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潘家华:碳交易市场要传递出“碳有价”信号,逐步做到碳减排

澎湃新闻记者 周頔
2022-11-07 09:10
来源:澎湃新闻
能见度 >
字号

潘家华  澎湃新闻记者 周頔 摄

在近日举行的“2022年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气候变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独立科学家潘家华做了题为“超越净零碳”的主旨报告。他表示,“净零碳”的本质就是碳中和,即人为的排放跟人为的移除达到一种平衡,实现温室气体“零”的净增量。

“我们并不仅仅是为了零碳而零碳,零碳是发展,零碳是机遇,零碳是我们的未来”。潘家华称。

潘家华表示,恰如工业文明对农耕文明是碾压式的替代,“净零碳”对“高碳”的替代也将是碾压式的。对于中国来说,实现净零碳最有效的方式不应是“弯道超车”,而是要“切换赛道”:从化石能源切换到零碳的可再生能源赛道。

在回答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关于如何看待我国碳交易市场的提问时,潘家华表示,碳交易市场最重要的效果在于释放市场信号,告诉人们碳是有价格的,需要逐步做到碳减排。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建立至今已有17年,但从其发展情况来看,尽管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作用非常有限。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碳价格的波动跟随政治政策管制:要求短期实现高减排,碳交易价格就会提高,而要增加企业竞争力,管理就宽松些,碳交易价格就会下降。

“碳交易市场与其他的资本市场不一样,没有造就一个亿万富翁,在碳市场中发财、做大做强的美梦还是别做了。”潘家华称,欧盟碳交易市场在操作层面带来的经验是要抓大放小,要让大型企业生产车间来参与交易,但这些操作在统计监测的技术层面就比较复杂,交易成本特别高。

综合来看,我国的碳交易市场还是要明确传递出碳是有价的信号,而且面向零碳目标,碳最终要退出。从产业看,如果2060实现碳中和,那么碳市场也将会寿终正寝。

近年来全球多地发生的能源短缺现象,令可再生能源能否挑起能源安全大梁备受质疑。对此,潘家华认为,这说明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力度还不够,应该更积极地大力推动。

“像欧洲能源危机,这是因为传统的化石能源是点状分布,很容易受到控制和垄断并形成一种地缘政治的工具,但风、光却是无限的,是不受地缘政治垄断和控制的。像今年西南地区的拉闸限电,水电不足的时候,我们最强的能源就是太阳辐射能热,能将太阳辐射能高效转为电能的话,还会缺电吗?”

发展绿色经济,如何才能调动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其中呢?

对此,潘家华表示,传统的化石能源领域对资金要求比较高,一个项目动辄几十亿甚至数百亿元,社会资本在其中很难施展拳脚。一方面,这些项目投资资金体量大,另一方面,还有可能存在制度或者技术门槛,但在可再生能源赛道里情况就不一样了。可再生能源包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储能等诸多领域,显著的特点是空间大、多样化,相比于传统能源体系,来自社会的民间资本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投资发展的领域。

潘家华表示,在新能源发电技术上,中国企业已具备产能、规模及市场竞争力——全球十大动力电池生产商中国占六家,全球十大风机制造商中国占六家。未来,需要做的是在原创技术上进一步发力,更多地“走出去”,形成中国的话语体系、中国的标准和中国的影响。

    责任编辑:周頔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