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镜头凝视:一周城市生活
近日,上海YOUNG剧场上演了一部关注认知症的作品《入土为安》。认知症这一群体在社会中常常是不为大众所见的,而这部作品恰恰以亲历者的视角呈现了认知症患者及其家庭的日常生活,并展现了作为家人的见证者是如何去一步步理解患者的过程。
我们和导演吕雨舟进行了交谈,她与我们分享了创作背后的故事,以及自己如何一步步和爷爷告别并理解死亡。本期回顾便是基于这次访谈撰写而成。在主题推荐部分,我们将分享一些有关身心障碍的影视和文学作品。
(本期主持:Jady Liu)
近期回顾
凝视死亡·模仿死亡·理解死亡
2022年11月4日至5日,一部名为“入土为安”的剧场作品在上海YOUNG剧场上演。该作品以导演、老妖精ensemble创始成员吕雨舟作为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家属的角度,在她近年来自己收集的真实家庭录音、影像素材和日记的基础上,以及老妖精ensemble核心成员林翠西、一娃以及独立舞者唐晨、独立剧场创作者徐锐的参与下通过集体创作完成,呈现了吕雨舟眼中的临终者的内心世界及其照护家庭的日常。
《入土为安》剧照
在场的凝视是该作品的核心。此前,老妖精ensemble在公共空间做了很多演出,而吕雨舟在创作《入土为安》时很确定自己要回到剧场,因为她认为只有在剧场这样仪式化的场域里才能完成高强度的凝视,而凝视能够超越日常的行为去关注到易被忽略的一些东西。
在与我们的采访中,吕雨舟谈及创作缘起是自己一直不知道如何处理爷爷患病和去世这一事件。她认为自己在爷爷患病这一过程中是疏离的,并没有承担太多照护的责任;在外回到家中的她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而家人们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已将爷爷的举动看作生活的日常,她却在凝视爷爷逐渐⾛向生命尽头的过程中留意到爷爷一些细小的动作,于是尝试以记录者的角色通过拍摄(镜头凝视)去建立和他的某种联系并记录下家人的照护,这消减了她的不安与困惑。爷爷去世时,她亦不知道如何反应,也没有见到他最后一面。做了手牵手生命关爱发展中心的临终关怀志愿者后,在与其他临终者和志愿者的互动中她逐渐趋近了与爷爷的告别。后来,她试图以剧场作品为载体去构建爷爷临终的那些日子,以此去观察和理解身患爷爷和他的家庭经历了什么。在演出最后部分的录像中,吕雨舟回到了爷爷的老家寻根,头看到了一张早已融入吕雨舟及其家庭日常的全家福。透过凝视,吕雨舟仿佛看见了隐形的家族是如何通过爷爷被聚拢在一起。而在舞台上,凝视也交织在轮椅象征的爷爷、作为叙述者的吕雨舟、演员和观众之间。
《入土为安》剧照
《入土为安》的另一个核心是模仿和还原。透过这一过程,爷爷的生活在文献的基础上被转化成戏剧,并有了超越日常的意义。
从构建爷爷居所的平面图开始,《入土为安》尝试在一定距离之外去还原十几年来爷爷和家人们重复的日常生活和家里每个人(扮演的)的角色。演出使用了逐字复现的方式,演员表演时会戴着耳机,听着录音,以0.5秒左右的延迟来逐字逐句地模仿和还原,而舞台角落的屏幕同时展示着现实中家人们的“台词”;在演出后半段,吕雨舟转换了凝视的视角,试图根据影像来亲身还原爷爷的一些动作,以此来理解他。这里的关注点不是还原得多么像,而是她作为观察者去理解和进入爷爷身体体验的行动。在亲身体验爷爷一些看似荒诞的行为之后,吕雨舟获得了另外一种视角,构建了一个夸父逐日式的神话故事,以一个超越日常同情视角的角度来试图联想、构建并理解阿尔茨海默症后期与现实逐渐脱轨、陷入无意识状态的爷爷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
《入土为安》剧照
在作品之外,吕雨舟还聊到了作品涉及的现实议题。演出开场时,吕雨舟便来到台上向观众介绍作品,并希望大家以一种平常心的心态来看待临终这个话题。她认为现在普遍存在的过度医疗体现了一种对永生的妄想,而这种对于死亡的避讳其实是不利于临终者的接纳和周围人的过渡的。而与残障相关的主流叙事也阻碍了对该群体的理解。她对爷爷的回溯与再想象,正是试图完成⼀种不同于表层现实的、更饱满的叙事,以期超越中国根深蒂固的身残志坚的主流叙事。
(文/Jady Liu,图/王犁)
本周主题推荐
影|《自闭历程》
该片根据自幼患有自闭症的美国动物科学家、畜牧学博士——天宝·葛兰汀的个人自传改编而成,讲述葛兰汀与众不同的成长经历。
书|《白内障》
