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深观察|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释放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动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专章阐述,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科教兴国战略对高校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发展机遇,高校应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找准结合点、切入点、发力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释放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动能。
科教融合点燃转型发展新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赋予大学的一个核心命题,科教融合有利于推动高校优质丰富的科学研究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实践。一是设置产业学院,推动教学模式的转型。由高校和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在理念、机制、模式、条件上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深度合作、互动双赢的校企联合体。产业学院以培养创新人才、突破关键技术与核心工艺、增进新产品市场供给的多维收益为目标,整合教育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促进管理、技术、人才、设备、资本和营销等优势资源互补与共享利用,实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二是设置项目课程,加速科研项目和教学的融合。课程项目是将科研项目的研究内容转化为本科课程的教学资源,学生通过项目实践促进相关课程的自主学习。科研项目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相结合,让学生围绕科研任务和工程实际,真题真做,解决学科或行业产业中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在项目实践中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注入事业发展新动力。高校肩负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的使命,完成光荣使命关键在人才。构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格局,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人才战略布局,一是从“校办院”到“院办校”,优化二级学院授权赋能管理机制,尊重二级学院在高校中作为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的主体地位,给二级学院授权赋能全面实施引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二是优化人才聘任环境,拓宽招聘渠道,加大聘任信息公开力度,确保聘任的公平性。构建以终身教职聘任制为主,与短聘、兼职、任期制相结合的多元化聘任制度。三是重塑评价激励机制,完善梯度递进的培养体系。遵循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和个性特征,破除人才评价的“五唯”桎梏,将过程评价、发展性评价与动态性评价有机结合,发挥同行评价、团队评价、第三方评价作用,提升评价考核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和战略人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
创新驱动发展释放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动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做出的重大决策。高校提高原始性创新能力首先要加强基础研究。基础研究薄弱是我国科技创新的突出短板,许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就在于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通过强基计划加强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和目标导向并重,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结合高校自身办学特色,通过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创能力,积极为关键领域输送高素质后备人才。二是完善学科布局,培育和支持新兴交叉学科。学科交叉是指跨学科、多学科的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教学、应用。学科交叉融合是未来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体现了科学向综合性发展的趋势,是加速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高校要加强面向重大战略需求和新兴科学前沿交叉领域的统筹和部署;建立学科交叉融合资助机制和资源配置模式,促进多学科对综合性复杂问题的协同攻关推动思想交融,促进多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学科交叉更好地整合资源,激发创新力,取得原创性重大科研突破。(作者系工学博士,上海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