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美院90周年,西扎设计的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开馆了

澎湃新闻记者 黄松 发自杭州
2018-04-08 11:58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90年前的春天(1928年4月9日),60岁的蔡元培赴杭州出席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开学典礼,并作题为《学校是为研究学术而设》的开学演讲,提出“艺术是创造美的、实现美的”“要以纯粹的美来唤醒人的心”。

2018年4月8日,中国美术学院迎来建校90周年,以黛瓦绿树为主要建筑元素的象山校区内多了一栋红色建筑,她与王澍设计的象山校区校园、隈研吾设计的中国美院民艺馆,相映成趣。这栋建筑的设计者是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他同样也是普利兹克奖得主。

4月8日上午,中国美术学院成立90周年庆典大会现场

西扎设计的这栋红色建筑便是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作为中国首家拥有西方现代设计系统收藏的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其中长期陈列的两个展览为以“以包豪斯为核心的西方现代设计系列收藏”为主的“生活世界——馆藏西方现代设计展”,以及“馆藏马西莫·奥斯蒂男装展”,立足生活原点,探究设计与生活的关系。除此之外,“迁徙的包豪斯:设计生活展”、“西扎建筑与设计大展”、“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文献展”也作为开幕临展为公众普及现代设计的历史知识,展示这座博物馆的设计由来,并为当下的中国设计教育提供实例参考。

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关注日常,来自东方视角的“包豪斯”研究

现代设计是西方社会工业化的产物,它彻底改变了人类世界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造物形式和交流方式。“包豪斯”一词是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创造,最初是对德国魏玛市的 “公立包豪斯学校”的简称,在两德统一后更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标志着现代设计教育的诞生。

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副馆长袁由敏表示:“虽工业生产150年来是以西方价值观为导向,但如何留有东方情结的设计是中国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品虽多为工业生产的产物,如何在工业产品中留下手工艺的气质,让人离工业远一点离生活的温度近一点,描述设计的历史,展望设计的未来。也希望博物馆的建立既展示西方设计,也让中国的设计师找到方向,对教学有所影响,产生新的学科方向。”

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的长期陈列“生活世界——馆藏西方现代设计展”以包豪斯为主体选取了自19世纪中叶以来的一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品,展现了150年的西方现代设计历史。展览从设计品、设计师和设计与社会三个视角展开,为观众提供了理解现代设计的途径。

“椅子中的椅子”展览现场

“设计品”讲述的是一把椅子:

150年前一把名为“托内特14号椅子”问世,它兼顾了性能、美观、习惯、成本等多个方面被誉为“椅中之椅”,它不仅出现在印象派绘画中,它简约大气的设计也启发了许多现代设计师。“生活世界--馆藏西方现代设计展”的第一板块以“椅子中的椅子”的个案研究出发,分别从公共性、趣味、舒适、工作、便携组装、材料、结构、手工艺与机器等方面,展示现代椅子设计的发展、变化,以及现代设计从不同维度出发的关注和关怀。

椅子中的椅子 - 托内特14号椅子

“设计师”呈现的是一批“现代设计的先驱”

展览的第二板块以倒叙的方式讲述由设计师构筑的设计史。19世纪以来,人类文明的种种发明,最终被一部智能手机涵盖,以公众最切身的经历,讲述设计带给生活的改变,由乔布斯颠覆式的设计开启设计对生活的影响。

现代设计的先 驱 - 数字时代的功能集成

而后通过法兰克福厨房、维特海姆百货餐厅、意大利孟菲斯设计团队作品等设计师作品,展示现代设计的先驱如何统一“艺术与手工艺”“艺术与技术”“艺术与工业”,如何从手工生产转换为机器大生产,如何解决形式、材料与功能的问题。以此钩沉现代设计的百年历史,追溯其艺术和手工艺的源头,进而在与工业和科技的交融过程中形成为一门既独立又包容的学科过程。

现代设计的先驱 - 意大利孟菲斯设计团体作品

以“法兰克福厨房”为例,这件展品讲述了今日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厨房的由来,通过设计师的介入,合理使用空间得出。“这件藏品的活动,源自一位德国朋友的牵线,在德国“法兰克福厨房”又一个专门协会在全德抢救,设计博物馆的这件‘法兰克福厨房’是协会现有藏品的最后一件,过去MOMA,V&A,大英博物馆也均收藏有‘法兰克福厨房’,在满足了德国提出的修复等要求后,中国美院最终获得了这件藏品。”袁由敏介绍。

现代设计的先驱 -法兰克福厨房 1927年

展览的第三部分“景观社会:从制造到消费”讲述了设计与社会的关系,展览中出现了可口可乐、博朗等企业品牌的代表产品,讲述设计在20世纪渗透到了生产、销售、消费和使用的全过程,并介入到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现代“景观社会”。正因为如此,对设计品的习以为常,让人们常常忽视了现代设计对生活世界的再造。

第三板块 景观社会:从制造到设计. - 百利金钢笔

此次展览基于本馆收藏,试图通过切片式的叙述,构建一个设计的脉络。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结合是包豪斯所提倡的,艺术提供想象力,技术把想象力付诸实现。在“包豪斯”的教师团队中有康定斯基等形式感的大师,也有技术工匠,设计是不能脱离生产。

包豪斯学生 威廉 · 华根菲尔德(Wilhelm Wagenfeld)作品

2019年将是包豪斯诞生一百周年,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以“迁徙的包豪斯——设计生活”纪念包豪斯一百年。“迁徙的包豪斯”不单是一个展览,也是一个国际研究项目,包括了中国、日本、俄罗斯、巴西等将共同实施的展览项目。其中,四个版块——“应对”、“设计生活”、“借鉴”、“不灭的灵魂”——分别围绕四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包豪斯实物展开。该项目试图以此激发出有关具体案例、历史谱系与当代争论等不同议题。

