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周励:从《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到《亲吻世界》,“人活着就要竭力获得生命的最好价值”
原创 张滢莹 文学报
周励作品
多年以来,海外华文作家以自己的创作打开了国人见识异域风情的一扇窗口,也将更丰富、立体的当代中国和中华文明介绍给世界。他们的作品既拥有中式的文化底蕴,又受所在地文化的浸染,呈现出别具一格的风貌和特质,其间塑造的许多经典作品、经典形象令人历历难忘。这其中,作家周励的《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便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一部作品。
11月8日,周励与知名媒体人、上海市作家协会原党组书记兼专职副主席汪澜来到作家书店,就周励的新作《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和她三十年前的成名作《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展开对话。这场在上海文学创作中心视频号与抖音号全程直播的活动,是华语文学网“海外华文文学上海论坛”系列活动之一,也是今年上海文学创作中心“文学走进社区”之浦兴街道“作家开讲”系列活动的开场。
■ 活动现场
如果说《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是成功的自传体小说,那么《亲吻世界》便是一部在现实与历史中穿梭的文化历史散文。作品收录了周励28篇散文作品,从其中多篇的名字,便可读出深邃的历史感:《燃烧的太平洋:贝里琉战役与尼米兹石碑》《樱花湖畔:从阿灵顿国家公墓到华盛顿国家档案馆》《穿越炼狱:冲绳岛启示录》……在这些篇目的创作期间,周励实地考察跳岛战役遗址,感怀极端历史环境中的人性与抉择。她也在欧洲、美洲、非洲各地探寻梵高、海明威、丘吉尔、伏尔泰等人的足迹,在踏访中形成自己的文史感怀与独特洞见。她还奔赴南极北极和珠峰,在对自我极限的挑战中刷新奋斗的含义。这部新作推出后,获得了评论界的诸多赞誉。汪澜表示,这种一站一站做深入实地的探访、挖掘的工作,与一些历史学者只从图书馆、档案馆等地对资料进行研究形成了对照。“正是因为有这样深入实地的挖掘,所以她有很多新的发现,挖掘出许多别人不知道的史料。身为女性作家,她对战争历史的关注和切入也令人钦佩。”
“写《亲吻世界》是为了以史为鉴、以史为镜,追寻历史和人性的光亮。”周励说。身为新四军战士的女儿,周励向来对这段历史有极大的兴趣,在国内时,她就去过孟良崮战役、皖南事变等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之后有了游历海外的机会,她辗转奔赴包括诺曼底在内的多个二战时期战场,阅读了很多相关的人物传记。兴趣促使她不断深入考察,在许多地方做了大量田野调查。疫情蔓延美国的最初半年多时间里,她在一种焦灼急迫的心情中,集中精力整理了这些亲自调查得来的资料,并很快完成了写作。
■ 作品中涉及的部分地点
“书中第二部分是在世界各地游历所写就的散文。随着国门的打开,游记写作是一种非常红火的创作形式,但周励的写作很不一样,她的专注点在于人和人性、人的复杂性,以及人对历史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做考察和写作时,她也像写二战题材那样,以田野调查的方式深入到人物当年生活的场景中体验、感受。”汪澜说。她以被大家一再提起的《梵高的眼泪:这个世界不配拥有美丽的你》为例,作品中,周励为了考证梵高的死因和真正的墓地所在地,沿着梵高中弹的路径跑到他家,掐着表来回跑了好几次,想考证历史的真实性,“这样的方式让大家非常感慨”。忆及这段探寻时,周励记忆犹新:“直到今天,全世界这么多人每天都在谈论梵高、敬仰梵高,为他的一生哀叹,为他的精神感慨,但是直到今天没有人知道他真正的墓、真正的遗骸在哪。写这篇文章时,我真的想要找到梵高的遗骸,自己都掉眼泪了。”《亲吻世界》中更见周励心性的,则是第三部分的探险经历。作品中既有她自己对世界充满无畏精神的探索,也有对前辈探险家的回望和缅怀。
纵观周励从《曼哈顿的中国女人》至今的创作,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陆士清认为,她的小说历时多年仍在读者和评论家心中拥有一定地位,除了文本本身价值之外,还因为作品写出了历史的纵深感与历史的预期,也写出了国门打开以后中国崛起的精神气。“从书写自我到行走世界的跨越,也是周励经历精神蜕变的过程,所以才有了《亲吻世界》这一类的创作。”汪澜表示。她认同于复旦大学资深教授陈思和在一次周励作品分享会上的观点: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华语文学走过了一个不寻常的历程,第一阶段主要写走出国门的华语作家个人的励志故事;第二阶段重新书写故土,但是用一种超越历史和现实的特别视角进行反思。“他认为周励近期的创作呈现另一种趋势,是对人与自然、与生命、与时空之间的冲突,她站在更加宏阔的国际视野来看这些冲突。这代表个人的超越,也代表了华语文学创作的一个整体趋势,这值得关注和研究。”
“从《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到《亲吻世界》有一个共同特点,为心灵写作,为人类的苦难写作,绝不为个人名利写作,绝不为敷衍和趋势写作,我觉得这是我们海外华人作家的特点。”周励说,“人活着就要竭力获得生命的最好价值,唯一的失败就是不再去探索。对作家来说,不再写作就是不再探索——写作就是在探索,要用心灵、用脚步去丈量现场,不能在脑子里编故事。”
在作协任职期间,汪澜主导创办的“海外华文文学上海论坛”从2016年至2018年连续举办三届,旨在加强上海作家与海外华文作家的交流,促进世界华文文学的研究和发展。每届论坛都会邀请10位作家和10位评论家展开一对一的交流、探讨,周励、张翎、卢新华、叶周、刘荒田、少君、江岚、虹影等30位海外作家陆续成为论坛的嘉宾。虽因疫情影响,论坛有所延宕,但对海外华文作家创作的跟踪一直在持续。
■ 2016年首届论坛现场
“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当年参加论坛的作家后来都发表了自己的新作,而且有些作品相当有分量,有些作家又进入了自己创作的活跃期、丰收期,也有超越过去创作、形成创作新高峰的存在,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汪澜表示,“举办这样的活动,是华语文学论坛的一个延续,也是论坛的成果回溯和展示,另一方面也是海外华文作家个人创作的展示和推介。”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作家协会指导,浦兴社区文化中心、浦兴路街道社区学校、浦兴路街道图书馆、作家书店、华语文学网联合主办,上海文学创作中心、上海作家俱乐部有限公司支持。
原标题:《周励:从《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到《亲吻世界》,“人活着就要竭力获得生命的最好价值”》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