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贺友直百年诞辰研讨会:朴素通透的贺老,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澎湃新闻记者 徐明徽 陆林汉
2022-11-15 19:32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贺友直百年诞辰研讨会现场。(09:55)

今年是影响了几代人的连环画泰斗贺友直先生(1922年11月-2016年3月)百年诞辰,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与澎湃新闻等机构联合主办的贺友直百年诞辰纪念特展正对外展出。在贺友直诞辰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主办方在11月15日专门举办了贺友直百年诞辰纪念研讨会。

来自上海市文化艺术界、新闻出版界等多家单位的学者专家汇聚一堂,纪念这位影响了几代人的连环画大家。参与研讨会的相关专家认为,贺老如一本大书,其艺术的白描高度与他身上的平民性、人文性互为表里,与他身上的大知识分子视野、格局互为表里,与真诚、朴素、干净、通透、独立,也是互为表里的。

澎湃新闻推出的“白描贺友直——贺友直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题海报

贺友直百年诞辰纪念展研讨会现场

贺友直先生无疑是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连环画家之一,在他的连环画中,人们所看到的不仅只是一幅幅风俗画,更可以藉此追寻一个已经逝去的时代。他一直以平实白描的手法致力于人物造型、生活场景及总体构图,从而使连环画脱离了小儿科而成就了蔚为大观。贺友直先生的意义也不仅仅在于连环画的创作,也在于一代知识分子在对人性与人本主义的弘扬。从而成为海派艺术的又一座高峰。

此次由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与澎湃新闻等机构联合主办的贺友直百年诞辰纪念特展,展出了上海美术馆、多家机构馆藏以及私人收藏的贺友直各个时期的代表作。除了世人熟悉的贺老名作,还呈现了此前从未展出过的贺友直临摹敦煌壁画、《儒林外史》画稿、《连升三级》等连环画,以及相关文献、题字的酒瓶等。研讨会先后由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党委书记、副馆长王一川与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上海市美协顾问朱国荣主持。

90多岁的贺友直先生的夫人谢慧剑致辞

90多岁的贺友直先生的夫人谢慧剑专程来到现场,说:“感谢大家,为贺友直一百岁诞辰开了这么隆重的一个研讨会,在座的各位中,还有很多贺友直的老朋友,老朋友汪观清也都90多岁了,非常感谢大家,我代表贺友直和所有家人感谢大家。”谢慧剑此前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说:“老头去世已经六年了,还有那么多人想着他,敬重他,他这一生没有白活。”

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馆长陈翔在研讨会致辞

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馆长陈翔在研讨会致辞时表示:“连环画相对国画、油画、雕塑这些传统美术样式,更具有贴近群众生活的特定优势。他用平易近人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传递给更多的百姓。贺友直为人低调、谦卑、正直,虽然被人们誉为连环画的艺术大师,但他自己却多次说自己来自民间,正是这样的大智慧、大情怀,让他的艺术创作更贴近生活,也让他的作品在人文解读时感到特别真切和真情。”

澎湃新闻总裁、总编辑刘永钢在研讨会现场代表主办方发言

作为此次纪念特展的主办方之一,澎湃新闻总裁、总编辑刘永钢在研讨会上介绍了澎湃新闻与贺友直的深厚渊源:“澎湃新闻由《东方早报》转型而来,我们在东方早报时期有一份在国内外影响很大的艺术周刊《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以专业、人文、深度而又有观点的艺术报道一直有着口碑、深度与影响力。《东方早报·艺术评论》2012年曾推出封面专访贺老,贺老当年90岁,这也是我们第一次以较大体量与贺老进行了深度对话,为艺术史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这一专访现在还在被不断地转载,贺老也以其幽默与睿智留下了诸多金句,此后,贺老为东方早报多次撰稿,成为《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的作者。而在2016年贺老意外辞世后,东方早报编辑团队深感悲痛,派出多组编辑记者,连夜采访约稿,在极短的时间内推出了《东方早报·艺术评论》贺友直先生纪念特刊,第一次以16个整版的体量纪念这位艺术大师。此后,澎湃新闻也多次参与追忆贺友直先生的相关纪念活动。澎湃新闻虽然暂别了纸质,但纸承载的精神却是长存的,就像贺老的白描人物画,其内在白描精神是一直延续的。”

2016年贺友直先生辞世后《东方早报·艺术评论》推出的纪念特刊 
封面绘图:谢春彦绘《拜别友直夫子》

 “贺友直先生的价值、意义并不仅仅是一个连环画家,更是一位朴素的人文主义者,是一位有着真正平民情怀的大知识分子,贺友直的连环画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小人书,更是一代人的集体文化记忆,凝聚着贺友直先生对社会人生平实而深邃的思考。贺老艺术的白描高度与他身上的平民性、人文性互为表里,与他身上的大知识分子视野、格局互为表里,与真诚、朴素、干净、通透、独立,也是互为表里的。”刘永钢认为,贺老身上的这种人文、朴素、平民性以及不断创新的精神与澎湃新闻的追求是非常相契的,也与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神相契,这也是澎湃新闻之所以参与主办贺老百年纪念展的原因之一。

