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城市志|生孩子,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区域竞争力

澎湃特约评论员 朱昌俊
2022-11-19 13:21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联合国宣布,世界人口在2022年11月15日这天达到80亿。其中,印度预计最早将于2023年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那么,中国各省市的人口状况又如何呢?

近日,国家统计局编著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2》公布了31个省份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021年各省区市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2》

西藏、贵州、宁夏和青海最“能生”

在人口出生率方面,2021年共有4个省份超过了1%,分别是西藏、贵州、宁夏和青海;有5个省份人口出生率超过了9‰,分别是海南、广西、甘肃、广东和云南;江西、福建、安徽和河南出生率达到或超过了8‰。此外,陕西出生率也超过了7.52‰的全国平均水平。

也就是说,去年有14个省份出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里面,可以称为最“能生”的西藏、贵州、宁夏、青海,有着一些共性。比如,它们均来自西部地区,城镇化率相对较低,这使得传统生育文化得到更多保留。此外,它们多数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生育政策一直也相对更宽松。

事实上,出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4个省份中,除了海南、广东、福建三省,其余都来自中西部地区。这些省份的城镇化水平和老龄化水平在全国总体相对靠后,人口结构更利于生育。

海南、广东、福建作为东部地区最“敢生”的省份,也有着鲜明的特点。首先,它们都是人口净流入省份,而跨省流入人口,多以青壮年为主,这就充实了本地的生育人口。其次,这三大沿海省份都有较强的宗族观念,“多子多福”的传统文化比较浓厚,生育意愿相对较强。

这里面最特别的或许是广东。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除了享有巨大的人口净流入红利,内部发展的多层次性,像高度城市化的珠三角与欠发达的粤北、粤西地区并存,实际上也给生育率的下降提供了一定的缓冲空间。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使得广东成为全国经济强省中最“年轻”、最“敢生”的省份,这和它的发展活力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

生得多重要,人口发展形势更重要

当然,在分析各省的人口出生率时,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一,人口出生率高,并不意味着一个地方的人口发展形势就一定好。

因为一个地方的出生人口总数与自身的人口基数息息相关。比如,西藏、贵州、宁夏和青海四地的人口出生率虽然在全国最靠前,但它们由于自身人口基数较小,实际出生的人口数量远无法与广东、河南、山东等人口大省相比。像广东2021年的出生人口超过100万,而西藏同期的出生人口仅有5.2万人。

所以,西藏、宁夏、青海等地的人口出生率虽然仍维持较高水平,但由于它们的人口基数比较小(总计不到2000万),放在全国人口大盘中,其支撑作用实际并不突出。这也说明,人口、经济挑大梁,其实都要靠大省。

另外,出生率低,也并不意味着一个地方的常住人口增长状况就差。如江苏老龄化程度在全国比较靠前,出生率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它仍是人口净流入大省,并且常住人口依然处于持续增长状况。如2021年江苏常住人口就新增28.1万人。

相对应的是,不少中西部地区的出生率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多数属于人口净流出地区,甚至净流出规模还在扩大。相对来说,这些地方的人口压力实际更大。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不平衡。

二,即便是人口出生率较高的地区,其出生率也处于不断走低的状态。

如2019年,西藏的出生率为14.6‰,到2021年则下降至14.1‰。同期,青海、宁夏等地的出生率均超过13‰,但2021年已经不足12‰。

也就是说,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是呈整体性的。这带来的一个直接变化就是,绝大多数省份的出生人口都出现了明显下滑。如河北、河南、安徽2021年的出生人口较2017年已经下降了40%以上。有的省份甚至在5年内,出生人口总量出现腰斩。再如湖南、江苏、湖北、内蒙古、山西、天津等地,202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均出现了几十年来的首次转负。包括广东、山东、四川等在内的人口大省,出生人口同样在明显减少。

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何全国2021年的人口增量仅有48万(1962年以来新低),全国总人口已经接近负增长的警戒线(国家卫健委明确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总人口将进入负增长阶段)。

如何应对人口发展状况的挑战

在14个人口出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52‰)地方之外,还有17省份的出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人口增势表现得最为乏力的区域,东北地区无疑是最引人关注的。从两个数字就可以直观发现东北地区的人口压力:2021年,全国31省市中,生育率5‰以下的地方仅有4个,东北三省就占据了三个席位;13个人口自然负增长(出生人口减去死亡人口)省份中,黑龙江、辽宁、吉林包揽前三位。

并且,与其他一些人口出生率较低的省份相比,东北三省还同时面临着较突出的常住人口负增长局面。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东北地区的总常住人口较“六普”时足足减少了1100万。2021年,东北三省的常住人口较前一年继续减少,合计超过100万。在东北地区的30多个城市中,2021年常住人口能够保持增长的,仅剩下长春和沈阳。

其中最具象征性意味的是,哈尔滨还成为全国首个人口负增长省会城市,甚至2021年已经掉出了人口千万城市之列。这意味着,在全国千万城市的名单中,目前已经没了东北城市的身影。未来,东北地区还会有人口千万城市吗?

一般来说,省会城市或者像大连这样的副省级城市,作为一个地方的区域经济中心,往往能够借助于经济发展上的相对优势吸纳省内和周边人口,从而可以避免常住人口负增长的困境(很多常住人口净流出省份,省会城市的常住人口依然能够保持增长),但在东北地区,哈尔滨、大连都在成为“例外”。

应该说,造成东北地区人口现状的原因是复杂的。比如,东北较早开启工业化进程,城镇化水平较高,生育政策执行相对严格,所以在全国较早步入少子化、老龄化阶段。

人口净流出叠加低生育率、高老龄化,使得东北地区的人口压力更为突出。为应对这一局面,近年来东北多地在支持、鼓励生育上也表现得更为积极,国家也明确要求东北地区“要营造良好环境,充分激发青年人创新创造活力”。

东北的人口发展现状表明,一个地区的人口发展状况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压力最大的是那些遭遇低生育率、深度老龄化挑战,同时又还处于人口持续净流出状态的地区。当然,就整个人口发展趋势来看,所有地方应该都要更加意识到维护人口良性发展的重要性。可以说,“生孩子”已成为越来越不可忽视的区域竞争力。

海报设计:周寰

    责任编辑:李勤余
    图片编辑:沈轲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