约翰.伯格的双眼先后做了白内障手术,尚未罹患白内障之前看到的色彩、气味与形状,得了白内障之后看到和感受到的世界,先摘除白内障的右眼看到的世界与左眼看到的有何不同?他记忆中的白色和在现实中看到的白色一样嚒?双眼都做了白内障摘除后,伯格重新看到和感受到的世界又是如何?他多年的友人,插画师塞尔丘克用白描加水彩的绘画语言幽默且富含想象力和哲思。将伯格的思考融于无尽的画面之中。
书|《我的左脚》
《我的左脚》是爱尔兰传奇作家兼画家克里斯蒂•布朗的自传体小说。布朗患有先天性脑瘫,四肢无法正常活动,也不能口齿清晰地讲话。他母亲博大的爱和耐心给了他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凭着毅力,他用神奇的左脚开启了与世界沟通的大门,也为这个世界留下了许多令人惊叹的画作和文学作品。
书|《记忆残留》
《记忆残留》以独特的冷峻视角揭露了我们栖居于自身的内心隐秘世界,以及来自外界的干预力量会如何操控我们的记忆和所谓真实。
书|《追寻记忆的痕迹》
作者从研究者本人的角度向读者介绍了最好的科学研究是如何一步步展开的——从确定题目,到提出假说,寻找实验对象和方法,结识最合适的合作者,直到最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众并使之进入商业领域的整个过程。
书|《疾病发明者》
生命医疗化的过程到底进展到什么程度?到底对我们的社会、对我们的医疗体系、对我们每个人产生了何等重大的影响?这一切到现在还很少有人谈起,更没有引起过任何争议。这本书里谈到,贩卖健康的规则是哪些,而我们要如何才能保护自己的健康不被卖掉。
书|《我心里有个小小人》
画家虫虫因为焦虑和抑郁症状,开始接受精神分析,然后有意识地完成了五十多本精神分析图文日记,成就了一份珍贵的精神分析文献。在这些日记里, 她分析自己,也想象分析师,更记录了外部世界在内心的投射。
书|《孩子们被隐藏的智慧》
该书是日本艺术治疗教育专家川手鹰彦在德国北部一家教育机构“阿里尔德之家”从事艺术治疗教育的实录,记录了川手如何采用童谣、儿歌、童话,角色扮演等方式,打开自闭症、唐氏综合征等孩子封闭的内心,激活他们身体里被隐藏的智慧。
线下活动推荐
上海·展览|复眼计划
详情请关注 伯年艺术空间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艺境新声》新锐艺术家群展
详情请关注 Yuan Museum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 | 持续生长: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专硕(国际)项目核心设计教学成果展
详情请关注 UrbanNetworkOffice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点·线·面》作品展
详情请关注 香蕉鱼书店微信公众号
上海·放映|《罗希小学》上海放映
详情请关注 抛开书本AsideFromBooks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变形记》
详情请关注 必虎文化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丨“感性对话”
详情请关注 中信大方微信公众号
北京·展览|刀在这——《小镇边缘》摄影展
详情请关注 fRUITYSPACE微信公众号
成都·展览 | 一个发生在PARK Regular的“我爱我家”
详情请关注 吃的ReallyWant微信公众号
深圳·展览|“蛇口教科书”公共教育展
详情请关注 听说蛇口微信公众号
佛山·艺术节|艺术在樵山——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2022
详情请关注 一言一吾ITALK微信公众号
长沙·诗歌节|2022平行诗歌节
详情请关注 同去TongQu微信公众号
海南·艺术节|无墙儿童艺术节
详情请关注 海南心发行微信公众号
线上活动推荐
线上讲座|实践社会科学系列讲座
详情请关注 社会学人茶座微信公众号
线上对谈|与赵鼎新对谈《儒法国家》
详情请关注 社会学人茶座微信公众号
线上讲座|全球史与跨文化艺术研究前沿系列讲座
详情请关注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线上讲座|千年古都的历史名园——香山静宜园
详情请关注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微信公众号
(如果您想联系我们,请发邮件至dongyl@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