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看到报告上写的“胆囊息肉”,你会紧张吗?

2022-11-15 08: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场景 重现

王总,46岁,平时工作应酬多,免不了经常喝酒,最近“啤酒肚”也渐渐起来了。今年单位体检,B超报告“胆囊息肉,胆囊腺肌症”。正在事业上升期的王总,一下子紧张起来,去年同事中就有手术切掉胆囊的,自己的“腺肌症”是什么意思?是不是也要开刀?

张阿姨,68岁,上周来医院配高血压药,顺便做了个B超,说有“胆囊息肉样病变”。看到“病变”两个字,张阿姨一下子慌了神,到小姐妹那里一打听,说搞不好会癌变,要做手术,吓得张大妈整晚翻来又覆去,这个“病变”要不要紧,是不是得癌了?

我的名字叫胆囊息肉,

你们认识我吗?

可能大家只在检查报告单上看到过我吧。

通常B超检查发现的胆囊息肉全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PLG),是形态学和影像学诊断的概念,是指来源于胆囊壁并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

非肿瘤性息肉包括胆固醇性息肉、腺肌症、炎性息肉等,

肿瘤性息肉包括胆囊腺瘤等良性肿瘤和早期胆囊癌等,

胆固醇性息肉占全部胆囊息肉的80%以上,

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样病变占10%-15%,

肿瘤性息肉约占5%。

病因

总体来说,胆囊息肉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有些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清楚。

输12

胆固醇息肉的主要原因是胆汁中脂质异常代谢,导致胆固醇结晶析出,形成息肉。

炎性息肉以及部分胆囊腺肌症的常见原因是胆囊慢性炎症刺激,导致胆囊壁粘膜破坏,形成纤维瘢痕增生。

其他还包括:胆道梗阻、长期胆汁瘀滞、浓缩胆汁刺激、胰液返流以及来自肠道的细菌、病毒感染等。

输入

危害

高危因素的胆囊息肉是有恶变的几率,而且一旦恶变,就是胆囊癌,预后非常差。

我国胆囊癌发病率约占同期胆道疾病0.4%-3.8%,位列于消化道肿瘤的第6位,5年总生存率仅为5%。

一开始医生让我做手术

我是拒绝的

有没有什么办法把他变小呢?

要吃什么药吗?

有没有什么中药可以吃?

输12

很抱歉,

目前来讲,

多数胆囊息肉消失、变小的可能性不大

有些人定期复查发现息肉消失的原因

原因一:之前的是类似息肉的胆囊结石,自己随胆汁排入肠道了

原因二:炎性息肉可以自行消退,甚至没有

原因三:可能是彩超这一次没有扫到而已,不代表息肉没有,因为胆囊需要全方位的扫描,可能这次扫描的时候只看了其中几个角度,而恰恰这几个角度都没有看到胆囊息肉。

中药治疗:一般对炎性息肉和胆囊炎管用,中药可以缓解部分隐痛等症状,但是除了炎性息肉以外的息肉不会因为中药而消退。

是时候

找外科医生了

根据相关指南及共识

看图太累?

那就记住什么时候切除就行了

输12

1. 出现临床症状;

2. 合并胆囊结石的胆囊息肉;

3. 最大径>10 mm的胆囊息肉;

4. 6个月内增大超过2 mm;

5. 合并胆囊壁增厚>3 mm;

6. 不论大小,影像学检查测及血流信号的肿瘤性息肉;

7. 年龄>50岁,出现临床症状或合并胆囊癌的危险因素。

胆囊息肉并不可怕

只要定期体检

及早发现

定期复查

及时治疗

无需过分惊慌

肝胆微创专科门诊

周一下午:甘跃力 主任医师

周五上午:何志伟 副主任医师

科室介绍

邮电医院外科现有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6名。科室坚持致力于打造开展各种常规手术的特色科室,大力推进微创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形成了一个梯队合理、诊疗规范、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专业队伍。科室借助良好的医疗平台,与三级综合及专科医院的知名专家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开展包括消化道、呼吸道等部位的复杂微创诊疗技术,深受患者好评。

原标题:《看到报告上写的“胆囊息肉”,你会紧张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