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苏州人贪恋的秋冬时令美味,藏在这10家店
原创 美食台
苏州,江浙沪地区的宝藏城市。苏州人吃东西讲究时令,不时不食,一年四季都能尝到不同的时令恩物。
立冬一过,苏州城里新的鲜味氤氲飘散:张牙舞爪的大闸蟹被一只只拆开,被精细地做成一碗璀璨的蟹粉;羊肉馆子里溢出的热气和羊肉香味,弹奏着冬日进补的序曲;限定的秋日糖水和糕点,注入甜蜜之味。
我们花了一个周末去苏州逛吃,在街头巷尾捕捉这座城的烟火气,整理出10家必去好店。寒冬将至,抓紧时间来一趟舌尖上的苏州之旅吧!
每年10至11月来苏州,下车的第一件事必然是直奔面店,点上一碗心心念念的蟹粉面,享受一场舌尖上的盛宴。
蟹粉面若要好吃,食材必须新鲜,用6、7只河蟹现拆的蟹粉、蟹膏、蟹肉,经过厚油封印术混合在一起,金黄诱人,浑身都透着一个字:鲜。价格自然也不菲,在苏式面中有“最奢侈的一碗面”之称。
油汪汪的蟹粉倒入面中后要快速拌匀,才能让每一根面条上都裹满蟹粉。蟹黄丰腴,蟹肉精致,蟹膏透出晶莹透亮的色泽,面条劲道,每吸溜一口,就像一颗鲜味炸弹在口腔迸射。
也可以选择来份升级版的秃黄油面。和蟹粉不同,秃黄油是取公蟹的膏和母蟹的黄,用猪油炒制而成。因为没有蟹肉,所以要用更多蟹,价格也更贵一点。
觉得腻的话,加一些微甜的蟹醋,恰到好处地包裹住蟹粉和面条,多嗦几口也不会腻得慌。
蟹粉小笼也值得一吃,金黄厚实的蟹粉泛着丝丝油光,让人忍不住咽口水。吃法有讲究: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
汤是蟹粉小笼的灵魂,猛吸一口,鲜美无比。咬开皮子,大颗大颗蟹肉混在肉馅中间,蘸点甜醋,一口下肚,鲜到胃里。我们去了两家蟹粉面,老店同得兴和精品苏式面馆裕面堂,味道都不错,蟹粉给的量很大方,而且还是尝得出的新鲜。
蟹粉豆腐是蟹粉更加温柔的呈现,蟹粉和豆腐同烧,浓墨重彩,蟹粉柔软,豆腐嫩到掐得出水,裹上蟹粉的鲜香,含在嘴里慢慢融化,独留鲜味萦绕在唇齿间。
更加快乐的吃法是,舀上一大勺蟹粉豆腐盖在米饭上,拌匀后直接送入口中,糅合了鲜味和滑嫩的米饭,每一口都吃得人心花怒放。
桂花糖藕也是秋冬的恩物,圆糯米灌入藕孔,加糖和红枣炖煮,出锅切片后,淋上厚厚的糖桂花,入口既有藕的香脆,又有糯米的软糯,加上浓郁的桂花味,每一口都甜丝丝的。
如果说清蒸大闸蟹吃的是原汁原味,那熟醉又是另一番风味。用陈皮和花雕酒做腌料,隔日食用,掰开蟹壳,蟹黄满到溢出,吸上一口,真上头。
大闸蟹最奢侈的吃法就是取出蟹黄、用蟹肉入菜。比如这道蟹粉酿黄鱼,就是在黄鱼肚子塞满蟹粉,还有切末的海参、瑶柱、鲍鱼,加入高汤蒸熟,湖鲜海鲜汇聚一堂,怎一个鲜字了得。
还尝了一道红烧河鳗,丰腴肥美,肉质鲜嫩,红烧之后,色酱红、皮肥糯、肉洁白,吃着像豆腐一样,抿一抿就化在嘴里,只剩满口鲜香。
除了大闸蟹,讲究时令的苏州人从不放过任何一个进补机会。
吃羊也是秋冬的保留项目。苏州的藏书镇、东山镇、双凤镇、桃源镇都有吃羊肉的传统,其中以“藏书羊肉”最富盛名,常诱得周边的人们专程驱车前往,谱写江南人与羊肉的冬季恋歌。
