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检查发现“RPR阳性”,不要慌,有可能是假阳性
原创 鲍时华 鲍时华大夫
撰稿 | 鲍时华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询问患者病史时,我通常会问得很彻底,包括是否有乙肝、结核等,然后把所有的报告从头到尾都会亲自过目一遍。
可是偶尔会碰到几个流产患者扭扭捏捏不愿意给我看她既往的报告,非要我三请四催才勉强找出来,原来化验结果提示:RPR1:1或1:2等等(RPR即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是梅毒病的辅助诊断方法之一)。
她们之所以不愿意拿给我看,是以为自己有梅毒感染史。其实多虑了,RPR阳性不一定说明就有梅毒感染史,这个指标在某些疾病状态下可发生假阳性。
哪些疾病会引起RPR假阳性?
能引起RPR假阳性的疾病主要包括:
1、某些自身免疫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抗磷脂综合征等。假阳性反应持续时间较长,数月至数年,甚至终生;在自身免疫病中,引起RPR阳性的抗体较少导致临床并发症,而抗心磷脂抗体和狼疮抗凝物质阳性常与动静脉血栓形成、反复发生的流产以及血小板减少有关。
2、某些感染性疾病(非梅毒螺旋体)
如HIV感染、病毒性肝炎、某些急性感染性发热性疾病,RPR反应持续时间较短,常在6个月内转阴。一般情况下,RPR的滴度都较低,大多数小于1:8,但HIV感染引起的RPR有时会大于1 :16。
3、静脉吸毒者
4、偶见于正常人群
所以有反复流产的患者,当在化验单中发现RPR弱阳性时,不用大惊小怪,也许在其他的化验结果中找到自身抗体,如抗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等检查结果也是阳性。
特别是结果提示RPR单个阳性,不必太过惊慌,怀孕、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滥用药物、淋巴瘤、感染性疾病(如疟疾)、疫苗、肝硬化等都会造成RPR生物学假阳性。
另外,假阳性还“偏爱”老年人,统计数据表明,年龄越高,假阳性率越高,因此详细询问病史非常重要,切不可乱扣“帽子”。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