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唐帝国的癌:成德节度使史略
一
安史之乱后,由叛军降将摇身一变而成的河北地区各节度使,挂着唐王朝的旗号,实际过着高度自治的逍遥日子,形成以成德、卢龙、魏博这“河朔三镇”为核心的藩镇割据局面。陈寅恪先生即指出:其(河朔三镇)政治、军事、财政等与长安中央政府实际上固无隶属之关系。
成德节度使辖区领有今河北中部地区,以恒州(河北正定)为首府,军事、经济实力在河朔三镇中首屈一指。它的每一次动荡,都能搅得唐王朝坐立不安。
河朔三镇
唐王朝对首任成德节度使张忠志寄予厚望,尽力笼络。唐代宗赐张忠志以国姓,并为其改名为“宝臣”。希望李宝臣能忠于朝廷,成为大唐在河北地区的擎天柱。
把国姓作为对李宝臣的赏赐,有言之成理的逻辑。李宝臣是奚族人,本无姓氏;从军之后跟他当时的首领姓张,起汉名张忠志;后来跟安禄山造反,又姓安,叫安忠志。皇帝由此认为此人喜欢跟着领导姓,跟了谁的姓,谁就是他的领导,既然现在归顺,那自然就该跟朕姓李。刚开始时,姓了李的宝臣的确如皇帝所愿,在河北乖乖地待了好长一阵子,没给朝廷弄出什么幺蛾子。
不过,该来的还是会来。公元778年,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八月,成德节度使李宝臣上书给皇帝说,自己最近忽然不想姓李了,还是想姓张,请皇帝同意自己退回国姓,改回姓张。皇帝很大度,准了他改姓的要求。
半年后,嫌弃国姓的张宝臣,又忽然觉得跟皇帝姓其实挺好,上书请皇上再赐他一回国姓。可能张宝臣真就觉得这是个好玩的事情,奚族人本来就没有姓氏文化,自然不会认为姓氏有多重要,唐王朝最初为他赐姓时的逻辑完全是一厢情愿,张宝臣对待姓氏的态度,就像现在年轻人对待QQ签名的态度一样,兴趣来了想改就改。
但事关国姓,他张宝臣可以这样任性而为,朝廷可不这样想,这是明目张胆的挑衅与羞辱!朝臣纷纷要求皇帝给与强硬的回复。唐代宗却依然十分大度,又同意了张宝臣的要求,给他改名叫李宝臣。成德节度使出手不凡,不费一兵一卒就在唐王朝的脸面上涂了又抹,抹了又涂,谁也无法阻止他。
没办法,成德地处河北核心,兵强马壮,周边藩镇与李宝臣关系密切,朝廷鞭长莫及,只好委曲求全。
二
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一月,恒州城里发生的一件事,像一个诡异的序曲,激发了一场狂风暴雨,并将在此后的数年间席卷全国。什么事这么厉害呢?李宝臣老死了。
这算什么事?这算个大事!安史之乱后,割据藩镇的节度使们凭借其强大的自治权,希望自行决定继任者,将这个偌大的节度使辖区作为家族私产代代相传。但这样的传承毕竟并不正规,在道义上完全说不过去,会成为朝廷乃至其他节度使们利用的把柄。
朝廷则会利用前任节度使死去、新任节度使立足未稳的时机试图收复失地。李宝臣去世时,皇帝已经换成了雄心勃勃的唐德宗,他不想河北藩镇再让自己难堪。
唐德宗
李宝臣死后,其子李惟岳想要继位,唐德宗不允,宣布讨伐成德,李惟岳则联合魏博、淄青、山南东道组成同盟,互为犄角,应对朝廷讨伐。
成德节度使在混战中负责与支持朝廷的卢龙节度使朱滔对抗。战端初启的那半年,朝廷全面占优,魏博、淄青、山南东道等盟友在南线挨个吃了败仗。北线这边,朱滔攻势凌厉,成德失败在即。
这时,成德大将王武俊又因受李惟岳的猜忌而反水,一个回马枪杀到恒州城,勒死李惟岳之后代表成德归顺朝廷。似乎朝廷胜利在望。
然而,王武俊并不是什么忠君爱国的善茬,他反水的目的,是要朝廷让他做成德节度使,这和朝廷的目标冲突——让他做了节度使,那成德又高度自治了,这场仗岂不是白打了。
装傻的朝廷只奖励王武俊做了个“观察使”。不满的王武俊干脆自封成德节度使,接过刚被他杀掉的李惟岳的枪,继续与朝廷为敌。他还拉上了卢龙节度使朱滔。跟王武俊一样,朱滔倒向朝廷一边的原因也不过是想跟朝廷做交易,但朝廷却并没有满足他,听王武俊这么一说,朱滔也就兴冲冲地来了。
朝廷的对手不仅一个没少,反还多了两个。成德、魏博、卢龙河朔三镇首次合体,外加淄青,另有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也因为对朝廷的奖励不满而加入。五大强藩联合对抗朝廷,大有取而代之的阵仗,原先对朝廷事业热情甚高的那些中小型藩镇纷纷靠边看热闹,不再帮助朝廷。
唐德宗为了镇压五镇联合叛乱,不顾一切地疯狂往前线调遣兵力。结果因财力不足,无法兑现给军士的承诺,一支由泾原而来,准备支援前线的军队在途经长安城时发生哗变,逼得唐德宗仓皇逃出长安,史称“泾师之变”。
