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医大一院成功完成省内首例全磁三维介导下PFA脉冲电场消融

2022-11-09 10: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11月3日,在心血管内科主任孙英贤教授的主持下,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于波教授团队在辽宁地区率先成功完成2例在全磁三维介导下的脉冲电场消融(PFA)治疗房颤手术。

两名患者分别为54岁的男性和68岁的女性。男患者因阵发性胸闷、心悸1年入院,入院后经检查,被诊断为阵发性房颤,服用利伐沙班、倍他乐克后症状控制不佳,CHA2DS2-VASc评分为2分,心脏彩超显示左房46mm,EF44%,LV57mm。女患者阵发性心悸2年,加重七个月,既往有脑梗溶栓病史,心功能正常,CHA2DS2-VASc评分为4分,卒中风险高。

于波教授团队经过认真细致的讨论后,决定采用目前国际上最新的脉冲电场消融技术为两名患者实施手术。

 

三维重建左心房肺静脉模型

PFA消融肺静脉电位消失

11月3日早9:00,男患者在局部麻醉下进行脉冲电场导管消融治疗,手术在全磁定位三维电生理标测介导下,用脉冲消融导管(7极)在三维系统上构建左心房模型,并同时采集肺静脉前庭及左心房电压图,确定肺静脉开口位置后,医生对肺静脉前庭进行消融。20分钟后,手术顺利完成。整个手术过程患者舒适度高,消融时无明显胸痛等不适,手术效果良好。

第一例手术完成后,于波教授为第二例女患者行一站式手术,即PFA+左心耳封堵术,手术过程同样顺利且快速。该手术的成功完成标志着我院心血管内科在该领域进入国内领先行列。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心力衰竭和脑卒中,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根据最新房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年龄标准化房颤患病率约为1.6%,估算患病人数达2000万。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房颤手术治疗为射频消融术,但射频消融对术者导管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同时还存在手术时间较长、手术过程中患者痛觉明显、容易对邻近的食管等周围组织造成损伤从而引起并发症等不足。

脉冲电场消融作为房颤导管消融的新选择,通过极短时间的高压强电场刺激,利用电场与细胞的耦合作用,特异性地破坏特定细胞的细胞膜结构,打破细胞生理平衡,进而完成对特定组织的选择性消融。不同于传统的射频消融及冷冻消融治疗,全磁三维介导下的脉冲消融安全性高,非热消融同时具有高度的组织选择性,不损伤周围组织(神经,冠脉,食道等);放电时间短,手术效率大大提高,手术时间较传统术式大幅缩短。于波教授同时指出,这种革新手术在全磁三维介导下进行,无需依赖X射线定位,可以实现无辐射的“绿色手术”,增加了手术精确度,进一步增加了患者和术者的安全性。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