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闽宁镇:“山海情”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2022 年 9 月 24 日凌晨时分,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一处葡萄种植基地,采摘工坐着拖拉机转场到另一块葡萄地。王鹏 摄
距离宁夏首府银川市不到四十公里的永宁县闽宁镇,是6万多西海固移民从荒滩上垒起的“新家园”,也是影视作品《山海情》故事的开始之处。
1996 年,在党中央作出东西部结对帮扶的战略部署下,福建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起对口协作关系。自此,远隔千山万水的闽宁两省区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批批带着海风和温暖的福建援宁人,从闽江水畔来到六盘山下。26 年来,闽宁之间守望相助,从单向扶贫到产业对接,从经济援助到社会事业多领域深度合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闽宁模式”,为宁夏脱贫攻坚提供了不竭动力。
2021 年 4 月 26 日,福银高速延伸段—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路段(无人机照片)。王鹏 摄
1997 年 7 月 15 日,福建和宁夏共建的“闽宁村”在银川市永宁县一处戈壁滩上破土开工。“苦瘠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地区部分贫困群众离开了世代居住的村庄,跨越数百公里,搬离大山开始建设新家园。
昔日“干沙滩”,今日“金沙滩”
宁夏西海固地区山大沟深,十年九旱,生态脆弱。“西海固”是宁夏中南部 9 个县区的概称,西——西吉,海——海原,固——固原,构成其核心区域。“喊叫水”“旱天岭”“水断头”等“求水若渴”的地名,道出往昔缺水、地焦的恶劣生态环境。在这里,每平方公里土地理论上最多承载 22 人,却一度要养活 142 人。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宁夏通过吊庄移民、生态移民、劳务移民等方式,将 123 万人搬出大山。搬出大山的部分移民,来到了闽宁村。
搬迁之初,移民们的新家园还是一片荒滩,群众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 500元。从深山跑出来的西海固人对美好生活有着强烈的向往,他们从平地盖房起家,筛土整地,开春播种。通了黄河水,种枸杞,种玉米,种葡萄,连年丰收回馈了庄稼人,吸引了更多人扎根。
图为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建设初期的资料照片
2021 年 6 月 3 日拍摄的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无人机照片),冯开华 摄
在宁夏与福建两地通力协作下,当地基础设施迅速建设完善。帮扶离不开产业,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发明的用菌草种植菇类的实用技术,被列为最早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之一。1998 年,林占熺带着技术团队,手把手教闽宁村村民种双孢菇,这是移民接触到的第一个产业。刚从山大沟深的西海固搬迁到这里的村民们,既没见过菌草,也没见过双孢菇,顾虑重重。经过林占熺手把手指导,率先种植的农户尝到发展新产业的甜头。村民们见到了实惠,也纷纷建棚种菇。
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助力村民脱贫的双孢菇,已经从小作坊搬到了智能化厂房。在宁闽合发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低温生产车间里,一朵朵白色双孢菇煞是喜人,棚内毫无异味,由物联网控制的智能系统随时根据蘑菇生长需要调节温度和湿度。这座现代化的双孢菇栽培工厂,由福建和宁夏 2018 年共同出资建成,通过智能化控温栽培等技术,可实现全年不间断出菇,年销售额达 1000 多万元。
2022 年 3 月 10 日,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当地移民群众在田间进行展藤作业(无人机照片)。王鹏 摄
经过一代代移民“拓荒”,起初只有 8000 多人的闽宁村已变为 6.6 万人安居乐业的闽宁镇,昔日的“干沙滩”变成了今天的“金沙滩”。26 年来,闽宁镇使用东西协作资金累计达 2.46 亿元,共安排实施项目 57 个,累计引进闽籍企业 13 家,涵盖养殖、种植、制造加工、电子商务、高新技术等领域。
在闽宁协作支撑下,如今,蘑菇产业升级,葡萄种植、光伏产业、肉牛养殖等产业多点开花,曾经一无所有的戈壁滩生机勃勃。移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搬迁之初的 500 元跃升到 2020 年的 14961 元。全镇累计减贫 1648 户 7185 人,6 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
在 2021 年 2 月 25 日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闽宁镇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建设初期简易的土坯房(资料照片)
2018 年 8 月 17 日,孩子们在闽宁镇原隆村一休闲广场上玩耍。刘军喜 摄
闽宁协作,山海情深
2021 年初,随着扶贫电视剧《山海情》的热播,其拍摄地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走入全国观众的视野,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打卡”。
