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追记红旗渠总设计师杨贵:离休10年后中央批准其升副部长级
10日凌晨,曾经带领河南林县人民历时近10年,修建了举世瞩目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总设计师杨贵去了。河南省林州市人民政府网站——红旗渠网,在首页头条发布了杨贵在京逝世的消息。
一直以来,河南百姓口中流传两句话:走遍河南山和水,至今怀念三书记。这三位书记中,一位是杨贵,另两位则是兰考县县委书记焦裕禄和辉县县委书记郑永和。
杨贵 本文图均为 长安街知事微信公众号 图从1960年2月林县人民开始修建红旗渠至今,已过去近60年时间。这条“救命渠”身上有着太多故事,就连当年的周总理都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而这一奇迹的源头,正是杨贵。
1928年5月28日,杨贵出生在河南汲县狮豹乡罗圈村。他14岁起参加革命工作,15岁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3年夏天,林县县委书记因病住院,杨贵受地委领导的重托,带着一个工作组前往林县,协助林县县委开展春耕春种工作。至此,他的命运就和林县及当地百姓紧紧连在了一起。
1954年5月,杨贵被任命为中共林县县委书记。虽然在这里只生活了一年,可杨贵已经把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百姓面临的疾苦记载了心里。
走马上任之后,杨贵在短短的3个多月时间里跑遍了林县一半以上的村庄,初步摸清了全县的基本情况,找出了林县贫困的症结:一是严重缺水,二是交通不便,三是地方病肆虐。
据史料记载,林县当地在新中国建立前的五百多年中,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有时甚至旱连年,河干井涸,庄稼颗粒不收。
1957年夏天,林县再一次遭受旱灾威胁,杨贵带领全县群众挖的7000多眼旱井和水窖,因蓄不上水而干涸见底,人畜饮水极度困难。没想到两年后,林县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干旱,境内4条河流全部断流,已建成的水渠无水可引。
面对如此困难的局面,林县县委召开会议作决定把附近浊漳河的水引到林县来。就在此时,县委书记杨贵发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
工程于1960年2月开工。1960年3月初,林县引漳入林委员会在盘阳村召开全体会议,会上把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命名为"红旗渠",意思就是高举红旗前进。经过近十年奋战,红旗渠在1969年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万亩,7月工程全面竣工。
走在修渠大军前列的杨贵长安街知事注意到,红旗渠修建之初正逢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县只有150亩耕地、300万元储备金、28名水利技术人员。但是杨贵带领下的林县人民没有被困难吓退,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勤俭建渠的发展道路。
十年修建,红旗渠干渠、支渠和斗渠总长度达到1520多公里。人们削平了1250个山头,打通了211个隧道,挖土石方1818万立方米,相当于从哈尔滨到广州修筑一道高3米、宽2米的“万里长城”。特别是,修渠工程总投资6865.64万元,上级拨付资金仅占14.94%,林县人民群众自筹了85.06%。
1958年11月1日,正在新乡参加县委书记会议的杨贵接到消息:“毛主席要接见你,要你当面汇报林县治水防病的先进事迹。”随后,他就走上了毛主席乘坐的专列上。毛主席一见面就对他说:“河南林县的杨贵,我知道你,听说你治水很有一手的嘛。”
毛主席的关心让杨贵十分激动。此后,他更是直接向毛主席汇报了县里修渠治水的做法和经验,并且当面聆听了毛主席对林县此后工作的指导意见。
红旗渠建成后,每天全国各地的参观者有近万人来林县参观。与此同时,电影《红旗渠》也开始在全国放映。1974年4月6日,邓小平副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中央决定让代表团带10部中国影片去联合国放映,第一部电影就是新闻纪录片《红旗渠》。
此后,杨贵先后被中央调到五机部、农业部、扶贫办公室等部门工作,直至1995年6月离休。十年后的2006年3月,中央批准杨贵职级升为副部长级。八月,中央批准他享受中央、国家机关部长级医疗待遇。
作为“红旗渠”精神的奠基人,杨贵为河南带来的精神财富无疑是巨大的。就在两年前,河南省领导还专门赴京看望88岁高龄的杨贵。并且向他取经“修渠历时十年之久,条件又那么艰苦,您是怎样统一思想、发动群众的?”“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如何发挥的?”
三个月后,杨贵回到林州,与在那里举办的全省县(市、区)委书记培训班的学员们对话交流。他用一个个事实和故事让在场的领导干部深深记住,做事要依靠群众,还要对群众负责。
今天,虽然河南百姓心心念念的杨书记离我们而去,但他和他的“红旗渠”精神,一定能和渠中之水一样延续不断,灌溉到更多人的心中。
(原标题为《中央批准离休10年的他为副部级,这位著名县委书记去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