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大会址”日记|大一学生参观有感:缅怀先辈不忘历史

澎湃新闻驻中共一大会址报道组记者 李菁
2018-04-10 21:07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编者按】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2018年4月10日,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大一学生在中共一大会址前合影留念。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供图

4月10日,天气晴朗。

在明媚的阳光下,上海兴业路人来人往。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门外,参观者们安静有序地排队进入,附近的游客则忙着在纪念馆外合影留念。

俞秋虞是当日的参观者之一。他是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大一学生,与班里29名同学一起前来参观,追寻红色记忆。

他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一大会址纪念馆里的肃穆氛围非常具有感染力,进馆之后,大家的情绪立马就被带动了,都变得严肃和认真起来。俞秋虞说,令他印象最深的还是毛泽东,“时势造英雄,毛主席的前瞻性和他的勇敢令人倾佩。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和平,也不会有如今的中国。”

馆内文物“瓜皮帽”是20世纪20年代董必武戴过的帽子,这也让俞秋虞印象颇深。“瓜皮帽无论是名称还是设计都很有趣。”他说,小时候在历史电影中看过很多文人带这种帽子,这次终于在一大会址近距离地看到了实物。

沈锴浩是俞秋虞的同班同学,他对馆内的众多人物雕塑印象深刻。“这些雕塑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当时的情况,把革命人物的状态鲜活地表达出来。”他说,通过这些人物雕塑中蕴含的情绪,他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内心的壮志,也感受到了先辈们为新中国和人民付出一切、挥洒热血的决心。

在纪念馆二楼的缅怀墙面前,这30名大一学生驻足凝视。

“因为有革命先辈们的付出和奋斗,才有我们现在生活的美好。”沈锴浩表示,“我们缅怀先辈是为了不忘历史,也是为了传承他们的思想和传统,然后一直延续下去,使我们的后代保持更好的状态。”

沈锴浩说,自己的父母都是党员,他希望自己也可以成为一名中共党员,将来也为共产主义和更好的社会而奋斗。

结束参观后,俞秋虞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新天地的老街中,这是一幢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建筑,然而正是它,见证了中国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里的空气因为历史的负重而肃穆、凝重,这里的一砖一瓦因为伟人的指点江山而熠熠生辉。我们在感恩和平、感怀幸福生活的同时,不会也不应忘记那曾令人荡气回肠、慷慨悲歌的昨天。”

    责任编辑:徐晓阳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