迁徙的包豪斯 展厅

作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开馆系列展览之一,“迁徙的包豪斯——设计生活”除了有关于包豪斯的各种商业生产的原型外,还将展示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收藏的中国设计作品,包括平面设计、建筑和城市规划项目以及相关文献。希望探讨不同文化和政治背景下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如何将包豪斯理念加以发展、调整、扩展及再设计,以此揭示出 20 世纪至今包豪斯理念在前苏联、印度、朝鲜和中国的变化过程。

迁徙的包豪斯”项目由包豪斯合作组织(柏林、德绍、魏玛)、歌德学院、世界文化宫协同策展人马里昂·冯·奥斯滕、格兰特·沃森以及中国、日本、俄罗斯和巴西等国的合作伙伴共同实施,2019年3月至6月期间,在包豪斯诞生一百周年之际,柏林世界文化宫将举办大型综合展,届时,“迁徙的包豪斯”的各个版块将得到全面集中地展示。这个展览也代表“包豪斯”在中国的发展。

作为博物馆公共教育活动之一,“象棚·包豪斯人物空间实验剧场”表演也在开幕式上举行, 本次研究型表演回顾历史上的包豪斯舞台实验和中国宋代的杂剧表演,以历史的眼光重新审视二者,探索二者比较和对话的可能性。关注包豪斯舞台和宋杂剧的人物形象,并以之作为创作的基本素材和灵感来源,通过舞蹈和其他行动艺术,以当下之视角探索空间的运动性及其设计。

象棚·包豪斯人物空间实验剧场

以西扎设计展,讲述博物馆自身的建立

作为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建筑的设计者,1992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阿尔瓦罗·西扎是20世纪公认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2012年已80高龄的西扎对为东方设计一座设计博物馆心向往之,尤其是被“包豪斯”藏品深深打动。他远渡重洋,来到象山校区,细细考察校园,研究工地。6年之后,博物馆开馆,因为身体原因,西扎无法远渡重洋,但通过视频道贺。

在西扎本人设计的建筑空间中展出一个名为“超越建筑的西扎”则集中展示了西扎从业以来主要的创作成果,时间跨度从1960年代到2010年代,类型涵盖了雕塑、旅行手稿、建筑、家具、器物设计等方面,共计百余件作品。

西扎手稿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博物馆群总馆长杭间回忆与西扎的几次见面,在他看来,西扎是硕果仅存的现代主义大师,尤其在后现代建筑遍地开花的当下,西扎设计的建筑更是意义重大——在崇高中求新求变,重形式更讲究功能,也这一切也源于“包豪斯”。

配合设计博物馆本身,观众可以直观感受到西扎的建筑作品注重在现代设计与历史环境之间建立深刻的联系,并因其个性化的品质和对现代社会文化变迁的敏锐捕捉,而受到普遍关注和承认,具有独特的美学意义。

此次展览的视觉和空间设计是中国美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副主任俞佳迪,他对“澎湃新闻·艺术评论”记者表示:“在西扎对空间要以西扎的语言展现西扎的作品,以文本进行空间的穿梭,引导参观者在文本阅读的时候远望空间,并邀请西扎手写展览标题,把空间还给西扎。”

西扎手写展览标题

呈现西扎建筑各个时期建筑模型的桌面,构成了观众视角中的地平线,结合西扎的设计的家具、生活用品、旅行中的速写勾勒出一个立体的西扎。俞佳迪特别提到了西扎在1960年代在葡萄牙设计的海边游泳池,依山伴水之间,游泳池每日的换水由大自然的潮起潮落自然完成,可谓与自然间的对话。而在建筑模型的制作上,西扎也呈现出大气典雅,将建筑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建筑模型表达。

西扎设计的海边游泳池模型

在设计博物馆的夹层中,展示了博物馆从方案概念提出到施工完成的整个建造过程,从项目制作的工作模型、工程图纸到一批珍贵的工作会议文档、工地照片和相关视频,讲述这栋建筑自己的故事。

CDM 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文献展 

2011年 “以包豪斯为核心的西方现代设计系列收藏”从德国落户中国美术学院开始,目前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不仅拥有以“包豪斯为核心的西方现代设计系列收藏”7010件(套),还拥有3万余件意大利男装收藏、700余件美国电影海报收藏等。在未来,设计博物馆还将更多地征集中外设计作品,逐步形成现代设计系统收藏。

据杭间介绍,2015年开始,中国美院启动的国际设计文献中心项目,目前已有数万册19-20世纪不同语种的一流设计文献收藏,服务对象为国内外设计专业的相关师生、研究者、设计界同行,它将与已有设计藏品形成互补,为中国的设计教育、展示、研究提供一个中外设计的文献库。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曾精辟总结引进“包豪斯”的理由:“首先,包豪斯将为我们带来某种根源性的变革思想;其次,包豪斯也将为我们带来基础性的美学思考。包豪斯学院正是以富于挑战和开拓的变革精神创造了20世纪最早的趋向大众的设计文化。第三,包豪斯还将为我们带来变革性的教育思考。30年前,中国设计艺术教育流行巴塞尔设计学校的素描教学,而那个教学系统的源头,正是当年包豪斯学院伊顿教授的教学方案。这个悠长的基础教学变革之链一再让我们溯流而上,感受当年包豪斯基础教学的广阔视野和灵修内涵”。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