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小剧场音乐剧《I DO!I DO!》,演完感觉过了一辈子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2018-04-11 09:30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小剧场驻场音乐剧”在国外由来已久,也是演出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大制作音乐剧相比,小剧场音乐剧通常在200-400座的小剧场上演,演出风格更自由,与观众的距离也贴得更近。

在上海,小剧场驻场音乐剧也有愈发火热的势头。正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上演的《I DO!I DO!》,就是一部典型的小剧场音乐剧,台上只有两位演员撑场,却勾起了不少观众的观看欲。

观众一晚笑34次

自1960年代问世,这部浪漫爱情音乐剧几乎每年都在百老汇复排,重复讲述着一对普通夫妇的一生:他们经历了新婚之夜的恐慌、乔迁新居的忙碌、抚养孩子的辛劳,度过中年危机,最终携手步入老年……从20岁跨到70岁,音乐剧用短短的90分钟浓缩了50年的婚姻生活。

在百老汇演了半个多世纪后,《I DO!I DO!》被改编成了中文版:剧本做了更为本土化处理,中国式的恋爱观、婚姻观能从中窥见一二;音乐做了减法,钢琴伴奏取代交响伴奏,可以随时捕捉演员的情绪变化与之互动;舞风维持了1960年代的爵士和踢踏,不过演员不再脱离叙事一言而不合就跳舞,而是以更巧妙的方式将舞蹈糅入剧情。

没有强烈的戏剧和矛盾冲突,《I DO!I DO!》述说的是再平凡不过的婚姻生活,然而平凡之中又潜藏着暖心和幽默。据工作人员不完全统计,每演一场,该剧都会引发观众34次左右的大笑,许多人带着笑带着温暖离开剧场。

从20岁的小年轻到70岁的老年人,这部时间跨度长达50年的音乐剧,对演员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崔秀丽和夏振凯

贺梦洁和蒋奇明

为此,剧组专门准备了两组演员:夏振凯曾主演中文版音乐剧《猫》里的英雄猫;蒋奇明横跨话剧音乐剧,在话剧《我是月亮》、音乐剧《谋杀歌谣》里有过不错的亮相;崔秀丽曾参演音乐剧《寻找初恋》《音乐之声》《隐婚男女》,人称“初恋女王”;贺梦洁刚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是行业里的“新晋小花”。

有意思的是,四位演员并没有固定搭配,他们会交叉上台以不同的组合对戏,也就是说,台上会有4对夫妻的婚姻故事诞生。

“这部剧没有赋予角色很明确的性格,谁演就带了谁的性格,框架摆在那,演员会把自己的性格往里填充,就像填色一样。”

崔秀丽先后和夏振凯、蒋奇明搭戏,他们的性格完全不一样,连带着她也过上了两种不同的婚姻生活,“蒋奇明比我小,活泼、好动、鬼点子也多,夏振凯是我师哥,就像大哥哥一样,比较成熟稳重。搭配不同的人,你自己也会有不同的变化,就像苹果和梨搭起来是一个味,和草莓搭起来又是另一种味。”

从头到尾只有两个人,连换装都在台上完成,相比其他戏,这部剧的体能消耗要大得多。更难的地方在于,四位演员都只经历到恋爱阶段,而这部剧是从结婚开始往后演,他们只能审视朋友和长辈们的故事,来丰富自己的角色。

排练时,崔秀丽本以为老年人最难演,后来发现,五十多岁的中年人才是最难抓的,因为父母身处这个年龄段时,孩子们都在外打拼,没什么机会接触,也不了解他们的状态。

“我们是一个接一个年龄段排练的,那时候会觉得很难抓这个度,多老才叫老?四十多岁叫老吗,可很多人四十多岁还很年轻。从20多岁贯穿到70多岁,我就让自己慢慢变老,一场比一场老的特征多一些,在这样一个连贯的情境里,你就比较好抓状态。”

整部戏排演下来,崔秀丽感觉自己好像真的过了一辈子,人生感悟添了不少,“排结婚时,我感觉结婚挺好的,我也想结婚,排到中年,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又会有担忧,人生百态都体会了一遍。人这一辈子很长但也很短,我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也更想了解父母,和他们走得更近了。”

四位演员

新人遇上井喷期

崔秀丽2012年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毕业,刚出校门就演了《寻找初恋》《番茄不简单》,正好赶上了音乐剧在国内的井喷期。

崔秀丽还记得,以前市场上一年只有一两部音乐剧,演戏都要靠抢,如今一年就有十几部剧,大家都有机会去演,演员们不能不说幸运。

然而,艰难也时刻存在着,“上学期间,我们就和老师一起探索什么是音乐剧,毕竟是西方舶来品,我们没那么多机会在现场看那么多剧,资源远远不够,所以现在也没定型,中国音乐剧到底怎么才算好。”

去年,崔秀丽一口气演了四部音乐剧,外加两个工作坊,今年除了《I DO!I DO!》还有《隐婚男女》,日子还算过得充实。

音乐剧的大环境在变好,小剧场音乐剧热了,年轻演员有了更多盛放的空间,然而,崔秀丽还是免不了焦虑,赚了钱除了维持生活,她还时刻想着提高自己。

“我是朝鲜族,韩语比较好,所以每年都会去韩国找老师上课。有七天到十天时间,我就会去看看戏,上几节课再回来,基本上有休息时间就过去,赚了钱就往那送。”

崔秀丽笑说,韩国音乐剧的环境、演员和观众群体都很成熟,自己常年往那跑,能看到中国和韩国的差距,但也能看到未来,有了更多往前冲的动力。

“有人觉得音乐剧的付出和回报不匹配,但如果你真喜欢这个行业,你还是会想继续留下来。” 相较大剧场,崔秀丽坦言自己更喜欢小剧场音乐剧,不光剧场小、演员少,题材也会不一样,故事可能更贴近生活,歌曲也更像在诉说,更重要的是,她喜欢和观众离得近。

“小剧场其实更吃演员。因为小剧场的演员一般只有一两个,超过四个的都很少,几个演员整场撑下来,又唱又跳又演,对演员的要求更高。”

《I DO!I DO!》制作人苏莉茗坦诚,国内音乐剧演员确实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明星级演员更是少之又少。

“剧场不像影视,你想让他们瞬间出名是很难的,他们要一场一场演一场一场磨。音乐剧对演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很高,除了唱跳俱佳还要会演,所以演员很难出来,一旦出来就会被抢。”

苏莉茗说,如今不少高校都在培养音乐剧演员,新人在慢慢出来,市场上音乐剧多了,对演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内音乐剧演员和欧美甚至韩国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但没关系,就像我们这次用了话剧演员蒋奇明,大家会觉得冒险,总归要有新演员出来,你要试新人,给他们机会。”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