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文化敦煌】从敦煌服饰管窥唐代文化
敦煌,这个名称既代表的是一座城市,同时也代表着一段历史文化,在公元前111年,大汉王朝苦心开辟几十年,终于决定设立敦煌郡,然后敦煌城就此诞生。
随后这个古老城市开始慢慢孕育出多姿多彩的古老文化。
如今的敦煌是旅游者的胜地,是考古学者的圣地,主要是因为这座在黄沙之中崛起的城市留给后世诸多文化瑰宝。
敦煌文化包含很多内容,其中敦煌服饰是探究敦煌文化的一个重要端口,而敦煌最繁荣的历史阶段是中国盛唐时期,因此今天就从敦煌服饰管窥唐代文化 !
从敦煌服饰看唐代的服饰
追求性感美的唐朝女性向封建礼制发起冲击
根据敦煌初唐壁画第329窟中的记载,壁画上显示一位前来供奉的女供养人,她的上身着袒胸大圆领窄袖纱罗孺,下身高腰长裙,整个人的装扮非常的精致和艳丽。
这个直接袒露半个胸部的衣服在唐朝时期,最先流行的女性群体正是唐朝皇室成员,以及王公贵族家的女性。
这个体现出唐朝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在发生变化,并没如后世的明清时期,被森严的礼教制度所束缚,反而在挑战封建社会的礼教制度。
因为唐朝李唐皇室本身就有着胡人的血统,对外来的异族文化并没有排斥,反而进行吸收。
因此最先接触胡服文化肯定是皇族女性和王公贵族,她们在接触之后,认为穿起来很显自身的美感和气质。
可以把女人的性感给展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就毫不犹豫地进行效仿,而唐朝皇室的男性成员,包括皇帝对此并没有阻挠或批判。
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性感服饰逐渐从社会的最高阶层慢慢地融入到社会中层和下层。
尤其是在盛唐时期,富商大贾家的女性也追求袒胸露背的性感服装,她们的内心被王公贵族家女性的穿着给冲击到了。
让她们意识到做女人并不是只能被封建礼教所束缚,也是可以去挑战和突破现状。
因此,唐朝女性追求美感的服饰,不仅体现唐朝的服饰文化,同时也体现出唐朝女性对封建社会礼教束缚的冲击!
从女性的奇装异服体现出唐朝服饰文化的包容
首先来看唐朝女性服饰的“奇装”,根据对敦煌莫高窟的考古挖掘,在被命名为晚唐十七号的洞窟中。
发现里面的洞壁上画着一位大德高僧,而在这位高僧的身后左边,还绘制着一位手持法杖的供养女子,她作为女性,身着的竟然是男装,这说明在唐朝时期女性进行男装的穿扮是真实存在的。
所谓奇装、并不是真得稀奇古怪的服装,而是站在中国封建社会的角度,一个女性竟然可以女扮男装。
而且在《旧唐书舆服志》记载着一句“俄又露髻驰骋,或有着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这个直接表明唐朝女性喜欢身着“奇装”。
并且唐朝的女性既能女扮男装,还能以这副打扮外出游玩,并没有所谓的大门不出 二门不迈的规矩。
唐朝社会存在的娱乐活动,她们基本上都能参加,例如骑马射箭、蹴鞠、打马球等各种体育性娱乐活动都是可以参与的,这个在盛唐时期极为普遍。
其次看“异服”,这个指的是唐朝时期女性喜欢效仿胡人的穿着,例如在敦煌的初唐375号洞窟中,绘制着一位女供养人,在她的旁边有着一位仆人一般角色,身上穿着的就是一身胡服。
例如在敦煌莫高窟的初唐321号洞窟中,里面的壁画上有一位女子就是头戴唐朝非常流行的胡人皮帽。
除此以外,在《唐书 五行志》中有说“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夫人则簪钗步摇,衿袖窄小”。
以上的信息可以看出,唐朝时期的文化态度,就是非常大气的接受外来文化,认为自己喜欢的,又无伤大雅的,都会直接效仿,或者进行改良,这个便是大唐的服饰文化的包容性。
从敦煌服饰看唐代的经济
1,从胡服的盛行看唐朝对外贸易的繁荣
不管是前面提到的初唐321号洞窟,还是盛唐第130号窟中发现的九位女子身着胡服式男装,或者是敦煌莫高窟217号洞窟所绘制的一位戴胡帽的女子,这些服饰文化的体现不是凭空想象得出来的。
主要是因为唐朝至初期开始大力发展经济,推动唐朝自身努力地与外界产生经济文化的交流,不断地让唐朝的商品走出。
在这个过程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外来民族被唐朝的商品所吸引,他们都不远千里万里地来到唐朝境内,就是希望带着唐朝精美的商品回到自己的国家。
当外来异族走进唐朝,他们都会拜见唐朝官方朝廷,这样一来二去的,外来异族人的特色服饰被唐朝人士所效仿,然后唐朝的女性、包括男性都在穿着,让胡服在唐朝流行起来,成为唐朝对外经济繁荣发展的一个符号。
因为只有唐朝在繁荣的发展,才能滋阴更多的外来异族人,他们的到来,就是在丰富唐朝的服饰等文化元素,从而也体现出唐朝国际经济的繁荣发展!
