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美专家建言,应及时修正美对华政策

2022-11-11 08:2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美国动态 上海美国研究

+ + + + + + + + + + +

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美国日益从战略竞争的视角看待中美关系,“修昔底德陷阱”“新冷战”等论点不断涌现,使两国关系蒙上了宿命论的阴影。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外交政策项目主任何瑞恩(Ryan Hass)和高级研究员杰弗里·贝德(Jeffrey A. Bader)等近日撰文称,中美关系对两国人民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人民来说如此重要,不能以宿命论的方式接受日益加深的敌意。

何瑞恩等认为,美国的政策应该以美国的长期国家利益以及中国与这些利益的关系为依据,并用一个比竞争更加广泛的框架来定义两国关系。在未来几十年里,中国将在世界舞台上拥有巨大的潜力。一种更加以利益为导向的方法将使美国的伙伴们相信,美国的对华政策是围绕一个连贯的理论组织起来的,而不是简单地对中国的举措做出反应,或是以国内政治得分为目标。他们建议美国修正对华政策,以与中国建立一种更持久、更有成效和符合美国利益的关系。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 + + + +

用竞争的框架定义美中关系不符合两国利益

拜登政府将美中关系定义为竞争关系,并以该框架处理两国关系,这种观点日益在美国公众、精英和国会有越来越大的市场。但推进美国的利益需要一个更广泛的框架。由于过度关注竞争,美国的其他重要外交政策利益可能会受到损害,如美中一致和重叠的双边利益,美中共同的全球利益和责任以及避免军事冲突的必要性。

在双边领域,美中两国在货物和服务贸易方面拥有共同利益,两国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在2021年达到7188亿美元,并继续增长。这种贸易对支持两国的制造业供应链至关重要。对许多美国公司来说,中国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增长市场。双边贸易有助于压低消费品价格,并为美国迅速增长的债务提供资金。

人员的流动和货物的流动同样重要。美国的科学研究、医学研究和创新、人工智能开发以及大学STEM教育都严重依赖亚洲参与者,尤其是中国人。没有他们,美国的技术进步和全球领导地位将倒退多年。

在多边领域,为了地球的健康,美中两国也有许多共同利益。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和中国负有最大的责任,也拥有最先进的技术能力来应对这一问题。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供应危机,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全球南方的食品价格上涨和食品短缺,所有这些都是两国存在利益、责任和道义义务的领域,其中许多利益和责任是互补的,而不是冲突的。

最后,需要确保竞争关系不会演变成冲突。两国必须就军事行动达成协议,限制新兴技术的军事用途,并实现军备控制。

增强美国与中国共存的能力

美国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问题不是对中国采取“更强硬”还是“更温和”的姿态,而是如何采取更明智的方法,更好地保护美国的重要利益。何瑞恩等建议拜登政府在以下五大领域调整政策:

在未来十年中巩固美国的技术领导地位

未来的技术突破将给最先开发和部署这些技术的国家带来经济和军事优势。谁领导了人工智能、下一代电信、清洁能源、半导体、生物技术和量子计算等新兴技术,谁就能拥有权力带来的影响力。技术竞争将成为未来几十年美中竞争的核心。

美国必须在国家层面的改革上加大投资,以加速围绕这些新兴技术的创新。最近加强美国创新的立法,包括《芯片与科学法》和《通胀削减法》,如果得到有效实施,将会带来变革。近期加强对半导体及其生产工具出口管制的努力应该更加谨慎,如果这些管制措施实施得过于广泛,或者仅仅是单方面实施,可能会削弱美国未来的竞争力。不分青红皂白地对遵纪守法的研究人员和创新者关闭在美国学习和工作的大门,也会适得其反。

为美国的利益在中国周边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拜登政府称其目标“不是改变,而是塑造中国周边的战略环境”。然而,如果没有严肃的贸易议程,这个目标只是空谈。未来几十年,亚洲和发展中国家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如果美国不能在这些关键地区为其公司创造机会,它将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为美国的竞争对手都在积极寻求此类机会。例如,中国最近加入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并正在寻求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北京还在积极争取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如果美国真的想要改变中国周边的环境,它就必须采取行动,这要求美国恢复其在贸易方面的领导地位,而不能像现在这样置身事外。

与中国建立更加持久和富有成效的关系

与以往相比,美中两国目前明显缺乏为合作应对紧迫挑战而建立新机制的雄心。虽然美国必须与盟友和伙伴密切合作,建设性地影响北京的选择,但美国还必须与北京建立持久和富有成效的工作关系。忽视任何一条路都不利于保护美国利益。

作者认为,美国努力推进积极的对华议程、但北京不愿妥协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长期以来,美国一直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在有助于推进美国和全球优先事项的领域与北京合作是有意义的。但几乎没有证据表明,美国正努力理解其与中国在哪些优先事项上有重叠之处,中国可能会做出哪些切实可行的贡献,以及这些贡献将如何推进中国的目标。

在过去五十年中,两国关系中每一个得到有效处理的问题都离不开彼此建立了真正友谊的官员的努力。这种关系对于理解彼此的要求和限制以及更广泛的国家利益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对人际关系进行投资,并耐心等待,直到解决问题或促进利益的机会出现。中国保持稳定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应该明确表示,它愿意欢迎一个更加繁荣并能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的中国。

避免在中国问题上以政治得分为目标

在美国,反对党为了政治动机,总是比执政党更加强烈地谴责中国的行为,批评政府在应对中国“不可容忍”的行为方面做得不够。但是,反对党不制定外交政策,也不对政策的后果承担责任。

总统不应该为了迎合这些指责而在对华立场上表现得更加强硬,或者误认为共同的反华立场有助于促成两党在其他问题上的合作。过去,一些总统试图在中国问题上获得政治加分,如克林顿和特朗普,但他们的政策在国内外都未能取得成效。中国问题很少成为影响选民选择的重要因素。美国的政策制定者不应追逐主流的政治风向,而是应该制定理性、明智的政策,相信历史会根据政策的效果来评判他们,而不是根据他们的选择在当下的受欢迎程度来评判。

扩大降低风险的视角

目前美中建立“护栏”的努力陷入僵局,这是因为双方的目标不一致。美国希望通过建立美中两国军队在近距离行动时的行为规则来提高行动安全性,中国则希望迫使美军远离其外围,从而加强纵深防御。

与其继续陷入僵局,美国政策制定者明智的做法是将精力重新集中在美苏领导人在冷战高峰时期提出的减少风险的倡议上,包括:军备控制协议;关于使用、部署和储存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和相关材料的国际协议以及外太空合作协议。与此同时,两国政策制定者应该努力在双方都认为存在问题的新领域减少共同风险,比如让对方的关键基础设施面临网络攻击的威胁,以及在战场上引入人工智能驱动的自主武器系统,而不对其使用进行任何限制。例如,两国应该同意,所有的核发射指令必须由人类控制,而不是由人工智能系统控制。

华盛顿和北京还需要找到方法为台湾问题降温。一个出发点应该是双方应共同承认,台湾问题不是通向最终冲突的单向扶梯,而是一个动态的问题,一方的行动会影响另一方的行动。

维护和促进美国的利益要求以一个更广泛的框架来定义美中关系,而不是局限于如今僵化的竞争模式。上述建议的五项政策调整有助于更好地引导美国对华政策,以促进美国人民的安全、繁荣和福祉。

本文编译自布鲁金斯网站报告A Course Correction In America’s China Policy。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原标题:《美专家建言,应及时修正美对华政策》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