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专家:早期管控可节约个人费用及医保支出

澎湃新闻记者 张依琳 实习生 薛晓彤
2022-11-15 11:13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11月13日,《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正式颁布。该《指南》形成了针对高血压的44个关键临床问题和102条推荐意见。 其中,推荐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由140/90 mmHg下调至130/80 mmHg,引发了广泛关注。不少网友表示:我怎么突然就成了高血压?

对此,专家表示,高血压诊断界值的下调可以让患者更早对血压进行管控,有利于改善长期预后。高血压患者人数将翻倍,在短期内可能造成门诊患者量上涨,医疗负担和医保支出增加,但长期看来,提早预防高血压可节约医疗费用。

中国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

13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按照新《指南》的推荐意见,中国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由≥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

在《指南》的线上发布会上,北京安贞医院赵冬教授介绍,此次指南将高血压诊断标准修改为≥130/80 mmHg,不仅有充分的国际和国内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而且血压水平在130-139 mmHg和/或80-89 mmHg的人群多为中青年,下调诊断标准体现了防线前移、加强初始预防的理念,否则我们将错过减少高血压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危害的关键时机。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蔡军表示,已有大量的队列研究、随访观察研究等循证医学证据证明,血压升高是导致心血管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将血压控制得再低一些,能够带来明确的心血管获益。

他指出,针对130-139mmHg/80-89mmHg人群开展生活方式干预以及非药物治疗无效时启动降压药物治疗,是减少高血压不良后果的重要窗口期,这也是中国高血压诊断标准调整的主要原因。

“指南推荐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30/80 mmHg,包括无心血管合并症、合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史、慢性肾脏病、糖尿病以及老年高血压患者等。”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英贤教授介绍。

此外,新《指南》推荐将我国成人高血压按血压水平分为1级和2级。收缩压130-139mmHg或/和舒张压80-89mmHg为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或/和舒张压≥90mmHg为2级高血压。同时推荐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划分为高危和非高危。新《指南》认为,进行分级有助于简化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分层,且满足制定启动降压治疗决策的需要。

“新指南将心血管病危险分层分级,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分层标准更加简化,操作区分患者更加便利。”北京市海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宋丽萍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

海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董小莉对澎湃新闻表示,120/80mmHg 是成年人的标准血压,130/80mmHg 已经较正常成年人的标准血压偏高。这个调整主要是基于长期高血压的损害,高血压诊断界值的下调可以让患者更早对血压进行管控,有利于改善长期预后。

她表示,高血压患者一直都存在危险分层,比如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脑梗、心梗的病人,即使收缩压只有150mmHg,也属于高危人群。“这类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因此对血压的监控需要更加的密切,降压目标也需要更低。”

高血压患者人数将翻倍,专家:并非都要接受药物治疗

中国的高血压患者众多。根据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孙英贤团队的预测,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将超过6亿,用药人群明显扩大,部分群体药物经济负担加重。

而根据今年6月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2019年符合2010年中国指南的140/90mmHg标准下的高血压患者人数约为2.45亿。也就是说,高血压诊断界值下降后,患者人数将翻倍。

多位专家表示,高血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绝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是没有任何明确的病因的。一般来说,高血压和遗传性因素、环境因素、饮食、精神压力、活动太少等相关。有家族史、摄盐过多、肥胖、吸烟、过度饮酒、压力过大等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同时,高血压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上升与血压升高关系密切,血压越高,脑卒中风险越高。

新标准出台后,一些人认为降低的高血压诊断界值将导致患者人数翻倍,进一步加大医保负担。

蔡军提到,新增的患者不一定全都要接受药物治疗,高血压更多是一种生活方式病,主要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即服用降压药,将血压调控至正常值;非药物治疗指生活方式干预。

宋丽萍表示,按照新版指南下调,会有一部分人转为高血压人群,可能会加大医疗负担。目前来看,血压达到140/90mmHg,肯定要启动药物治疗。如果在130/80mmHg-140/90mmHg之间,需要看患者是否存在合并症与靶器官的损伤。如果有靶器官的损伤,如心肾脑血管的损伤,那就要尽早启动降压药物治疗了。“从国家医保的情况来看,高血压患病人数多了,开的药就多了,短期内国家支出会有所增加。”

在董小莉看来,高血压的诊断界值下调,肯定会让被诊断高血压病的患者增多,短时间内门诊患者量增加,门诊费用会有所增加。但是国家药品集采显著降低了高血压药物费用,因此即使增加这部分高血压患者,门诊费用应该不会增加多少。

专家:提早预防高血压可节约医疗费用

董小莉表示,更早的血压管控,可以降低患者高血压所致的并发症发生率,如脑血管意外、心梗、主动脉夹层、肾功能损害、眼底损害。如果不加强高血压管控,上述高血压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在如今的老龄化社会一定会增加。“这些并发症发生任何一种,都是巨大的医疗费用,不管对国家还是个人而言都是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早期管控,从根源上减少这些疾病的发生,对医保的影响最终是减少负担。

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郭艺芳也表示,下调高血压诊断界值,可以让更多的人从更早期阶段关注血压,进行降压,可显著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这样在5-10年后,心脑血管疾病减少可节约大量医疗费用,少部分人所付出的经济代价将远远少于这些医疗费用。从药物经济学角度来看,这种调整是划算的。

此外,新版指南提到中国高血压患者应用低钠盐替代普通食盐。对此,宋丽萍介绍,标准化的高血压诊疗都会建议病人食用低钠盐。“以前说每日食盐量一般在6g以下,现在要求控制在5g以下”。

宋丽萍表示,对于普通人来说,日常应该在生活方式和饮食方面积极预防高血压。在改善生活方式上,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高血压患者在适当活动锻炼后可以减轻精神紧张压力。“现在很多人紧张压力都会导致血压的升高,焦虑、紧张、肥胖这些都是影响因素。饮食上也要注意清淡饮食。”

董小莉介绍,高血压的症状大多为非特异症状,如头晕头痛,胸闷等,如果出现上述不适症状,需要主动测量血压,另外上述容易发生高血压的人群,也需要定期测量血压,以免漏诊和延误治疗。

她表示,生活习惯不好,如抽烟,喝酒多,熬夜,不爱运动等或日常压力较大、肥胖人群都需要注意高血压风险。另外,由于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有高血压的人,也需要注意高血压。此外,睡眠对交感神经的影响很大,失眠人群也容易发生高血压,因此这类人群也需要警惕。

    责任编辑:蒋子文
    图片编辑:金洁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