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文纪录片《传承》第二季回归

澎湃新闻记者 廉秀宇
2018-04-17 15:08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南少林的轻功水上漂,成都馆子里的鸣堂技艺,新疆高寒山区里的训鹰技术,芙蓉古镇里的吊脚楼,浙江磐安县“火炭上的舞蹈”,这些古老的技艺在现代社会已经渐渐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成为博物馆中上一个冰冷的条目,成为历史书上一段干瘪的叙述。

只是,依然有这么一群人选择努力让这样的技艺留存在现代人的生活之中,薪火相传,因为他们认为这些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不可忘记的文化记忆。

《传承》第二季海报

4月14日,人文纪录片《传承》第二季于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回归。此前,《传承》第一季于2016年播出,共7集。系列秉承一贯的主旨,展现非物质遗产传承人对民族文化传统的保护。

《传承》第二季也是7集,按主题分为“江湖”“绝技”“德行”“师徒”“新传”“流变”“家园”,讲述35个非物质遗产及其代表性传承人背后的故事。

已经播出的第一集的主题是“江湖”,是传承的环境,饭堂、山林、古镇,有人的地方皆成江湖。

“水上漂”

习武二十多年的武僧释理亮的江湖在水上。少林七十二绝学中,释理亮最擅长的是“水上漂”,这是一种借助木板浮力在水上疾行的轻功。这种轻功最忌讳的是逆风跑,过去十年间,释理亮也经常因此而失败。2017年,他曾创下水面疾行125米的纪录,而这一次,他因为连接木板的绑带断裂,冲刺130米纪录失败。他将在两个月后重新冲刺这一纪录。

“堂倌拜师仪式”

在老成都的餐饮界里,堂倌有着引客、介绍、吆喝、结算、送客等一整套服务。统称为“鸣堂技艺”。在这餐馆的方寸之地,就是堂倌路明章的江湖。川菜已经走向了世界,而他最大的心愿是把鸣堂技艺传承下去,今后到处都可以看得到鸣堂技艺。

训鹰人放飞猎鹰

新疆阿尔克孜族训鹰人的江湖在天山的冰雪之间。他们传承着祖先留下的驯养技艺,驯化、维护鹰巢、放归蓝天,遵从自然法则,把古老的技艺与现代的规则相互融合。身处江湖,知方圆,懂取舍,明进退。

江湖是古镇里鳞次栉比的土家吊脚楼,是脚下炽热的火山和火海。江湖是吐纳万象、不择细流、百川归海、随物赋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以粉墨登场的舞台,传承流布的场域。

芙蓉镇

“火山”

在第一集中,纪录片带观众认识了一个又一个不曾为大众知晓的古老技艺。不是空谈保护,而是将技艺的每一步,用影像记录下来。这种记录本身也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主创团队用摄像机记录下,南少林的肃穆,川菜馆的热闹,天山山区的壮丽,芙蓉古镇的柔美以及火山火海的灼热,打造了至臻完美的画面。

最好的保护是使用。现代社会,节奏太快,文化多元,信息量太大,好像我们的生活跟传统文化有一点远,所以要想办法拉近这种距离,亲近传统文化。放在博物馆里,写在教科书里也是保护的一种形式,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让现代人能够在生活中去感受这种传统文化的滋养。

这种传承,传承的不仅仅是技艺,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处世哲学,一种身份认同。

“人在江湖,拼的不全是武功高下,更是人情世故。世间万事吊轨,舍得掏出一颗真心,那就无往不胜。”

据悉,《传承》第二季播出时间为每周六晚7点30分。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