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京故事”小剧场剧目展演开启,20部作品有传承有创新
从11月开始,2022年“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将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剧目展演活动。
1982年,当代中国第一部小剧场戏剧作品《绝对信号》诞生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这种话剧形式的新发展,为拥有新思潮的年轻艺术家们开辟出全新的戏剧阵地。北京近年来培育了北京人艺小剧场、国话先锋剧场、蜂巢剧场、鼓楼西剧场、繁星戏剧村等一批具有地标性质的小剧场空间,推出了《马前泼水》《恋爱的犀牛》《网子》《两只蚂蚁在路上》等一批优秀的小剧场剧目,黄盈、顾雷、赵淼、邵泽辉、杨婷、丁一滕等一批年轻创作者也逐渐崭露头角。
2022年是中国小剧场戏剧诞生40周年,也是“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品牌设立10周年。
2022年“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以“奋进新时代·戏剧向未来”为主题,集中展示20部优秀小剧场戏剧作品,共计会带来40场演出。同时,还将举办戏剧工作坊、云上展播等不同类型的10余场公益活动。
“北京故事”20部剧目的线下展演,分为“经典传承”“北京特色”“新人新戏”三个单元,涵盖话剧、戏曲、音乐剧、舞蹈剧场、偶剧、新空间作品等多个艺术门类。有关注现实和当下生活的原创现实题材作品,也有用新形式演绎的改编作品;有新创剧目,也有成熟剧目。
在“经典传承”单元,将重点呈现北京人艺致敬小剧场40周年新排话剧《长椅》,这是前苏联剧作家盖利曼的名作,由冯远征担纲艺术指导、杨佳音担任导演,演员于震、辛月联合出演。
《长椅》剧照
另有北方昆曲剧院创作的昆曲《西厢记·红娘》;国话“青年导演扶持计划”出炉的优秀作品《蓟州疑云》,以悬疑方式现代化转译古典文学;同为“青年导演扶持计划”的《不在梅边在柳边》改编自《牡丹亭》,跨时空探讨女性自我追寻;山东省吕剧院的吕剧《归·源》改编自明话本小说《苏知县罗衫复合》,采用吕剧传统乐队编制,剥茧抽丝揭秘惊天命案;中国评剧院首部原创小剧场戏曲《染》,将美学、绘画艺术、戏曲艺术多元并置;凌空评剧团小剧场实验戏曲《月下斩貂》,以更为客观的人文视角诠释当代情怀。
《蓟州疑云》剧照
《不在梅边在柳边》剧照(张曦丹 摄)
“北京特色”单元集中了一批反映北京特色的作品。
黄盈编导的京味话剧作品《我这半辈子》,艺术再现老舍的前半生;北京市曲剧团《我这一辈子》改编自老舍同名小说,是白爱莲导演首部北京曲剧作品,也是北京曲剧真正意义上的首个小剧场剧目;《豆汁儿》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制作,展现北京特色家庭关系和代际传承,被誉为“最有烟火气的话剧”;话剧《爱有来处》是北京萍踪云影打造的“民国戏剧三部曲”之一,以日常婚姻生活表达质朴生活哲理;归舟剧社带来改编自鲁迅同名小说的话剧《孤独者》,展现一个彷徨者的人生困境;家庭轻喜剧《又见老爸》由中国台湾心灵治愈系导演李宗熹执导,以柔软故事触动观众心房。
《爱有来处》剧照
《孤独者》剧照
青年戏剧工作者是时代的晴雨表、创新的主力军,“新人新戏”单元聚焦近年来涌现出的优秀原创作品。
新人新戏单元,话剧九人推出民国知识分子话剧《春逝》,以短小精悍形式描摹民国女性成长;改编自卡夫卡小说的独角戏《一只猿的报告》,用极简舞台呈现猿的三重困境;宁夏遥剧场带来的人偶互动剧《奶奶的诗》,通过童稚视角阐释祖孙亲情;一台好戏出品的《大象之歌》来自法国莫里哀奖最佳作品奖,在全球长演不衰,中文版同样引起广泛关注。舞蹈剧场《摔在地上的世界》采用戏剧、戏曲等元素以及英语、法语等多种语境之下,探讨生存与爱;开心麻花音乐live秀《燃烧》以沉浸式戏剧解锁娱乐新方式;中间剧场出品话剧《万能机器人》由杨婷执导,以天马行空的想象描绘人类未来图景。
《春逝》剧照
《一只猿的报告》剧照
《摔在地上的世界》剧照
除了剧目展演外,本届“北京故事”还囊括了戏剧工作坊及云上展播等公益活动。其中,戏剧工作坊活动涵盖独角戏、影偶剧、舞蹈剧场等多个门类,面向不同受众群体,邀请观众体验不同的创作形态,通过参与舞台幕后创作,亲身感受戏剧艺术的魅力。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