“贺老辞世六年了,现在《东方早报》早已经转型为影响力更大的澎湃新闻 ,目前,澎湃新闻APP的下载量已经超过两亿。在今天,我们坐在一起参与纪念贺老,感觉更有意义。澎湃新闻艺术栏目的编辑团队就是原来的《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编辑团队,这次纪念贺老百年,我们除了参与主办这一大展,也专门推出了专题纪念专栏,除了专访贺老的夫人、相关学者,还约请相关贺老生前友人、学者撰写回忆文章,剖析贺老的意义,今天,澎湃新闻首页的开机屏海报也是纪念贺老的专题,我们今后还将继续深挖上海这座城市的深厚文化底蕴,向全国进行推广,也希望与上海美术馆进行更多的合作。”刘永钢说。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邱孟瑜在发言中介绍,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花费7年时间筹备编辑的《贺友直全集》即将在不久的上海书展与读者见面。“之所以用了7年这么久的时间,是因为贺老的艺术真是宝藏,挖之不绝,风格多元,艺术体系完整。我们在编辑时常常都感慨,不知道下一个内容是贺老什么风格的作品。上海的连环画在当下的时代环境下,还值得我们做更系统更深度地挖掘。”

贺友直系列作品《我来自民间》,这幅作品的自述是:“给帮工的送点心,也是贪图能吃上一份。”

贺友直《朝阳沟》

贺友直,《山乡巨变》,1959,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藏

当贺友直女儿贺小珠在出版社看到《贺友直全集》时,感到震惊。她在现场说:“看这套全集,作为女儿我都极其惊讶,看得流泪。没有想到有这么多作品,父亲的创作完全不重复,太厉害了。大家都知道我父亲的长篇很厉害,但他的短篇也非常优秀。如果说《朝阳沟》《山乡巨变》体现的是我父亲处理长篇的创作技巧和手法,那么短篇则体现了我父亲的性格以及他观察事物的多面性和表现力。”

贺友直女儿贺小珠在现场回忆父亲

上海市文旅局文艺创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谭曙则表示,对贺老最好的纪念,就是继承他的艺术精神,“他以率真的眼睛审视着人间万象,以朴素的语言表现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上海滩的百年风云和石库门的家长里短,在贺老笔下得到生动演绎。我们要继承贺老那沾满热情和信念的画笔,在我们的画布上继续描绘和传递他的艺术精神,推进上海美术的发展。”

贺友直生前同事、90多岁的知名画家汪观清也专门来到现场,他感叹说:“贺友老的第一部作品《福贵》终于找到了线索,他对我的创作启发非常之大,他长于观察、善于想象,这在创作中十分重要。”“那时候我还很年轻,23岁,他年长我几岁。接到一个任务,他是废寝忘食,早上七点就到画室,领导以为需要四个月完成的任务,最终我们一个礼拜就完成了。出版社要给予奖金表扬,他都拒绝了,一分钱不要,说是本职工作应该的。他那时候和我说‘技术是画画的基础,最重要的是想象力要丰富,不能只靠资料,还要在生活中时时刻刻去观察,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想象力是不可能丰富的‘。他的画桌上,除了笔墨、橡皮、纸张,其他多余东西没有的,完全不靠资料。”

1958年,贺友直(左)、汪观清(中)与韩敏(右)在人民公园,他们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老同事。

汪观清在研讨会发言

贺友直的作品,除了赏图,还可以读诗文。上海博物馆原馆长、文博学者陈燮君在研讨会上强调,贺老作品中的文字内涵常让人折服,不可忽视。“他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读贺老的小人书,绝不能忽视他的文字,他的文字中蕴含着耐人寻味的智慧。《山乡巨变》《朝阳沟》之后,你如果还只是用‘小人书’来形容他的作品,那是要难为情的。小人书一般是很难有文学性的,但是贺老的作品中充满了文学性、哲理性和人生感悟。”

贺友直生前好友,知名文艺评论家、画家谢春彦曾为贺老十多本书作序,他是贺老喜欢且互相视为知己的,谢春彦回忆说,“贺友直先生辞世时,当时《东方早报·艺术评论》推出纪念特刊,我与顾村言聊了两个深夜,当时说起没有贺友直的日子……有点心慌,往往是人在而不知其珍,不知他宝贵在哪里,失去的往往不明其意。”“贺老生前曾说,古代绘画有‘六法’,他也有六个字‘好看、高雅、功夫’。他走了一条羊肠小道,用简单、干净、万能的白描来描绘他眼中的生活和老百姓。他画了一生,永远没有忘记老百姓,一直在画老百姓。曾经有人说他世故,他豁达地笑说‘我不世故,怎么用白描来表现这个复杂变化的世界呢?’。”

谢春彦在研讨会发言

谢春彦认为,贺老是海派大家中扎根上海的为数不多的几位,而他的成就更加艰难。贺老不单是个白描画家,而且他是一位艺术经验理论家,他提出对理论基础的看法,都是从他的实践经验中提炼的。

