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RIBA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发起,建筑师共探“城市共生”

澎湃新闻记者 鲁怡
2022-11-12 22:22
来源:澎湃新闻
城势 >
字号

11月9日,由RIBA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发起(以下简称“RIBA”)、上海市建筑学会学术指导、goa大象设计承办,“城市共生”研讨会于广东路102号(goa大象设计办公室)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常青在致辞中表示,RIBA是国际建筑界的标杆,也是高品质的行业机构,很欣慰看到,RIBA在推动现代化国际高水平的创新的同时,依然敬畏历史和文化。他认为“城市共生”议题的英文选择采用“Mutualism”而不是“Symbiosis”具有深意,“Mutualism”更强调互动互助、共生共享之意,贴合于当下的现实。中国现代建筑发源于上海,曾引领中国建筑学界的发展,常青提出,期望借助研讨会牵线,让上海建筑界的同仁们在同一平台共享学术资源、教育资源等,推动上海建筑行业的发展。

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伍江在致辞中表示,56年前,罗伯特·文丘里的《建筑的矛盾性与复杂性》和阿尔多·罗西的《城市建筑》两本书在1966年同年出版,书中的理念让他意识到建筑并非有统一标准,人也并非都有统一的价值观;建筑是从属于城市的,建筑师很难脱离城市背景讨论建筑。保护历史和建筑创新同样重要,唯有尊重,才能让不同价值取向的观点互相交流。伍江认为,“乌托邦”式的统一的、完美的框架是灾难的,“和而不同”的五彩缤纷世界才是他心中理想的世界,“因为全世界人类智慧、爱、价值观的总和是人类文明对于宇宙的最高贡献”。

作为本次研讨会的发起方,RIBA中国区发展首席吕慢在现场介绍了拥有188年光辉历史的RIBA:1834年以英国建筑师学会的名称成立,1837年取得英皇家学会资格,拥有来自全球150个国家的近6万名会员,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权威的建筑行业组织之一。2019年,RIBA在上海设立了第一个海外办事处,RIBA China Architect 100是其进入中国后最为重要的项目,希望通过RIBA平台为中国建筑师提供国际发展的机会,包括文化交流、学术研究、设计实践等。

作为本次研讨会承办方,goa大象设计总裁、总建筑师陆皓在欢迎致辞中阐释了“城市共生”这一主题的背景,他认为,今日存量发展的时代,大家所面对的问题已经与以往大为不同。在陆皓看来,“共,而生”,这个问题永不过时、常谈常新,于今天的建筑设计界更有现实的意义和实际的挑战。

研讨会现场,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DCA)合伙人陈立缤,goa大象设计上海办公室总经理徐琦,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TM STUDIO建筑事务所的主持建筑师童明,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城市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查君分别发表主题演讲。陈立缤认为,建筑的更新,旨在保护建筑的历史,恢复其尊严,并使其适应当代功能的需要,他从街道、宗地划分、建筑类型、密度与复杂性四个方面阐释了更新过程中对城市肌理的延续,从而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共生”;徐琦以仁恒海上源为具体案例,阐释goa大象设计所提出的“鲜活社区”主张,通过构建开放边界的设计,实现社区与城市的“共生”;童明以《城市共生》为演讲主题,通过分享贵州西里弄等微更新项目,倡导无需“大手术”、而应以“针灸式”的更新手段,他指出,城市共生可以参考海洋生态修复中的人工干预,通过投放人造礁石促进整个海洋生态体系的进一步修复和完善;查君以《“最后一公里”城市更新》为主题,阐释TOD开发与城市共生,并以南京路步行街东拓为例,结合具体实践分享如何提升从轨道交通站点出来直至目的地的行走体验。

中国城市发展至今,内涵与表现日趋丰富,人的生活需求也更趋多元。当空间需求之间彼此矛盾,是选择非此即彼的冲突甚至凌驾,还是选择从包容性出发创造新空间实现和谐共生?在研讨会现场,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曹嘉明,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建筑师汪孝安,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曾群,BDP董事顾天一,以及goa大象设计总裁、总建筑师陆皓围绕“城市共生”展开圆桌讨论。

城市共生的核心是对彼此的尊重与包容,强调多重身份、多重视角,其结果是保留城市多样化的日常空间,允许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共存并且互相支撑。曹嘉明在讨论中指出,今年是上海市建筑师学会成立95周年,作为与其一脉相承的行业组织,上海市建筑学会在传承前辈执业精神的同时,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现当代建筑的价值评估与保护,在2017年成功“守护”了曾获得中国建筑学会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建筑创作大奖的华东电力大楼,使其在被改造为精品酒店的过程中保留了建筑形态和材质,体现了对历史与城市记忆的尊重,与此同时,对现当代建筑的代表作上海体育馆、上海影城的改造积极发声,呼吁对承载城市记忆的地标建筑应审慎对待,曹嘉明强调,城市更新背景下,对优秀现当代建筑的保护成为当务之急;汪孝安援引简·雅各布斯“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这一观点,认为上海的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应当保持城市的尺度感、亲切感,保持文化的多样性、生活的便利性,保持城市管理的人性化、精细化和生生不息的烟火气,而不应轻易丧失这座城市的特质;曾群、顾天一、陆皓结合具体实践,分享各自在实现共生的路上对崭新设计方法的探索,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将城市生活中的各种矛盾转化为和谐的空间秩序,甚至在更为宏大的尺度下,化解城市人工环境与自然的矛盾,从而迈向“城市共生”的终极目标。

    责任编辑:陈贇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