藏书镇位于苏州西郊,从主城区驾车前往只需二十分钟左右,街道两旁挤满了大大小小的羊肉招牌,阵仗火热。
藏书人吃羊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藏书镇群山绵延,植被丰富,有着号称“苏州第一山”的穹窿山,当时穹窿山上的农民就有从事杀羊、烧羊肉、卖羊肉的副业。
穹灵路上开了十几家羊肉馆子,当地人推荐的是和顺羊肉馆,一家开了20多年的老店,积累了相当不错的口碑。
藏书人对羊的品种十分固执,只吃山羊,以一岁左右的放养山羊最佳。按他们的说法,爱的就是山羊紧实、不肥腻的口感。
藏书羊肉特色在于烧法,传统的以白烧和红烧为主。最特别的是烧羊肉的锅,要用杉木木桶,当地人叫做“盆堂”。据说用这种木桶煮出的羊肉口感细嫩,还可以去腥膻,虽然已有了更方便的不锈钢桶,但依旧有不少店家延续了用木桶的传统。
红烧羊肉是桌桌必点的经典菜式,浓油赤酱极具江南风格,红亮的色泽很能挑起食欲。
红烧白烧四季都有,羊糕才是冬天特别的菜式,也是藏书羊肉的代表菜,可以简单理解为“羊肉皮冻”。羊腿肉熬足时辰,拆碎铺进盘中,浇上浓郁的羊汤,经过自然冷却凝结,切片上桌,就会变成一块块剔透的羊糕。
糕冻嫩滑,不松不散,到嘴中释放出浓郁香气,因为用的是腿肉,紧实有嚼头,搭配酱油或醋,就是很好的下酒冷盘。
除了羊肉外,羊身上其他部分也是宝藏,在不同口味的烹饪下,能成就出一桌“别有风格”的全羊宴。
这一盘上桌还带着锅气的大蒜炒羊肚,切成丝的羊肚在猛火快炒下,爽脆弹韧。江南人说的大蒜其实就是青蒜,北方人叫蒜苗,热炒极其提味。
还有大蒜炒羊血,羊血滑得筷子都夹不住,浸在汤汁里,一口滑嫩叫人欲罢不能。
市区里的羊肉店,懂经的人推荐朱记羊肉店,也是开了20多年的老店,从清晨营业到凌晨,早晨是一碗落胃的头汤羊汤面,深夜是一份暖心羊肉砂锅。
店不大,工作日中午坐满了食客。密密麻麻的菜单贴在墙壁上,想点什么直接和老板说。掀开杉木木桶,羊肉高汤的鲜味和热气已经烘得人暖乎乎。
白切羊肉是常见的开胃菜冷盘,就是将煮好的羊肉放凉,我们要了一小块,老板利索地称重、切片。
皮、脂肪、瘦肉粘连在一起,蘸上店家自己熬的辣酱或酱油,瘦的紧实,肥的柔嫩,吃得人心满意足。如果再配上一盅黄酒,妥妥的滋补暖身组合。
白切内脏适合重口味的朋友,羊腰、羊肚、羊肝、羊心按照偏好可以搭个拼盘。白切羊腰看似狂野,口感倒是在线,第一口极其软嫩,后劲会释放出一股狂野之气。
人多的话再点个羊肉白菜锅,80元一个小锅,羊肉、羊肚、白菜、粉丝、羊血组合丰盛的一锅。
炖了几个小时的羊肉高汤雪白浓郁,一上桌,羊肉的香气扑面而来,忍不住赶紧大喝一碗,原汤的鲜美呼之欲出,完全尝不出一点腥膻之气,缀点葱花,尤其提味。
夹起一块连皮带肉的白汤羊肉,清白水灵,裹满了鲜美,羊肉细腻滑口,回味无穷。
羊肉砂锅吃完还稍有点意犹未尽,再来一碗红汤羊肉面,光看这色泽就引诱得人食指大动。
带皮羊肉大块且酥软,几乎已经炖化了,嫩到牙齿都不需过多咀嚼。因为加了冰糖熬煮,口味总体偏甜,吃多了会觉得有点腻。