泾原兵将占据长安后,在长安城里找到一位前任泾原节度使出来做他们的头领。这位前任,是五镇联合叛乱的盟主朱滔的亲哥哥朱泚。朱泚写信给弟弟朱滔,邀请他带领五镇兵马加速进军,约定在洛阳会合,改朝换代,一鼓作气灭了李唐,让老朱家提前几百年成为皇族。
朱滔倒是想来得很。可是,过了好几个月,直到垂死的朝廷缓过气来,用七拼八凑的军队收复长安城,也不见朱滔那边有什么动静。原来是成德节度使王武俊不想来,此时的朝廷已经承认了他的节度使地位,他对改朝换代不感兴趣,成德在大战之中元气大伤,他急着回家打扫卫生,恢复生产。
为此,王武俊联合有同样需求的魏博、淄青,共同作梗朱滔的进军计划。五镇联合瓦解,王武俊和朱滔还发生了军事冲突,这次成德赢了,把卢龙军队打回了幽州。
王武俊此后就静静地做他的节度使,为了安抚他,学乖了的唐德宗源源不断地为王武俊送来功名利禄。公元801年王武俊去世时,他的头衔已是琅琊郡王、太师、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德节度使的职位,唐德宗也不再问津,径直交给他的儿子王士真去做。
三
八年后,王士真死了,其子王承宗自立。此刻已是唐宪宗元和四年,走过唐德宗二十余年艰难的休养生息,宪宗皇帝治下的唐王朝似乎正是大病初愈,胃口正在慢慢打开。宪宗必然会利用王士真的死,对成德做点文章。
公元809年,唐宪宗元和四年八月,朝廷使节前往成德首府恒州吊唁,并执行天子专门嘱咐的使命:要王承宗割地、交钱、放权。王承宗假装同意这些条件,送走使节,转身立即把这些情况告知魏博节度使田季安,请他与自己交换情报,准备协调行动。
田季安的情报传来,朝廷将在成德承诺割让的德棣二州设立新的节度使辖区,任命德州刺史薛昌朝为德棣二州的节度使,赐名保信军。朝廷任命薛昌朝的使节已经出发,很快将经过魏博地界,到时候田季安会尽力把使节拖住,让他在魏博多待一段时间。剩下的事情该怎么办,就看王承宗自己安排。
薛昌朝是王武俊的女婿,王承宗的姑夫。王承宗原以为朝廷会派个长安的文官来接管德棣,结果居然就地任命他的姑夫当节度使,说明这姑夫和朝廷的关系不一般。自家人和敌人关系不一般,这很要命。王承宗当机立断,派兵去德州把姑父薛昌朝擒拿。
这时候,朝廷给王承宗的诏令到了恒州,他得到朝廷的正式任命。朝廷同时派出另外一路使节前往德州任命薛昌朝为德棣节度使。不过他们在路过魏博时,受到田季安的超规格热情款待,魏博上下轮流请他们吃了好几天的饭。等他们醉醺醺地到达德州,叫刺史薛昌朝出来接旨时,才知道薛昌朝已经被他侄儿捉到恒州去好几天了。
做生意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是原则。宪宗白白地任命王承宗做了节度使,结结实实地被他玩了一把。公元809年,唐宪宗元和四年十月。朝廷下诏削夺刚刚赐给王承宗的官爵,并讨伐成德。
十个月后,停战了,朝廷打不过成德,只好又恢复了王承宗的官爵,取消在德棣二州另建藩镇的计划。一场在宪宗的想象之中本该是轰轰烈烈、风风火火的战役就这样憋屈地不了了之。
公元812年,唐宪宗元和七年八月。魏博节度使田季安死了,部分魏博士兵哗变,拥立田氏家族辈分最高的田弘正出任节度使。田弘正为在混乱中赢得外援,出人意料地宣布归顺朝廷。天下局势为之大变。
一年多以后的元和九年正月,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又死了。其子吴元济自领节度,纵兵四出,攻城略地,威胁东都洛阳。有魏博这张王牌,唐宪宗的底气十足地对淮西宣了战。
然而,事情却并不那么简单。元和十年六月初三。宰相武元衡遇刺惨死,愤怒的唐宪宗毫无根据地把这笔血债记到了老冤家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头上,并在淮西战事尚未结束的情况下,再次对成德宣战。
担负进攻成德任务的是魏博节度使田弘正,这两个搅乱天下数十年的通天老妖,终于沙场相逢。两镇厮杀三年,相互欠下累累血债,难解难分。
战斗途中,宰相遇刺案件告破,凶手却并非王承宗,唐宪宗发动战争的理由站不住脚,力气也快要被掏空了。
若不是元和十二年,十月十五日,唐将李愬在风雪之中强袭淮西首府蔡州,以神来之笔扫平淮西,震慑天下藩镇,就连王承宗也不得暂时服气,宣布归顺朝廷的话,这场战争还不知如何收场。
雪夜取蔡州
不过,这个收场倒也是个光鲜亮丽的方式,凭借战争的胜利,唐王朝恢复了对河朔三镇控制力,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广德以来,垂六十年,藩镇跋扈河南、北三十余州,自除官吏,不供贡赋,至是尽遵朝廷约束!”
