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因为论文署名,我和好友闹翻了
亲兄弟,明算账。一起搞科研的合作者们都应将此奉为圭臬。它可以避免在合作论文署名排序的过程出现争议。这不,阿联酋哈利法大学的助理教授纳伊姆(Naim Rashid)就曾经两次碰到这样的糟心事,甚至和好友都闹翻了。
近日,他在Science职业生涯上发文,详细记述了因合作论文没有提前商量分工和署名,最终造成不愉快的经历。
纳伊姆坦言,在项目开始之前,确定好每个团队成员的分工贡献和署名排序,这或许是促进长期合作的最好办法。以下是他的自述。
1.我不想讨价还价
在我读博期间,我的朋友提议让我和他合作项目时,我很兴奋。
我的导师也欣然同意,但是他建议我们应该在开始前确定分工贡献和署名。我没有听他的话,我相信我的合作者公平公正,我也不打算和一个朋友讨价还价。后来,我们以共同作者的身份完成并发表了论文,一切都很顺利。当我担任助理教授职位时,我知道发表论文对我职业生涯至关重要。
起步阶段,我没有资金或项目来招收研究生,所以我共同辅导其他同事门下的学生。我分担了同事的工作,同时我是所发表论文的共同作者。我和我的同事对这种双赢的局面相当满意。
2.论文署名毁了我们的关系
一切似乎都很顺利,直到我去了另一所高校。就在离开后的几个月,我发现一篇由我指导学生发表的论文,没有我的署名。我很震惊,也很失望。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当时共事的另一位导师,他也是我的密友。他告诉我,他们只是忽略了我的贡献,但我对此深表怀疑。论文中的许多其他作者对这个项目的贡献似乎更少,我们没能达成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
后来,我们再也没有合作过,我们的关系也被毁了。
3.究竟是谁错了?
随着我的职业生涯不断发展,在另一个项目中,我们商定,团队的任何成果都将包括每个成员的名字。事后,我认识到这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因为一些作者没有实质性的贡献也会获得荣誉。但在当时,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接下来的几年,我们都去了不同的机构。我的同事们不再把我的署名列入合作的论文中。我认为这意味着我们的协议已经结束,我也不再把他们列入我的论文中。
因此,当我的同事向我抱怨,为何没有把他列为共同作者时,我很惊讶。我试图解释,但他依旧觉得很委屈。在每一次争论中,究竟谁错了,是我还是我的同事?
4.促进长期合作的最佳方法
这几天我都不断告诉自己,在这两段经历中我都没有做错。当我早上在河边散步时,导师多年前的建议闪现在我脑海中。“纳伊姆,你可以合作,但首先要明确你的分工和署名。”我意识到,在这两种情况下,我都犯了一个错误。
不管我们的关系如何,我应该从一开始就与我的同事讨论好分工和署名。而且,当我们去不同的机构后,也要进行讨论。值得庆幸的是,通过进一步的对话,我与第二位同事的关系缓和很多。从那时起,我改变了对合作和署名的态度。在开始前,我确保进行积极的讨论,商议好每个团队成员的分工和署名。如果在项目过程中分工发生变化,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协议。我也因此失去了几个潜在的合作伙伴,他们认为这样做是没有将他们当作朋友。
但痛苦的经历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确保每个人的付出都得到应有的回报,这是促进长期合作的最佳方法。
发表论文是评价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依据,所以作者在文章中的署名权益就变得尤为重要。而这会带来一些微妙的情形,尤其对于初级科研人员来说,有时不得不面对难堪的局面。那么在注定要合作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把握好自己的作者权益呢?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