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北青报:莫让“0息”美容贷成为校园贷“新马甲”

万周/北京青年报
2022-11-08 07:01
舆论场 >
字号

近期,广东省佛山市消委会收到不少美容纠纷的投诉,主要为诱导高额贷款、虚假宣传产品功效、办理美容预付卡后退款难等。其中,一名大四女学生,因为“0息”美容贷与上海某小贷公司签订贷款合同,背上了近6000元的贷款及高额利息。(11月7日《广州日报》)

无任何利息门槛的美容贷,对于急于改变颜值的大学生极具诱惑力。然而,所谓的“0息”美容贷,只不过是商家的一种虚假宣传噱头。大学生如果经不住诱惑而贸然借贷,就会钻进商家精心设计的骗贷陷阱中,看上去“好借”,可实际却“难还”。商家故意以“0息”贷款为诱饵,忽悠那些缺乏警惕性的大学生,已经涉嫌消费欺诈。不能任由这样的商业骗局肆意横行,为所欲为。

“0息”美容贷骗局之所以能够得逞,正是利用了大学生急于改变颜值而又缺钱的超前消费心理。从消委会披露的案例看,商家首先以极低价格甚至是免费体验美容为诱饵,在大学生有所心动、苦于没有现金后,再抛出可以办理更优惠的年卡“馅饼”,经过轮番洗脑,诱使大学生一步步陷入“0利息0首付,先美丽再支付”的套路,主动下载分期贷APP。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希望通过美容改变颜值,无可厚非。但问题的关键是,当“0息”借贷、“先美丽再支付”的诱惑来袭时,不少急于拥有靓丽颜值的大学生却不能逃脱侥幸心理。众所周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幻想自己能成为享有免费午餐的幸运儿,既缺乏基本常识,又是对“0息”美容贷背后的风险缺乏必要理性认知。因此,对于希望美容又缺乏经济条件的大学生来说,除了要树立理性消费观念外,还应端正心态,正确预判“0息”美容贷背后的风险。

根据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以“0息”“先美丽再支付”等噱头诱导大学生借贷美容,属于虚假营销宣传,已侵犯了后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权,应为此承担法律责任。同时,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商家这种虚假营销宣传行为,已对合规经营的同行构成不正当竞争,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同样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对此,监管部门要秉承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又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原则,摒弃“不告不理”的被动执法理念,在提醒大学生遭遇“0息”美容贷骗局后主动投诉、请求监管部门对不法商家给予行政处罚的同时,还应通过积极作为,对诱导大学生入手“0息”美容贷的不法商家,追究其法律责任,倒逼其面对法律责任的高压线,主动守住诚信守法经营的底线。

此前,校园贷已经在有关部门的严厉打击下有所好转,严防“0息”美容贷成为不法商家坑害消费者的新马甲。不少消费者尤其是大学生之所以对“0息”美容贷虚假营销宣传深信不疑,原因在于其对商家炮制的“容颜焦虑”产生了认同感。因此,有必要对那些涉及审美标准、消费观念的恶意营销展开集中治理。此外,学校还有相关部门也应采取一些必要的宣传措施,引导大学生涵养健康的审美观,理性借贷,不要被一些低息的营销噱头所蒙蔽。

    责任编辑:周子静
    图片编辑:金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