四
接下来的两年,史称“元和中兴”。是的,只有两年,本以为美好才刚刚开始,没想到这就已是巅峰。元和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唐宪宗暴毙,太子李恒继位,是为唐穆宗。为避开新天子的名讳,王承宗按照朝廷要求,乖乖地把老巢恒州改名镇州,这表明元和中兴的强大惯性还在继续。
元和十五年的河北五镇
公元820年,元和十五年十月,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死了。穆宗认为这是扩大中兴事业的好机会。王承宗的两个儿子都在长安做人质,没法回去接任,只要选一个靠谱的人去为朝廷接管成德,穆宗就能轻易地终结王氏家族在成德的漫长统治。
而在镇州,军人们在王承宗死后就立即拥立其弟王承元为节度使。王承元知道军人们拥立自己只是为找个傀儡,好继续在高度自治的成德逍遥自在。他不愿夹在部下与朝廷之间两头受气。在目前朝廷占有压倒性优势的局面下,他像当初魏博的田弘正那样,选择倒向朝廷一边,拒绝成德军将的拥立,请朝廷派人前来接管成德。
成德节度使辖区成立六十余年来,朝廷畅通无阻地拥有其节度使的任命权,这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穆宗也很珍惜这个机会,千挑万选之后,决定由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出任成德节度使,淮西战争英雄李愬则出任魏博节度使。
穆宗的考虑或许是让忠君爱国的田弘正,去给桀骜不驯的成德兵将做个好榜样,但他似乎忘了,元和年间的战争中,田弘正是成德兵将们恨之入骨的死敌,等待他的似乎是一个火坑。
公元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卢龙节度使刘总辞职,请求朝廷派人前来接管幽州,穆宗派出宰相张弘靖前往任职,此人误判幽州军心民情,过于严苛的政策逼得卢龙军队哗变,将其囚禁之后拥立朱滔的孙子朱克融为节度使,再次割据自立。
卢龙剧变的余波很快冲出幽州,波及整个河北。离卢龙最近的是成德,如果此刻成德节度使能稳住成德局势,将卢龙的病变阻于一隅,元和中兴的成果或许还能保住。
可惜此刻的成德节度使是田弘正,成德兵将们对其怨气冲天,他们怎么可能不借着这个人心浮动的机会,趁机报仇雪恨,顺便学着卢龙的样子,恢复高度自治?
公元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八月,卢龙剧变的一个月后,王武俊的养子王庭凑发动兵变,杀害田弘正,自任节度使。朝廷随即宣布王庭凑为反贼,命令魏博等藩镇组成联军,进剿成德。
魏博节度使李愬却在此刻离奇地病倒,不久后去世。穆宗任命田弘正之子田布接任魏博,令其率魏博军队攻击成德,为父报仇。
然而,在田布的誓师大会上,将士们拒绝执行田布的命令,并向田布发出质问:“尚书(指田布)刮六州肌肉以奉军,虽尚书瘠己肥国,六州之人何罪乎?”。尚书能行河朔旧事,则死生以之,若使复战,则不能也!”
要忠要孝都是你田布一个人的事情,别拉着我们一起!魏博将士们已经决定和田布决裂。口干舌燥的田布见将士们依然面若冰霜,而自己也终究不能宽恕成德的杀父之仇。情绪激动的他忽然抽出佩刀,捅进了自己的心脏,用死亡来求得解脱。收拾完田布的尸首,魏博将士随即拥立大将史宪诚为节度使,继卢龙、成德之后,也和朝廷脱离隶属关系。
至此,由成德节度使王承宗之死而触发的一系列多米诺骨牌事件结束。元和中兴如镜花水月,短短两年时间即烟消云散。从此直到唐亡,成德、卢龙、魏博也没有跟中央政府再有什么实际的瓜葛。
唐亡后,公元910年,后梁太祖朱温控制魏博节度使辖区,逐渐将其废弃。公元913年,后唐庄宗李存勖攻灭卢龙。公元921年,坚持到最后的成德节度使割据政权也被李存勖征服。河朔三镇的历史方才告终。然而,后唐帝国昙花一现。继之而起的后晋石敬瑭为称帝,又将卢龙故地割让给了契丹。终宋一朝,也没能将其收复。整个河北完整地与中国其他地区统一起来,竟然就要等到忽必烈的时代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