正在展出的贺友直1979年在敦煌临摹的壁画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郑辛遥说,贺老睿智、率真的形象一直在我眼前,他与《新民晚报》有着较深的缘分,贺老创作注重“小”,小动作、小孩儿、小道具,“这对我们启发很多,贺老的连环画及漫画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小人书,而是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

澎湃新闻艺术主编顾村言认为,贺友直先生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千百年后也会被世人记住,“如果从百年历史巨变中看贺公的白描,从一位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方式看贺公白描里的寄托,或许更有意义,朴素而简净的白描,正如黄宾虹所言的‘画之民学’,里面有着一种朴素的人文情怀,由顾恺之、李伯时直至陈老莲一脉,其实都在传承并寄寓着中国知识分子对人性深处的把握与思考,对社会人生的洞察,而贺老,恰恰在一个特殊的时代接续住了这一传承,并以之反映最质朴的平民生活,这里面,亮出的是人性与人本。对比贺友直先生,我想到了孙犁、汪曾祺先生在文学上的突破,内在一以贯之的也是人文主义,他们是相通的。”

贺友直自画像。对他而言,黄酒是“生命口服液”,没有老酒那是要命的。

上海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文汇报创意总监张立行说,贺友直先生是明白自己的人,他是通透的,知道自己的长与短,所以,有的他是放弃的,而更加接近自己的内心,“刚才说到汪曾祺的相通,我有时睡不着,读汪曾祺的文章,看贺老的画,就会安静。”

艺术评论家林明杰认,贺友直连环画的“细节真实”,他是细节大师,“一是细节反应的是人性。意大利文艺复兴告诉我们,人性的解放带来的巨大力量。环顾百年来的风风雨雨,艺术历史坎坎坷坷,起起伏伏,无不是围绕着要不要尊重人性在艺术中的重要性而展开。二是表达人性的艺术,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知自己和他人,即有助于民族的自觉和民族素质的提升。贺友直这样的艺术家,在他所处的历史环境中,于小小的连环画中,坚持表达着人性的真实,无疑是在维护着民族的智慧。”

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知名摄影家丁和说:“看到大家齐聚一堂谈贺老、忆贺老,这个场面给我触动很大。有那么多人跟我一同想念他,让我由衷感到温暖。贺老被人们这样深刻的记忆,或者换句话说,至今鲜活地存在于人们的脑海里,不得不说这正是他的魅力所在。他像一块有棱有角的磁石,吸引着身边人和远方客。他的棱角来自于生活的磨砺和他始终‘明白自己’。他的内心很透彻,看待人生、看待事物好像都能抓住本质。我很迷恋他这一点。所以我觉得他的目光,他心灵的窗户好像总是很锐利、很警醒。我有时候觉得它们像X光射线,似乎能洞穿人心。当他开心时候,率性自然流露,又像一个小孩子。简直能够用‘可爱’形容。”“贺老的幽默感有种浑然天成的感觉,但这种东西其实是最学不来的,先天需要有天赋,后天需要有睿智。他总说自己草根出生,明眼人都晓得,他其实文化深得很。作为晚生后辈,他是我最喜欢、最尊崇的长辈。有幸与他相识、相交,我如获至宝。”

《百年友直——贺友直先生纪念文集》第一次公开亮相

此次研讨会上,由文汇出版社出版的《百年友直——贺友直先生纪念文集》第一次公开亮相。此书编者、新民晚报高级编辑李天扬说:“非常荣幸受贺老家属委托,编辑《百年友直——贺友直先生纪念文集》一书。编书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感受到了贺老的人格魅力和伟大精神。在座的各位专家有好几位是这本书的作者。所以我们和文汇出版社通力合作,终于在今天上午将书赶印出来,火热直达会场,向各位汇报、请教。”

《百年友直——贺友直先生纪念文集》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原负责人李新、《贺友直全集》的编辑康健等介绍了全集的相关进展,“这套全集在编辑中一直有惊喜,可以说,如果不截止时间,是可以一直编下去的。”

上海市文史馆联络处处长张建华、上海市文旅局艺术处沈雪江等也从各自角度回忆与贺友直先生的交往与对贺老的追念。

贺友直画老上海 炭炉吹风

贺友直,《我自民间来》,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藏

贺友直留下的遗产,除了看得见的数以万计的艺术作品,还有一笔笔看不见的精神财富,他无论在作品中,还是在生活里都在引导如何做一个真诚的人、有爱心的人和有趣的人。

据悉,从1949年创作第一部连环画《福贵》开始,贺友直先后创作了百余部长长短短的连环画,作品逾万幅。其中《火车上的战斗》获1957年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山乡巨变》《白光》分获全国第一、二届连环画创作评奖绘画一等奖,并有作品先后在法国、挪威、意大利、瑞士参加国际性连环画展,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连环画家。 他先后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和中央美术学院连年系工作,对20世纪中国连环画的发展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晚年,他还创作了大量风俗画。贺友直认为,他最好的作品是《朝阳沟》,这批上世纪80年代的作品,从“翻译”进入到“创作”状态,他脱开文字脚本,更加注重美学追求。

“贺友直百年诞辰纪念特展”现场

此次“贺友直百年诞辰纪念展”将持续至11月20日。

    责任编辑:李梅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