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家卫健委:为健康城市绘可视“雷达图”

张佳星/科技日报
2018-04-12 07:22
绿政公署 >
字号

4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布会。 国家卫健委网站 图

人们最熟知的雷达图,可能要数支付宝用户芝麻分上的雷达图,它根据每个人的“行为偏好”“信用历史”等数据,绘出一个五边形雷达图,为不同用户计算出一个可以进行比较的数值。

你听说过健康城市的“雷达图”吗?《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18版)》于近日发布,其涵盖5个维度: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人群、健康文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毛群安在同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运用该体系对全国所有的国家卫生城市开展评价工作。

那么,这个将要指导全国健康城市评价的指标体系是如何建立的?科学性和兼顾性如何?

评价标准不再眉毛胡子一把抓

“指标体系共包括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42个三级指标体系,我们认为这个指标体系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各地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的总体进展。”毛群安介绍,在与“指标体系”配套发布的指标解释中可以看到,指标数据的来源包括卫生健康、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市场监管等诸多部门。“42个三级指标涉及到10多个部门的工作,它贯彻了‘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工作方针。”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长宁表示,42个指标是层层筛选确定下来的。“例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达标,这肯定是一个健康城市的要素,但是因为每个城市达标均为100%,这个指标难以探测城市差别,缺乏敏感性,所以没被采用。”

除了敏感性原则,指标体系制定还考虑了可获得性、相关性、普遍认同、有效性和可靠性、可重复性等原则。“每一个指标都经过了反复比对,力争用最适宜的指标客观的反映每个领域的建设情况,力争用最少的指标高效反映每个城市的综合水平。”李长宁说。

“42个指标还要确定权重。”参与制定指标体系的复旦大学教授傅华说,权重由专家权重和熵权重相结合确定,而健康城市指数的总分与各个指标得分和权重相关。最终,健康城市将得到健康城市指数和5个分指数,类似前文提到的“芝麻分”与各项得分。

体系要统一、还要考虑到差别。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城市发展水平不同,指标体系并没有“眉毛胡子一把抓”地整体比较,而是将参评城市根据东中西部、城市级别等划分为9个群,相对合理地进行群内比较。毛群安认为,此次的国家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国际可比性,可定量反映城市的健康水平以及动态变化的健康城市建设标准和评价体系,推动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健康城市建设来得刚刚好

“过去,由于经济压力,城市规划考虑更多的是经济社会发展,而今,中国有实力选择兼顾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发展路径。”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地球系统科学系主任宫鹏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济的稳定增长为我国健康城市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在技术方面,创新技术在我国的应用非常迅速,快于美国等国,例如移动医疗平台和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医疗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健康大数据的获取和分析挖掘技术等,可以有力助推健康城市建设。”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副教授杨军介绍,创新试点、示范的带动力量,已经展示出极强的惠众作用。两位学者达成共识的一点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人人享有健康的目标。因此,加快健康城市建设在现阶段是恰逢其时。

目标是改善居民健康状况

“各个城市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着力解决当地突出的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来整体推进健康城市的建设。”李长宁说,特别鼓励地方搞好自选动作。指标只是“骨架”,自选动作更像是“血肉”,决定了城市健康的充实程度。

基于清华大学地学系过去两年的关于健康城市的研究,宫鹏表示:“我们在南方某城市做过实验,通过手机通信、上网的数据能够获得一个人口密集程度的分布图。”“类似的、可收集挖掘的数据,以及需要考量的影响要素非常多,也很复杂。”宫鹏强调,复杂有效的模型,海量准确的数据,破除部门藩蓠后的集合可能带来更多、更准确的预测与指导。

无论从规模还是发展阶段来看,健康城市的建设事业才刚刚起步,正如毛群安在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所强调的:“我们正在探索有效的工作模式,且正在通过开展评价及时总结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的成效经验,发现薄弱环节,促进健康城市的科学发展。”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改善当地居民健康状况始终是“健康城市”建设不断接近却永不会达到的“满分”目标。

(原题为《国家卫健委:为健康城市绘可视“雷达图”》)

    责任编辑:张珺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