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封面故事|俞飞鸿:惊鸿自在,岁月绵长

2022-11-17 07:4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Madame Figaro MadameFigaro

这次的拍现场置景很是简洁,大多在自然光下完成,俞飞鸿会在换装间隔好好端详下搭配,根据摄影师提供的姿态参考,再进入到“模特”的状态里。时而又望向屏幕,微微地笑着,一边又跟忙碌的摄影团队说:“慢慢来,不着急。”光晕变换、日头流转,自然而然地,人,忽而就成了一道风景。

再次见到,便是长达数个小时的拍摄之后,俞飞鸿在自己的房间里,换上了私服 —— 纯色、低调,一身质感绝佳的针织,时不时地拿起那个传说中的白色保温杯,润了润喉咙 —— 古装美女俞飞鸿,此刻就舒适地端坐在我们面前。当我们提及如今大家二创混剪的“古偶美女”中必定出现“惊鸿仙子”,并长叹“今不如昔”,她只是笑笑 —— 显然,有关于她外貌的赞誉,不论是圆框眼镜男主持人的圆桌聊天,还是那位知识分子慷慨激昂的访谈,以及出道多年来,媒体三番五次的提问里,她都听得太多了:“其实,我不留恋过去,也不期待未来,我活得挺当下的。”一种平静的感觉,随着她缓和的语气,就像是一滴水融入了大海一般地,安静无为:“以前我就觉得,三、四十岁的女人,正是一个特别好的年纪,可能是我过渡得很平稳,也可能是我做过心理建设。过日子,就像是搭积木,每一块积木都是大小不一。所以,每一段经历都值得珍惜,每一段经历都是财富。你如今看到的积木,堆成的这个房间、堆成的这个堡垒,堆成了现在的我自己。”顿了顿,她又补充道:“‘什么时候是我的黄金时代’这个问题,如果每年都问我一次的话,我想,我的答案可能都会是同一个:现在就是我的黄金年代。”

俞飞鸿的美,在于表象,那五官的精致;也在于内里,平静而自由的灵魂:“如果你问我在当下的年纪感觉如何?我会告诉你:感觉很好!如果你一定要问我对美的认知,那我会告诉你,在我自己对美的认知和定义里,我是美的,且可以毫不羞愧地告诉你,我会一直美到老 —— 因为我有一颗美好的心灵 —— 这就是我对美的最高认知,它可以青春年少,也可以鹤发鸡皮...... 美当然跟容颜有关,但最终它是超越容颜的。”在言谈之间,俞飞鸿眼角自然的纹理中,是她身心富足的人生,是她对于岁月的向往,不恐惧、不挣扎,源自于内心的舒展与勇气。美人惊鸿、相由心生,便是最为真实的内心映照。

当我们试图从她身上求解有关于美的“真经”,她思索了片刻,说道:“首先,去找到自己,找到自己的内核。我没法具体地告诉你,我是在哪个时间点找到它的,只是找到它的时候,我就找到了自由,成了一个完全快乐的人。而且随着年纪增长,它会越来越稳固。然后,我就可以去分享、去帮助到更多的人,从日常一点一滴的善做起,实实在在地去帮助那些身边你能看到、或看不到的人。”

俞飞鸿这条关于求索“自由”的跋涉,与她身为“演员”自居的旅程,息息相关。可能是在她8岁第一次“触电”里;可能是她远赴美国,第一次在路上向冒失的路人直面表达她的愤怒;也可能是她拍摄《喜福会》、《小丈夫》、《第一炉香》、《玫瑰之战》;或许是在她历时多年、自导自演的《爱有来生》...... 这些起落、多元而又精彩的职场履历,终于让如今的俞飞鸿,达成了真实世界与艺术人格的双重自由,她活得坦坦荡荡、随心所欲,并在一次次的对话与接触中,徐徐发散:“现在,对于演员这个身份,我没什么需要规划的。你也不能去量化这个职业,要看你的角色、你的出演、你的喜悲,能不能触动到观众。”

“那您不想突破舒适圈么?”我们追问道。

“在舒适圈里呆着,不是挺好的么?”俞飞鸿仿佛被触碰到了什么,睁了睁双眼,语调略有提升:“舒适圈难道不是我们一辈子都在寻找的么?我有什么理由和必要,去突破自己的舒适圈呢?能找到舒适圈真是太好了!”

“对于演员这个身份,您曾经所饰演的这些角色,不算是一种走出舒适圈的挑战么?”像是找到了某个有趣的突破口,我们继续抽丝剥茧地追问道。

她收了收下巴,微微皱了下眉头,头脑中似乎在飞快地组织着精准的语言。随后,她说道:“这不是我‘跳出’舒适圈,而只是我的舒适圈,在一点点地扩大。”然后,她开始例证起这个有趣的论点:“一年前我接了个本子,很是喜欢,但纠结演法,就给拒了。一年后我在飞机上,忽然想起来,我怎么这么倔?我应该主动跟导演去商量,这个角色应该怎么完善,或者,我可以去怎么演。《小丈夫》里的姚澜、《第一炉香》里的姑妈,十年前我肯定演不了,不光是年龄上,而且是戏路上,我的包容性在延展、在放大,我能感觉到很多事情都让我在成长。”

“那些过去的,你已经没有触觉了。只有当下的感知,才是最新鲜的,对不对?”俞飞鸿微笑地冲向我们,眨了眨眼。克制、疏离、清醒、达观乐知地尝试各种角色,俞飞鸿感悟到了平和的力量,仿佛是一种洞见,忽然间教人醍醐灌顶。你可以说,俞飞鸿是在践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也可以说,她是奥地利精神学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个人心理学”的绝佳案例,俞飞鸿就像是一汪平静的水面 —— 你是如何看她的,她就倒映出什么给你,而这片水域的真正模样、那个心门背后的真实人生,似乎,从未有人能够触及。

俞飞鸿谢绝各种社交软件,热络繁杂的实时热点,她关注,但不参与。“他者”与“自己”之间的界限,划得很是清晰。关上了那扇门,才能清清爽爽地回到家里、回到生活良性的自我循环本身。俞飞鸿的家,有很多的阳光,与很多的绿植。灰色的墙面,灵感源自同样法国印象派的画家皮埃尔·雷诺阿在南法乡间的画室。她回忆说,那间画室里,也是落地的玻璃,阳光洒在灰色的墙面上,能让画家的视觉对于静物和景致光感的捕捉得更为自然真实、强调出印象画派的明暗对比。至于空间装修及家居设计,俞飞鸿也向室内设计团队再三拜托,请给我简单,请给我直线条,请给我不显山露水的美感。她说,希望一早醒来,睁眼看到的是自己的家,而不是睡在了某个博物馆里。

之前的访谈中,俞飞鸿提及,自己很喜欢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一段话:“我发觉去做什么人的伴侣、什么人的同等人,以及影响世界,使之达到更高的境界等等,我并没有感到什么崇高可言。我只要简短而平凡地说一句,一个人能使自己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她也在掩卷法国印象派画家《梵·高传》之后,感慨上天赐她平庸,亦感叹生活之无意义。她并不想要活成个天才、活成个人设 —— 她活在现实中、活在秩序里,活在量身定制的人生,与自己的房间里,也正是伍尔芙笔下,那个象征着物质与精神双重独立的,《一间自己的房间》。俞飞鸿就在这个房间里,有日光普照、有绿植如茵、有时光依傍,就这样,融入光明、不被打扰、甘之如饴,坐看云卷云舒、岁月绵长。这间房,就是俞飞鸿自己。

原标题:《封面故事|俞飞鸿:惊鸿自在 岁月绵长》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