故

|杏林春暖

“杏林”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医学界的代称,正是出自董奉。据晋代葛洪《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董奉为人看病不收钱物,只要病愈者种杏回报,渐成漫山杏林。董奉又把卖杏果得来的钱换成大米,用来施济穷人。

董奉的格局可不止于此。

有一年,因为粮食绝收,周边村庄闹起了严重的饥荒。危急关头,董奉为百姓打开了自家的粮仓,无偿发放所有的粮食。

相传,这仓库里储备的粮食足够满足“二万余人”的食物需要。今人难以想象,这得是董奉日夜不休地为百姓治病,通过多少次的“以谷易杏”,才能为村民累积下这么多的口粮。

丰年为百姓们无偿看病开药,荒年赈灾济民,这就是一代名医董奉。为了感谢他的善举,人们自发地在董奉的家门口挂上一幅“杏林春暖”的牌匾,“杏林”这个典故也由此而来。医者仁心,流芳千年,“杏林精神”从此也就成为医者信仰的代名词。

王至莹 摄

此后,人们留下大量文字赞誉董奉的杏林,至今庐山尚存有杏林遗迹,历代文学名家在庐山也留下了许多与杏林相关的名篇。李白写有“禹穴藏书地,匡山种杏田”。杜甫写有“香炉峰色隐晴湖,种杏仙家近白榆”。王维写有“董奉杏成林,陶潜菊盈把”,将董奉之杏和陶潜之菊并列对偶,可算是站在中华文化史的高度,对董奉进行赞誉。

历代医家也以此鞭策自己:唐朝的谢景在董奉杏林故地建立草堂,为百姓治病;明朝的郭东在所居山下,种杏千余株;苏州名医郑钦谕,庭院设杏圃,病人馈赠的物品多拿去接济贫民。

杏林文化

|熠熠生辉

杏林文化因为董奉的杏林故事,应运而生,后人将“杏林”作为中医学界的代称,以及对医生的赞颂。例如,医著以“杏林医案”为藏,医技以“杏林圣手”为赞,医德以“杏林春暖”为誉,医道以“杏林养生”为崇。

尽管史书上关于董奉的生平记载有阙,但他所留下的杏林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传统医学的医风医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福建人的“杏林精神”传承千载而不绝。

远在800多年前的南平建阳,诞生了一位法医学家宋慈。他一生追求正义,精准验尸,为百姓平反冤屈,写就的世界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千古留名。

40年前,出生于闽清的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为四个月大的女婴成功切下了重达600克的肝母细胞瘤,令世人瞩目。

董奉草堂内部实景 图片来源:福州日报

为纪念董奉,至迟在乾隆年间,福山就改名为董奉山,至今山上仍有苍苍古杏,而山下的董奉家乡也新建有“杏林始祖董奉草堂”,四周遍植杏树,成了长乐区古槐镇龙田村研学项目的主要基地。

当地人即使迁居,对董奉的纪念也从不断绝。明末,董奉山下长乐王姓一支迁居至福州河上村,他们带来了供奉董奉的太乙宫的香火,并建有纪念董奉的救生堂,取“治病救生,济世利民”之意。

时间辗转,已过400余年。救生堂经几度迁徙,最后迁至白马南路,但正如堂前悬挂的金字楹联所示,“杏林春暖佳话千秋颂,丹灶烟浮神医万代崇”,董奉给长乐,乃至福州所留下的意蕴和精神内涵,依然穿过历史尘烟而熠熠生辉。

古往今来

悬壶济世一直是广大医者毕生的追求

如今

不论是被口罩勒得满脸伤痕

却始终坚守岗位的白衣天使

还是实验室中日夜不休

推动医学防疫、守护群众健康的

科研工作者

一代又一代医家、贤士

都让杏林精神在一次次积淀中

变得愈加清晰、夺目

一袭白褂

一身责任

一腔热血

……

杏林发花

甘雨回春

从福建源起的医者仁心

指引着无数人

为医学事业奉献大爱

参考资料

[1]《“医仙”董奉:“杏林春暖”济苍生》福建日报理论周刊2019年9月16日

[2]《长乐董奉草堂成首批福建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福州日报

[3]《全省首批!就在长乐这里......》 最美长乐

[4]《遇见世遗 | 董奉与杏林》福州日报

[5]《闽人智慧 | 杏林春暖——从福建源起的医者仁心》福建日报

东南网出品

福闻话工作室制作

原标题:《福闻话·人物篇丨“杏林春暖”的典故,竟出自福建这位“神医”》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