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特殊时期,要警惕“踢猫效应”,不做坏情绪的传递者

2022-11-09 10: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东西湖区妇联 临空港妇女之家

一位父亲在公司里受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里把做家务的妻子吼了一顿;妻子心里窝火,把在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骂了一顿;孩子不明不白挨了妈妈的训,心里气不过,回到房里把蹲在一边的猫踢了一脚;被踢的小猫一下子窜到街上,行驶而来的大货车来了个急刹车,把走在路边的公司老板给撞了。

这就是著名的“踢猫效应”。指的是负面情绪的链条式传染,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了,潜意识里会选择向一个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负面情绪就这样依次传递,导致恶性循环。简单来说,就是把对某个人的不满情绪,转移到其他人身上。

“踢猫效应”虽然让我们一时发泄了情绪,也避免了不利的结果,但最后往往会后悔和自责,特别是容易伤害到身边的亲人,因为在潜意识里,家人是最安全的,在家庭里,能量最弱的是孩子。

“踢猫效应”提示我们两点:第一,宣泄的不良情绪会以某种方式回来,我们以为把负面情绪的皮球踢出去了,其实又会以某种形式回到我们身上;第二,坏情绪不仅得不到释放,还会变本加厉大量积累,旧的未走,新的又来。

目前国内疫情形势仍严峻复杂,日常的生活节奏可能会被疫情防控工作打乱,增加不确定感,再加上工作生活的界限消失带来的失序感,孩子在家上网课增加的责任感和无力感,都会让我们变得焦躁和易怒。有时长时间居家,活动空间减少,摩擦增多,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一不小心,我们就可能落入“踢猫效应”的陷阱。

那么,我们该怎样破除呢?

既然是链条式的传递,我们就要做中断链条的那个人。回到刚才讲述的故事里,当妻子被丈夫莫名吼了一顿时,不向孩子发泄,而是透过丈夫的表面言行,看到一个辛苦、烦躁、焦虑,渴望得到理解和关心的男人,就可以不受他情绪的影响,问问他:“你今天一定是遇到了不愉快的事吧?来来来,喝口水,跟我说一下,看是谁欺负了我老公!”

如果这时妻子也很累了,觉得自己火气也上来了,可以暂时避开这个对峙的环境,到阳台上去透个气,深呼吸一下,给双方一个冷静的空间。

如果丈夫能在被老板吼的时候就把委屈和难过暂时放下,事后,再找机会和老板进行沟通,适时表达当时的感受,争取老板的理解,链条也就中断了。

这都需要我们妥善处理负面情绪,可以这样的做:

关注身体变化,识别情绪。有时情绪来了身体是知道的,比如:变得紧绷、发热、呼吸急促等。可以多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这有利于识别自己的情绪。

标识情绪,知道自己是愤怒了,还是着急了,或是不开心了等。意识到自己在愤怒,我们就和愤怒有了一定距离。

告诉自己:我知道你此时很愤怒,情绪无所谓好坏,都是正常的,都是应该被接纳的。

试着喝杯热水、看看花花草草、听听音乐、闭上眼躺平五分钟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正在做的事上面,尽量少跟着念头和想法跑。

////////

(武汉雅心 陈茗)

原标题:《特殊时期,要警惕“踢猫效应”,不做坏情绪的传递者》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