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航展|空中加油匹配的中国空军实战需求(上)
【编者按】
在本届中国航展上,运油-20空中加油机首次在公众面前进行了飞行展示,以其独有的战斗姿态出现在大众视野,表演了低空低速拖曳通场飞行、快速俯冲、带管转弯等空中机动动作,全面展现了新一代国产大型加油机优秀的实战性能,成为航展的一大亮点。作为空中力量“倍增器”,运油-20的出现对空军具有重要的意义。
振翅珠海、亮剑台海……过去的几个月,运油-20空中加油机一举一动备受外界关注,成为名副其实的明星战机。7月31日,中国空军航空开放活动暨长春航空展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表示,新一代空中加油机运油20已经投入练兵备战,运油-20首次公开,备受瞩目。仅4天后,解放军在台岛周边六大区域军事演训!东部战区空军和东部战区海军航空兵出动上百架战斗机、轰炸机等多型战机,奔赴台岛北部、西南、东南空域,执行跨昼夜联合侦察、空中突击、支援掩护等任务。官方发布的演训视频中果然出现了运油-20的身影。
8月9日,东部战区继续在台岛周边海空区域进行预定演训任务,并出动了预警机、战斗机、加油机等多种战机,着重演练了制空、对海支援和空中加油等科目。当日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运油-20与歼-16战斗机的配合。当运油-20抵达预定空域时,两架歼-16也抵达了加油汇合点。接受补给后,两架战斗机很快回到行动区域,继续执行联合封控任务。
地面展示的运油-20空中加油机。
要知道歼-16的作战半径超过1500千米,而即便台海东岸距离大陆也只有不到400千米。面对如此近的目标空域,中国空军仍然派出加油机为参演战机提供加油保障,由此可见空中加油在真实的战场(或实战演练)环境下的应用场景之广泛,我们还将在后文对此做进一步探讨。
不仅在台海,运油-20、歼-16等新型战机已经投入中俄联合空中战略巡航。次日,空军首次公布了运油-20参与中俄联合空中战略巡航的画面,画面中运油-20的加油软管精确对准歼-16的受油管,顺利完成空中加油。另外在央视节目中还发布了歼-16、轰-6K和俄军图-95的同框照。该任务展示了另一种加油机应用场景:即便图-95这样的-战略轰炸机拥有足够的航程,但在高强度防空环境下仍然需要战术空中力量护航,比如歼-16,而在缺乏相关空域前沿机场的情况下,全程护航就只能通过空中加油才能实现。事实上不仅是歼-16,运油-20已经可以给歼-20、歼-16、歼-10C战机加油——全面覆盖中国战术航空兵目前所拥有的最新锐的三款量产战斗机。
加油机与战略空军
运油-20以参加实战化演训的方式浮出水面其实并不令人意外。早在运-20于2013年1月26日首飞成功时,即有国内外各种猜测指出运-20平台未来必然会发展出包括加油机在内的各类功能机型,如海军少将张召忠就曾对媒体表示:“(中国)从战略运输机开始,先有机型,再在这个基础上派生,可以改成加油机、预警机等。”应该说上述猜测无论从装备任务需求还是工程角度看都是合理的。而其根本推动力在于中国空军正全力奔赴的战略化目标。
运油-20空中加油机的加油吊舱特写。
2009年11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空军最高领导层即在《求是》杂志撰文指出:要加速推进空军战略转型,建设一支与中国国际地位相称、与维护国家安全相适应,全面遂行战略战役任务、有效履行解放军历史使命,“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现代化空军,加强战略预警、战略打击、战略投送和战略威慑能力建设……这无疑从官方层面吹响了中国打造战略空军的号角。
去年8月31日,在第13届中国航展新闻发布会上,申进科大校表示:“中国空军历史性地跨入战略空军门槛。”这一表态完全可以被看作对12年前所提出的建设战略空军目标的回应,并意味着该目标已经初步实现。
当我们观察一支战略空军的装备标准时,除了战略运输机、战略轰炸机、预警机、战略侦察机、重型战斗机外,加油机其实是该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此时运-20的延展价值就得以体现,它不仅是中国自行研制成功的第一款“大飞机”,也是一款符合当前国际主流设计趋势与技术标准的“大飞机”。作为基准平台,中国航空工业通过运20进一步完善了自身的“大飞机”研制能力,从而站在一个新的台阶上展开其他型号“大飞机”的研制,其中当然也包括加油机。
