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脑小血管病变来看高血压诊断界值的下调

韩翔/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2022-11-15 07:49
来源:澎湃新闻
生命科学 >
字号

·在中国,脑小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腔隙性梗死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5%一50%,而脑出血占所有类型脑卒中的25%,显著高于西方国家。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年龄、糖尿病以及高血压。其中,高血压的相关性最为明显。因此,控制血压,在脑小血管病的治疗中极其重要。

2022年11月13日,首部《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该指南针对高血压领域相关诊疗问题,给出了较为详细、全面的推荐意见。其中,关于高血压诊断界值的调整,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攻陷了各大医疗版块头版头条,更是在周末的晚上,占据了朋友圈的半壁江山。笔者读来,发现它绝对不止于“高血压”。

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势必会扩大患者人群

新版指南推荐将我国成人高血压的诊断界值由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下调至收缩压≥130mmHg和/或舒张压≥80mmHg(IB)。至此,140/90mmHg的标准在中国成为历史。

事实上,早在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高血压指南就已经将高血压标准降低到SBP≥130mmHg和/或DBP≥80mmHg。中国用了五年的时间,在充分的国际和国内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下,将高血压诊断标准与国际接轨。

与高血压诊界值降低相对的是,高血压患者数量势必会有显著增长。根据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此前结合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的2011年数据,依据130/80mmHg标准估测中国成人高血压患者达6.13亿[1],而符合140/90mmHg标准的人数仅为2.68亿,增加了近3亿。而这部分人群,除了是新增患者以外,更是潜在的获益人群,具体获益点我们接着往下看。

提早关注血压可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的高血压也会引起多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近年来,中青年卒中(18-50岁)的发病率正在逐渐增加,由于这类患者的预期寿命较长,致残率也较高,不管是对个人还是社会都会产生巨大的负担,而高血压正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在《指南》线上发布会上,制订组专家就表示,“血压水平在130—139/80—89mmHg的人群多为中青年”。就此,我们不难推测,下降诊断标准不仅体现了“防线前移、加强初始预防”的理念,还可以督促那些长期认为自己处于“正常高值”的中青年们提早关注血压,及时追踪监测,预防疾病发生。

除了一级预防作用,降压治疗在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中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目前对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降压目标管理仍存在一些争议。一般来说,如患者能耐受,我们推荐收缩压降至130mmHg以下,舒张压降至80mmHg以下(I B);但是对于由颅内大动脉狭窄(70%—99%)导致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如患者能耐受,推荐收缩压降至140mmHg以下,舒张压降至90mmHg以下(II B)。最重要的是,降压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以及降压目标值需个体化,应全面考虑药物、卒中特点和患者个体情况三方面的因素(II B),具体细节可以进一步咨询医生。

这边笔者想和大家再多聊一点脑小血管病。脑小血管病是指由于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急性发作可表现为脑卒中(包括脑梗死、脑出血),慢性进展患者可出现认知障碍、运动障碍、情感障碍,甚至大小便异常。

在中国,脑小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腔隙性梗死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5%一50%,而脑出血占所有类型脑卒中的25%,显著高于西方国家。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年龄、糖尿病以及高血压。其中,高血压的相关性最为明显。因此,控制血压,在脑小血管病的治疗中极其重要。目前认为收缩压控制在130mmHg以下更为合适。

可以说,130/80mmHg这个概念对于神经内科来说并不是个新鲜概念。全民关注血压,对于我们神经内科大夫来说,更是乐见其成。

注重血压管理带来潜在经济获益

当然,除了健康方面的受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背后还可以节约大量的医疗费用、医疗资源。自从2019年国家医疗保障局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以来,国内高血压药物市场已经迈进“角分时代”。如常用降压药缬沙坦集采后每片仅0.1元,氨氯地平片也低至每片0.07元。相较于一次严重中风所带来的“医疗账单”,降压药的价格可以说相当“平价”了。

此外,《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在血压检测方面也给出了相应的意见,推荐成年人采用经标准化验证的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在疗效评估与随访中,优先选择家庭自测血压。传统血压器不易操作,难以走入家家户户,相较而言,电子血压计操作简单、读数方便,是家庭使用的首选。现有研究提示我国家用电子血压计的普及率并不高,美国、日本的家庭电子血压计的普及率分别为50%、60%,而中国的普及率仅1.2%。门诊上我们也经常碰到病人过来第一句话就是“医生能不能帮我量个血压”,本次《指南》的发布或许可以提高我国国民的血压自检意识,甚至带动行业的发展。这对于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来说,不能说不是一次机会。

总之,《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绝不止于高血压。

(作者韩翔,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上海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神内分会副主委。)

参考文献:

[1] Jiao Y, Sun Z, Xie Y, et al. Potential impacts of the 2017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high blood pressure guideline on Chinese adults and how to address them[J]. BMC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 2020, 20(1): 1-9.

    责任编辑:卢雁
    图片编辑:金洁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