其实,转过头来看当今世界,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来中国,这个不是因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那么简单,而是看到中国经济在飞跃的前进,所以更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他们来了解中国。
同理在唐朝时期的情况也是如此!正如一句唐诗所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里的扬州在唐朝是重要的对外港口之一。
又如《南部新书》所记载的“西市胡人贵蚱蛛而蛇珠。蛇珠者,蛇所吐尔,唯胡人辦之”,都在说明唐朝时期的对外贸易之昌盛。
从敦煌服饰看大唐经济的发展状况
前面讲到在敦煌初唐375号洞窟中女供养人的仆从都能身着胡服,从此处可以看到初唐时期,唐朝的经济正是一个向上发展的时期,所以主动吸引到异族人来到唐朝发展经济,从而让胡服在唐朝开始流行起来。
例如在初唐57窟的菩萨,通过菩萨上衣的装饰图案,可以看出是唐朝模仿经线和纬线织纹的图案。
这是初唐织造工艺初步发展,也是表明初唐的经济发展刚刚进入正轨,手工业者织造工艺在稳步提升。
然后发展到盛唐时期,参与唐朝经济发展群体越来越多,让更多的外国文化融入到唐朝文化元素当中,说明唐朝进入到盛唐发展阶段,拥有的外国元素眼花缭乱,让人目不暇接。
例如在敦煌第217洞窟的观无量寿经变,这幅壁画当中所谓的佛、菩萨、飞天等仙佛的穿着都是光怪陆离、千姿百态,体现出来的服装款式多样化。
展现出的质料是特别讲究,壁画呈现出来的画面是一片欢乐祥和的繁荣气象,进一步在表明盛唐时期的经济繁荣。
又例如在敦煌盛唐第172号窟的一件袈裟,可以看到袈裟边缘晕色的装点手法就是仿照织染的效果。
这个说明盛唐时期织造的工艺进一步的提升,也是在表明盛唐经济繁荣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推动着织造工艺在不断地进步。
从敦煌服饰看唐朝的政治
在敦煌莫高窟的中唐第159号洞窟中有一幅吐蕃赞普礼佛图,在这幅图中的吐蕃赞普是站在垫上华盖下,头上戴着筒状垂带红毡帽,头上的发型是分结于两鬓,脖子上戴着饰品瑟瑟珠。
而腰间系革带,佩着一把腰刀,下身穿着裤子,脚上穿着乌靴;一身穿着大驳领左枉长袍,驳领和袖缘边上饰虎皮。
在赞普身边靠前的一个人,身着的袍上有如意纹肩饰,而壁画最靠前的两个人身着的袍服驳领有豁口,他们穿着表明是吐蕃赞普的随从。
另外在旁边还有穿着各式各样衣服的其他民族人士,而整个吐蕃赞普礼佛图显示出吐蕃赞普是位居领导地位,因为吐蕃人处在主人之位,至于其他各国民族之人都处在从属的位置。
就如同现代人请客吃饭,或者是大公司聚会,都会根据地位高低来安排座次,不可能随便坐的。
通过这幅图里的服装可以知道吐蕃赞普是谁,然后看图中大家的站位,所以就能知道中唐时期吐蕃占据了敦煌。
事实上在历史上的公元781年,因为唐朝爆发安史之乱,觊觎已久的吐蕃率兵拿下敦煌,从此敦煌被吐蕃统治了几十年。
因此,通过敦煌的服饰,可以知道唐朝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说明唐朝的政治已经走向下坡路!
综上所述,敦煌服饰之所以能展现出唐朝的各种文化,是因为敦煌在唐朝的引领下达到历史的高峰,是因为唐朝让敦煌成为一颗文化璀璨明珠。
因此当时的人们给后世留下宝贵的艺术瑰宝,通过这些艺术瑰宝,可以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管窥到唐朝的各种文化。(来源:白史君)
监制:冯颖超 责任主编:杨红
编辑:王斌银
“敦煌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公众号每周一、三、五定时更新,敬请关注!
原标题:《【文化敦煌】从敦煌服饰管窥唐代文化》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