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石屏县:非遗进校园 文化共传承
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增强全县师生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感,石屏县充分发挥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核心作用,将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引入校园,通过非遗文化和现代教育有机结合,让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里“生根发芽”。
石屏县哨冲镇中心小学大课间
记者到达石屏县哨冲镇中心小学时,恰逢学校每天早晨的大课间时间,只见学生们跟随着彝族歌曲的旋律,跳起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大课间操。
“和民族舞结合的大课间操既丰富了课间、保证了学生们的运动量,又传承发扬了民族文化、增进了民族团结。我们还把每周二、周四的时间利用起来给学生上非遗文化课,文化传承要从娃娃抓起。”据该校教师杨江福介绍,近年来,学校不断丰富学生的课间文化,结合当地特色,将彝族特色舞蹈纳入学校大课间活动,还通过编印相关教材,开设特色课程,采用彝族语汉语“双语”教学等,让学生在优秀民族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花腰大团乐
哨冲镇中心小学非遗文化课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花腰剪纸传承人普青华正在教学生制作窗花和福字剪纸。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用铅笔在红纸上一笔一笔地勾勒,然后认真地剪出花纹形状。普青华告诉记者,看到孩子们这么热情地了解、学习传统文化,学习手工技艺,她很欣慰。“我们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这些手艺人会毫无保留地把剪纸技艺传授给大家。”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花腰剪纸传承人普青华正在教学生制作窗花和福字剪纸
不仅仅是哨冲镇中心小学,远在山区的农村学校也把非遗文化引入了课堂教学。牛街镇扯直小学每月至少开展5次海菜腔、烟盒舞课程教习。“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学习了如何唱海菜腔,我很喜欢这种课,为家乡的非遗文化感到很骄傲、自豪。”学生普艳霞说。
彝族海菜腔省级传承人何家祥在牛街镇扯直小学教学海菜腔
近年来,石屏县9个乡镇的中心小学和部分中学都在持续开展一系列宣传展演展示、非遗进校园活动。彝族烟盒舞、海菜腔、花腰歌舞、牛街濮拉鼓舞等多个传统歌舞项目和8个传统技艺项目,在传承中得到弘扬发展,对宣传石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推动文旅融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加大力度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通过各类非遗研学活动的开展,把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扎根在青少年的心中,让非遗文化历久弥新、源远流长。”石屏县文化馆馆长罗继德表示。
记者:邢丹笛 沈泽隆 文/图
原标题:《石屏县:非遗进校园 文化共传承》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