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调查显示:超八成大学生存“手机依赖”,日均使用5.2小时

中新网
2018-04-17 15:06
教育家 >
字号

近日,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一份中国在校大学生手机使用调查报告显示,超八成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日均使用手机超5小时,18点以后是大学生使用手机的高峰期。此外,79%的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

中南大学软件学院的教室里,第一排座位上摆满了手机。为了治上课“低头族”,中南大学软件学院倡议学生先交手机再上课,此举得到众多师生的认可。 本文图均为 中新网 资料图

这份调查2018年3月12日开始,到2018年3月26日结束。收回大学生的有效答卷共1225份,其中男生590份,女生635份。

在校大学生手机使用调查显示,8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存在“手机依赖”。大学生日均使用手机累积时长为5.2小时,13%的学生日均使用手机9小时以上,14%在7至9小时之间。

18点以后是大学生使用手机的高峰期,71%的学生在21点到0点间使用手机,53%在18到21点使用手机。报告称,18点之后高校通常排课较少,晚间玩手机,尤其是睡前玩手机比例更高。

此外,数据还显示,79%的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以每节课45分钟来计算,学生平均每节课玩手机的时间是13.9分钟。

江苏盐城师范学院城市学院却看到一个“无手机课堂”,学生上课前将手机放在教室门口统一的袋子里。

调查中,68%的学生认为手机对课堂学习有“消极作用(分散精力、影响他人等)”。“聊天、刷社交媒体”(73%)和“娱乐(玩游戏、看视频、看直播、看电子书或听音乐)”(58%)是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进行的活动。

不同性别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的手机用途比例存在一定差异。男生在课堂上进行娱乐(66%)和看新闻资讯(41%)的比例均比女生高14个百分点。女生在课堂上购物(36%)的比例高于男生16个百分点。

调查报告称,当一些大学课堂采用手机收纳袋的形式防止手机干扰课堂时,也不能忽视手机辅助教学的功用。

调查显示,24%被调查大学生认为手机对课堂学习有“积极作用(查找资料、辅助学习等)”。在课堂使用手机辅助教学的群体中,课件或教材分享(69%)、教学互动(回答问题、投票、抽奖等)(51%)和点名签到(50%)是教师最为常用的三种手机功能。

报告称,在手机功能日益完善的今天,不应简单将在课堂使用手机定性为负面问题。手机只是工具,手机发挥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主要取决于使用者。建议大学生从自身学习需要和健康状况出发,加强自律,合理使用手机的各项功能。

(原题为《调查:超八成大学生存“手机依赖” 日均使用5.2小时》)

    责任编辑:顾亚敏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