秋冬的苏州还弥漫着一股香甜的糖水香,这个时节限定的苏式糖水,桂花、芋艿是主要风物,大部分糖水都可以用它们搭配或缀之。
开在十全街上的笃笃笃糖粥,干净的家庭小作坊,是每次来苏州必去的地方。
苏州人酷爱糖粥,最初它是挑在粥担上卖的,也被称为红豆粥,是苏州当地特色小吃。
这碗鸳鸯糖粥一半白粥,一半赤豆,红白相映。搅拌均匀后,趁热舀一匙送到嘴里,糯米黏糯,米香四溢,赤豆滚烫绵密,甜得恰到好处,虽然已过鸡头米的季节,但其略有嚼劲的口感又增加了不少层次。
要是早几天来,整个苏州城还弥漫着桂花香。错过了也没关系,就用这道桂花酒酿圆子来弥补。
珍珠大小的汤圆上粘了少许金色桂花,滚烫的热气冒上来,带出了桂花的甜香,与汤圆的粉香纠缠着,一口就足以回味。
另外一家宝藏糖水铺,是开在双塔市集里的大孃孃苏式糖水,选择不多,但样样都经典。
赤豆小圆子是必点,典型的苏式甜蜜。红豆沙熬得细腻浓稠,内里的小圆子不像超市里卖的速冻小圆子,它是现场煮的,吃起来Q弹爽滑,也不会过甜,热食或冷吃都是一绝。
桂花糖芋艿是老苏州人小时候必喝的糖水,11月前后的芋艿雪白粉糯,正是丰收尝鲜期。
浸润在红糖水里的芋艿鲜亮诱人,加入少许糖桂花,更加增色增香。抿一口芋艿,软糯香甜,一碗下肚,满满的饱腹感,也解了一身的寒气。
喝完糖水,得空再在双塔市集周边转转,感受一下老苏州人的别样惬意。
苏州人嗜甜如命,苏式糕团的地位和影响力不亚于苏帮菜,吃完甜品,再吃糕,双重甜蜜暴击,没有什么比这来得更幸福。
苏州一年四季都有美味的糕团供应,比如三月的青团、九月的重阳糕、年底的冬至团和桂花猪油糖年糕,时令性极强。
杨招娣糕点是苏州的老牌糕点店,它家很任性,早上不营业,下午1点半开门,只有两种糕点可以选择,分为加猪油和不加猪油的赤豆糕,还有最低消费,最少得买一整块糕的八分之一。
人气最高的赤豆猪油糕,拿到手后,质朴的米香味隔着保鲜袋,争先恐后地钻入鼻子。猪油的加入更显油润,糕体软糯却不粘牙,粒粒分明的红豆均匀镶嵌其中,吃上去粉粉的。
甜得恰到好处,回味中还能品味到赤豆温柔的酥香,糯米控根本无法拒绝。回家后翻热后吃,糕体依旧松软,每一口都叫人欢喜。
皮市街不愧为老字号一条街,开在杨招娣糕点对面的近水楼糕团店,品种更加丰富,价格也实惠。
时令的桂花糕,糕体又白又软,少许糖渍桂花更添香甜。薄荷糕自带清凉感,去得晚了会错过双酿团,建议想多买点品类的朋友早点去,以免沽清。
过段时间便到冬至,苏州人最重视的节气之一,在他们眼里,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酿酒、卤菜、馄饨和冬至团,苏州人的冬至家宴上浓墨重彩,每一道都充满仪式感和烟火气。
苏州,一座看似低调却值得深入探索的城市。苏州人,将时令美味讲究到极致。一年四季无论哪个时间到这里,都能享受到舌尖最大的鲜味。
作者:张昕露
摄影:Luna 刘思宇
原标题:《苏州人贪恋的秋冬时令美味,藏在这10家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