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经开区艺术团队再获杂技艺术行业最高荣誉
背翻720°、背上前翻540°等高难技术动作在该类节目中均属首次应用。中国杂技团/供图
11月13日,由北京经开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杂技团)创作和演出的创新杂技节目《逐风者·男子集体车技》,在第十一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杂技比赛中荣获节目奖。这是中国杂技团的杂技类节目第五次摘得金菊奖。作为中国杂技艺术行业的最高荣誉,“金菊奖”是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设立的全国性文艺专业奖项。
“《逐风者·男子集体车技》是首都‘大戏看北京’工作的创新实践成果和‘团校一体’战略纵深发展中的创作成果,也是对新时代‘中国式’文艺工作的深情献礼。”据中国杂技团团长李驰介绍,《逐风者·男子集体车技》(简称男子集体车技)历时两年潜心打造,凭借在“新、难、速、精”方面的突破于决赛26个节目中脱颖而出,摘得“金菊奖”。更重要的是,该节目的成功在同类节目发展历史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瞄准“高精尖”
提升技艺创新创造活力
扎根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精尖产业主阵地的北京经开区,中国杂技团也始终牢牢把握杂技技艺“高精尖”这一根本方向。
“我们通过技艺本体、装置道具和艺术呈现的综合创新,坚持以‘别开生面’的理念和实践推动技艺创新,不断提升杂技艺术的创新创造活力。”李驰告诉记者,此次获得“金菊奖”的“男子集体车技”无论在呈现新度、本体难度,还是在行进速度和控制精度上,都实现了对传统“车技”表演的颠覆。作为目前同类节目中唯一融入了顶功、软功、跟斗等需要扎实“基本功”的作品,“男子集体车技”率先脱离“女演员”集体表演形式,摒弃了传统“车技”转圈式呈现方式,改革了传统“车技”节目本体技艺“攒活儿”局面,设计了大量富有开创性的高难技术动作,其中背翻720°、背上前翻540°、“站四节”等高难技术动作在该类节目中均属首次应用。此外,节目还在装置方面进行创新研发,“双腿快速行走牵引小车机械装置”的出现不仅让舞台上机械结构的“行走”成为了可能,而且为“移动抖轿子”等技艺的全新实践创造了必要的支撑条件。同时,通过改变传统“车技”的慢骑行状态,用流畅的快速表演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速度”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逐风者”们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传递出了饱满的情绪感染力。
受益“团校一体”
用杂技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男子集体车技”在艺术呈现方面超越了具象化意境表达,以“逐风者”的概念刻画了新时代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踔厉奋发的精神面貌。据了解,“车技”节目是中国杂技团在建团之初就被选入团中的“优秀”作品,在中国杂技团72年的发展历程中,也始终是“保留节目”,通过一代又一代中国杂技团演员的传承实现了发展创新。
“‘男子集体车技’的成功是团校对中国杂技团艺术根脉的最好传承,更是团校用独具匠心的创新艺术精神对历史的最好致敬。”李驰说,中国杂技团和北京市杂技学校在二十余年的“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已经成为了“共生共荣”“血脉相通”的共同体。“男子集体车技”就是中国杂技团和北京市杂技学校在推进“团校一体”战略纵深发展过程中收获的创作成果。在节目的创作过程中,中国杂技团的主创团队、演员和技术人员与学校的教练和杂技学员紧密配合,为节目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经开区代表性艺术团队,‘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抓住机遇、真抓实干’的‘小红楼精神’也深深影响着我们。我们创作出了一批具有时代精神、首都水准、区域特色的精品力作,累计出访134个国家和地区,用杂技语汇践行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的文艺使命。”李驰说,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上世纪90年代初迁址经开区,并于世纪之交办学建校,经历了经开区30年建设发展历程。未来,将继续创造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艺术作品,为北京经开区打造首都创新文化的新高地贡献力量。 融媒体中心 齐美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