可以这么说,没有加油机的“加持”就没有真正的战略空军,即便美俄所拥有的战略轰炸机早已凭借自身作战半径可以做到跨洲际打击,但战略轰炸机不可能包办一切。战术空中力量拥有更好的使用弹性,它们可以独立执行远程打击任务,也可以为战略轰炸机、运输机、预警机护航,但它们的“战术级”作战半径往往力不从心,必须依靠空中加油来实现;同时,即便是战略预警机、战略运输机和战略侦察机,其自身航程与留空时间也并非总能满足需求,空中加油则可以弥合绝大部分的平台航程与任务需求缺口。
我们也已经在最近中国空军的台海大规模实战演练中看到了这一点。
运油-20进行飞行展示。图片来源:新华社。
空中加油是“必选项”
由上可见,加油机对于中国空军来说是“必选项”而非“可选项”,因此即便在技术和预算条件相对匮乏的年代,中国空军也一直没有停止对空中加油能力的探索和尝试。
中国空军首次直接接触空中加油技术是在越南战争期间,当时在美军战机残骸中发现了用于空中加油作业的金属输油管,经研究后了解其特定用途。20世纪70年代,中国曾进行过空中加油的基础研究,但随后即因国内的特殊状况而中断。进入80年代,在英阿马岛战争和美军空袭利比亚等军事行动中,加油机均发挥了巨大作用。时值中国与西方“蜜月期”,一直对此项技术跟踪研究的中国空军,曾考虑从英国购入组件改装运-8运输机,但因运-8飞行速度太慢,与歼-8较难匹配,所以最后改为选择轰-6作为中国第一代加油机的技术研发平台。
1990年,西飞完成首架轰-6加油机的改装,命名为轰油-6。1991年12月31日轰油-6与经过改装的歼-8首次空中对接成功,次年两者完成首次空中加油试验,但直到1995年轰油-6才入列服役。1996年中国推出了第一款搭载空中受油装置的量产战机歼-8D,再加上陆续完成改装的20余架轰油-6,中国空军初步建立起了空中加油体系。不过,轰-6毕竟是50年代中型轰炸机的底子,不仅自身油耗偏高,航程有限,而且改装后的载油总量也不理想。轰-6的技术原型苏制图-16中型轰炸机也曾被苏联空军改装成加油机,但作为一款过渡型号很快就被在伊尔-76大型运输机基础上研制的伊尔-78所取代。尽管中国在90年代也引进了一些伊尔-76,理论上也有自行改装的可能,但是因为自行改装难度过大,更重要的是这些宝贵的大型运输机连空军的远程运输任务都不够用,更遑论改装成加油机。
不过,伊尔-78毕竟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加油机之一,随着冷战结束后“蜜月期”结束,伊尔-78也几乎成为唯一的选择。因此尽管彼时装备采购预算有限,中国空军还是做出了努力。
轰油-6为歼-10战机进行空中加油。
1998年,印度与乌兹别克斯坦达成协议,以1.5亿美元的价格向后者购买6架崭新的伊尔-78M加油机。而在苏联时代建有伊尔-76和伊尔-78总装生产线的乌兹别克斯坦,则是利用苏联解体后遗留的零部件组装出成品。最终,全部6架伊尔-78M在2006年完成交付,被称为伊尔-78MKI。印度的这一采购项目随即刺激了老对手巴基斯坦,鉴于其盟友美国当时并不愿意出售这种战略装备,而乌兹别克斯坦在交付完6架组装的伊尔-78MKI后就不再具备生产能力,巴基斯坦最终从乌克兰购买了3架苏联空军使用过的二手伊尔-78。
根据相关资料,在2006年珠海航展上,参展的俄罗斯航空工业特意带来了一架伊尔-78加油机和一架苏-30战斗机。两者后来在航展上展示的空中加油过程给中国军方留下了深刻印象。很快中国就与俄罗斯达成了引进总数38架的伊尔-76、伊尔-78(有4架和8架两种说法),总价值15亿美元的大额军贸协议,在当时引起很大轰动。
伊尔-78为苏-30MKK战斗机进行空中加油。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由于苏联军工体系分布于原各加盟共和国,2006年左右的俄罗斯实际上并不具备独立生产伊尔-76和伊尔-78的能力。俄方的策略是作为总承包商签下合同,再分包给其他小兄弟“分饼”,莫斯科拿到订单后也确实与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就重建伊尔-76、伊尔-78生产线进行了交涉,但各方期望值相差巨大使得进展非常缓慢,这对于急迫需要成品的中国空军来说是很难接受的。再加上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航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俄方随即提出重新议价要求,最终导致这笔订单搁浅。数年拉扯期间中方付出了不少时间成本。
即便遇此事件,中国空军对新型加油机的渴望一如既往,此时“巴基斯坦模式”被重新提起,2011年中国和乌克兰就交易二手伊尔-78达成协议,但个位数的伊尔-78显然不足以满足中国空军的任务需求,也不足以取代轰油-6。因此中国未对其加油装置做彻底的适配改造,而是直接用于对苏-30MKK等原装俄制战机提供加油保障。(未完待续)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