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美好的早晨,来一场巴赫马拉松
文章 | 田艺苗 图 | 网络
编辑整理 | 田艺苗的田
“巴赫的音乐有佛性,这说法惊人。他写世俗音乐,写宗教作品,雅俗拼贴,难得糊涂,万物融洽至包罗万象。他的宽容和圆满,如同「佛有众生相,万物皆可佛」。”
——田艺苗
诗:爱上巴赫那天
by 黄灿然
那天可能是盛夏的顶点,
因为接下来,日子便渐渐轻松。
大地酷热,连太阳也躲进云缝里。
城市酷热,连郊区也像火炉的边缘;
树林下垂,变成涂在风景上的一层绿油漆。
山中房子枯黄,港湾里游艇发白,
双层巴士悄悄驶上高速公路;
一架直升飞机在大海上空盘旋,
仿佛飞行员在打瞌睡;更高处
一只海鸥悬着,耐心地守望暴风雨。
高楼群中,鸟声消失,只剩下
城市深处传来的微弱呻吟。
窗台上,蚂蚁麇集成一块污斑。
天边吐出一团乌云,像伸长舌头
要把对岸墨绿色的山峰舔走。
那天可能是盛夏的顶点,
我的耳朵向日葵般张开。
1
巴赫:《十小时精选集》
“巴赫马拉松,十小时的精选集。巴赫写了1000多首乐曲,据说让普通人抄一辈子都抄不完。”
——田艺苗
▲The Best of Bach精选
巴赫是一切音乐之始,也是一切音乐之终。
——马克斯·雷格
2
巴赫:《B小调弥撒曲》
“《 B小调弥撒曲》,巴赫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全曲分为《 垂怜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和《羔羊经》。这是《 垂怜经》的一部分。巴赫将传统的实用音乐弥撒曲拓展成具有交响性的大型艺术体裁。他的复杂技巧、宏伟结构与朴素的情感交汇成的音乐之海,都是对万物的赞叹与感激。”
——田艺苗
▲巴赫《B小调弥撒曲》BWV232
在巴赫的音乐里,我听见上帝的存在。
—— 卡萨尔斯
3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古尔德最后一次录制《哥德堡变奏曲》,1981年版。放慢了近20分钟,更深邃凝炼,乐人合一,但激情不改。《哥德堡变奏曲》如今是巴赫最著名的钢琴作品,但在20世纪之前,几乎无人演奏它。在音乐史中,20世纪是演绎的世纪,表演者备受瞩目并以影像进入历史,不少湮没的乐曲也随之新生。”
——田艺苗
▲格伦·古尔德1981年巴赫《哥德堡变奏曲》BWV988
“人们觉得巴赫的乐曲如恢宏建筑,朱晓玫却觉得他如流水,是欢快,亲切,天然,透彻的,让她想起中国的山水画、隐僧和老子。在寂静的雪夜里,琴声像从古代传来,让世界变得更加寂静……巴赫是修行,与上帝对话?都过度神化了。那些灵魂生来孤独,即使喧嚣中,也像独坐水底一般温柔沉静。”
——田艺苗
▲朱晓玫版《哥德堡变奏曲》
4
巴赫:《赋格的艺术》
“巴赫的音乐中没有具体情节和情感,也许因此,人们觉得巴赫很难听懂。但是可以尝试着把它们当作建筑来听:主题、答题、转调、展开……哪些是正厅、哪些是装饰,哪些是衔接的回廊……”
——田艺苗
▲巴赫《赋格的艺术》BWV1080 科隆古音乐乐团演奏
5
巴赫:《音乐的奉献》
“巴赫写宗教音乐,也写世俗音乐。他的世俗音乐曲调美妙,变化多姿,却也流露出宗教感。大概所谓的宗教感,未必和信不信神有关,而是来自他天性中的优雅、平静、单纯、真实、与世无争、矢志不渝……”
——田艺苗
▲巴赫 -《音乐的奉献》BWV1079(卡尔·李希特)
6
巴赫:《6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罗斯特罗波维奇花了半生研读巴赫的《6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到了晚年,他在法国乡间选了一座拥有900年历史的教堂,在这里完整录制了这部乐曲。在破旧拱廊与湮没的线条间,体会巴赫的信仰与巴洛克韵律,每一个音符都如真理般存在,既是一瞬,又是永恒,既是悲剧,又是救赎。
——田艺苗
原标题:《美好的早晨,来一场巴赫马拉松》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