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读懂消费者 | 我是否应该实话实说?
导读:人人都是消费者。无论买卖当下还是日常生活,作为消费者,人的行为会呈现哪些规律?其背后又蕴藏着哪些心理学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后疫情时代消费者行为研究”跨学科创新团队集结了来自心理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的青年教师,他们将解读消费者日常行为,探索其内心世界。
所属系列/华东师范大学“后疫情时代消费者行为研究”跨学科创新团队
撰文/邱天(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博士生)
陆静怡(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
运营/王云汐
“你怎么看我?”“你最喜欢我哪一点,最不喜欢我哪一点?”“和我相处时你有多开心?”随着你和朋友逐渐熟悉,彼此慢慢了解,你很可能会冷不丁遇到类似的“送命题”,其微妙的内容、敏感的主题顿时在你脑海中拉响警报。面对“送命题”,说实话,还是不说实话,这是个问题。此时,你会如何选择?
不少人一听到此类话题就会自动戴上社交面具,回应时闪烁其词、有所保留,生怕说出真实想法会掀起“腥风血雨”、让人际关系一落千丈。毕竟人无完人,你的朋友不可能只有优点没有缺点,即便高山流水式的知音,在彼此眼中也难免白璧微瑕。试着回想一下你的好友,你多多少少总会发现他们的不足:或进取心不强,或缺乏时间观念,或难以理解他人……这些点点滴滴在你心底藏了很久,你甚至也许曾经因此而受伤害,但却从不敢坦诚告诉朋友,因为你害怕说实话伤人。于是,你只好用亲切的谎言敷衍朋友:“我觉得你各方面都挺好,跟你相处一直都很开心。”
然而,不说实话真的是帮助一段友谊渐入佳境的最优选择吗?古人云:“巧诈不如拙诚。”实话实说看起来朴拙,其实背后却有大智慧。你是否相信这句古谚?也许你和大多数人一样,只对它一笑而过。可惜,可叹!人们总是难以想象诚实的益处,而往往只有亲身体验诚实待人之后,才能恍然大悟其中奥妙。
不妨让我们来听听实话实说的人有何感想。为了帮助人们在社交中发掘诚实的美好,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家Levine和来自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心理学家Cohen(2018)发起了一项为期三天的实话实说活动。这三天里,报名参与活动的人需要努力在每一次交谈中做到完全诚实,坦诚、开放地告诉他人自己的感受和观点。每晚,参与者都需回忆当天的感受,记录实话实说的体验。猜猜他们反馈如何?Levine和Cohen分析参与者的反馈后惊喜地发现,实话实说不仅没有给参与者带来麻烦,反而让其感到更加幸福,与身边人产生更强的社会联系。并且,诚实的好处不仅限于活动的三天期限之内。甚至在活动结束两周后,每当参与者回想起这段经历,都还能够体味到幸福的余韵,他们的人际关系也有了质的提升。可以说,这段短短三天的实话实说经历改变了参与者的生活方式。而这种宝贵经历,是没有参与活动的人所无法预测的——他们大都以为,实话实说活动只会把参与者的人际关系搞砸、让参与者更不幸福,更想不到诚实带给人生活方式的深远积极影响。
你或许会好奇,为什么人们想不到说实话的好处呢?为什么一面对关键敏感的“送命题”,人们就开始顾左右而言他,不敢道出心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曾经提到过的“自我中心”。事实上,问出“送命题”的人并不那么在意你诚心发出的批评,他们更期望借助聊天打开你的心窗,听到你的真情实感,以此加深相互了解、推动关系升温。然而回应“送命题”的人只关注自己要说的具体内容,总是想着其中可能听上去糟心的部分:“朋友,你好像不够努力,整天嘻嘻哈哈。”“朋友,你有些缺乏时间观念,约会时常常迟到。”“朋友,你有时似乎难以理解我的感受,让我有些尴尬。”忽视双方的交流目的和关系基础,只拘泥于实话看似尴尬的具体内容,人们自然难以想到说实话还能为人际关系带来深层次的好处。
除了改善人际关系,实话实说还能让人全方位获益。与一味隐藏自己情绪的人相比,诚实抒发己见者不仅更加幸福,也更能意识、关注自身感受,从而产生更强的“主人公意识”,掌控自己的人生,积极追求个人价值。并且,诚实的人活得更加轻松,因为他们不必记住自己说过的谎,不必持续制造新谎言弥补旧谎言,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少感到压力,甚至血压也更低。在社交中实话实说,说出口的只不过寥寥数语,但其效果却涉及方方面面,可谓“四两拨千斤”。
既然实话实说有这么多好处,你知道下次面对朋友问出的“送命题”时应该怎样应对了吗?不妨多从对方的角度想想:朋友是不是渴望听听我的真实想法,加深我们的互信关系?站在关系的战略高度考量,如果你觉得这段友谊并非只有靠鬼话连篇的甜言蜜语才足以维系,你大可不必一味压抑本心、疲于虚与委蛇,而应做勇敢直言的诤友,毕竟诚挚批评胜过虚假赞美。不过,说话毕竟是一门艺术,你需要在充分发扬说实话优势的同时,还让别人听着舒服。譬如,你可以在私下交谈中与人真诚交心,而不必在大庭广众之下一股脑把可能令人尴尬的实话全往外倒。此外,你也别光顾着老老实实指出别人的不足,最好同时为别人提出建设性意见,让他们了解怎样改变、如何进步。掌握这些技巧,你对说实话的顾虑想必会更少。当然,如果你仍拿不准说实话的效果,不妨像上文实话实说活动的参与者那样,花些日子尝试真诚交流,再适当反思记录自己说实话后的感受、人际关系变化。也许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逐渐发现,说实话其实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正如唐太宗和魏征的君臣佳话,在唐太宗面前,魏征总是直言不讳指出帝王的不足,从不以谎言阿谀奉承。乍看之下,说实话容易惹得龙颜大怒,但实际上,唐太宗非常欣赏魏征的直爽,还把魏征比作明镜。可以说,魏征靠着真诚既成就了一代明君唐太宗,也为自己留下了诤臣的英名。
诚实回答“送命题”并不会让你“送命”,反而可能升华你的友谊,也升华你自己。
参考文献
Levine, E. E., & Cohen, T. R. (2018). You can handle the truth: Mispredicting the consequences of honest 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47, 1400–1429. https://doi.org/10.1037/xge0000488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