《山海情》讲述了 20 世纪 90 年代,宁夏西海固贫困群众在政府号召下移民搬迁到贺兰山脚下的闽宁镇,在福建援助下改造荒滩、开拓家园的奋斗故事,剧中大部分情节来自现实。
《山海情》的故事从这里开始,电视剧外,山海情缘依旧延续。截至 2020 年底,福建省、福建对口帮扶市县(区)及社会各界累计投入帮扶资金 33.69 亿元,其中 60% 以上用于宁夏深度贫困地区,援建项目 4000 多个。
2019 年 9 月 3 日,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原隆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在上课。王鹏 摄
闽宁协作一直在路上。26 年来,闽宁两地坚持互派干部挂职。福建已累计派出十二批 200 多名援宁干部到宁夏挂职,更有数千名教师、医生和科技人员接力帮扶。福建对口帮扶的宁夏 9 个县区,每个县区至少有 50 名福建专业技术人员在各行各业服务,为当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近年来,闽宁协作聚焦农村人口就业增收,通过吸引闽商来宁投资建厂、输送务工人员赴闽等方式,不断加强劳务协作。据统计,已有 6700 多家福建企业入驻宁夏,每年有 5 万多宁夏人在福建务工。
2021 年 7 月 1 日,工作人员在位于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的贺兰红酒庄储酒车间巡查。王鹏 摄
山海携手,续写新篇章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如今,闽宁协作已踏上乡村振兴的新征程,跨越几千公里的山海情谊也开启了新篇章。在闽宁镇贺兰红酒庄,连片的葡萄园、宏伟的中式建筑、成排的巨大酒罐和颇具浪漫氛围的酒窖无一不让初来参观的游人连连赞叹。这是近两年以闽宁镇 3 万亩葡萄基地为核心,并整合区域内多家酒庄的种植基地建起的大型酒庄。酒庄还成为当地一个重要景点,吸引不少游客慕名前来观光。
这是闽宁镇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代表。如今,闽宁镇的酿酒葡萄与红树莓种植、设施农业等产业正与绿色食品加工、文化旅游等产业加速融合,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与此同时,新业态也开始在闽宁镇涌现。在闽宁镇禾美扶贫车间里,女工们拣选货物,包装贴标,打单发货,电商直播带动特产销往全国。目前,闽宁镇酿酒葡萄、特色养殖、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劳务输出五大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
2021 年 7 月 1 日,工作人员在位于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的贺兰红酒庄为游客摆放品酒器具。王鹏 摄
9 月 4 日,闽宁协作第二十六次联席会议在宁夏银川市召开。福建和宁夏再次相约,不断加强产业合作、资源互补、劳务对接、人才交流,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推动闽宁协作走实走深。闽宁协作 26 载,从单向的扶贫解困到全方位深度合作,“融”的领域不断扩大,“扶”的形式更加丰富,“合”的平台持续拓展,为东西部协作注入新内涵。
“山海风”吹送,塞上造江南。这些年,宁夏相继“孵化”出 160 多个闽宁示范村,建设了石狮镇、惠安村、南苑村、团结村等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镇,相同的温暖和奋斗在宁夏不同的地方传递着、续写着。
2021 年 9 月 4 日,游客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棚湖湾红树莓基地采摘红树莓。王鹏 摄
如今,“苦甲天下”之地振兴发展,闽宁携手的情谊历久弥坚。面对新时代、新起点、新契机,两省区勇立潮头协作共赢,再启新征程。
跨越几千公里的山海情谊还在继续,闽宁协作正在揭开新篇章。
2022 年 9 月 24 日,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一处葡萄种植基地,采摘工在田间搬运葡萄。杨植森 摄
2020 年 11 月 11 日,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员工在直播带货。冯开华 摄
2022 年 1 月 27 日,许上等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扶贫车间—富贵兰制衣厂进行安全巡查。王鹏 摄
2021 年 7 月 1 日,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游客在电视剧《山海情》的取景地参观。冯开华 摄
2020 年 3 月 18 日,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双孢菇栽培示范基地,农民在采摘蘑菇。杨植森 摄
2021 年 3 月 29 日,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右二)与农户交流菌草种植技术。王鹏 摄
2022 年 9 月 7 日,第二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在宁夏永宁县闽宁镇开幕(无人机照片)。冯开华摄
2019 年 9 月 3 日,俯瞰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的光伏大棚(无人机照片)。王鹏 摄
文/王鹏、冯开华、杨植森
原标题:《闽宁镇:“山海情”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