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韩雪:演员真的是特别被动的职业

澎湃新闻记者 杨偲婷
2018-04-07 10:14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一段动画《海绵宝宝》的配音视频爆红网络,韩雪在《声临其境》中一人分饰两角的配音功底让不少人意外,流利的英文也为这段配音效果增色不少。韩雪自认,这项又强大又“魔性”的技能源自这几年学英语时的口语练习,她在app里把英语动画和影视片段挨个配着玩。

《声临其境》官方微博推介韩雪配音《海绵宝宝》

学英语并非她的心血来潮,对她来说这不仅是语言学习,也是调整自我状态的方式。出道多年,韩雪总结:前10年基本是消耗之前的知识积累。“然而人到一定阶段会想一下:往回看十年,你到底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其实真的发现每年除了履历表上多了两部戏三部戏以外,人生好像在其他维度上并没有特别大的成长。很多时候在剧组拍戏的氛围是,除了演戏以外,大部分的时间大家就是吃零食,聊聊天打打游戏,就过了。”这种状态她并不满意。

而学英语这件事,韩雪认为对自己的帮助不只是“捡回了英语”,更让她养成了很好的时间调配和统筹能力。“你能利用碎片的时间,你人就特别静心,现在觉得学习各种东西并不是压力,可以花时间学英语看书,还可以去听一些很好的音频类的课程。”

记者夸她努力,并顺嘴为广大有志青年问了学习方法,韩雪说得非常实在,“一开始也没觉得我能坚持,只是当你熬过了30天、40天、两个月,你就会觉得说,有沉没成本了。我前面都已经熬过了,我现在放弃不划算。这么好个记录,好不容易攒到今天,舍不得破坏啊。”而说到为了学英语付出的代价,她心痛表示:是删掉了手机里所有的游戏。她说自己曾一度沉迷解密游戏,“全调成hard模式,不看攻略,不用线索提示,有时候一个关卡卡好几天,通宵耗在这上面,心塞死了,但就是不想借助外力。”

聊到这儿,记者心中韩雪那些影视剧中楚楚动人、高冷神秘的形象已经完全崩塌了。实际上这显然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主。而内心崩塌需要重建的肯定不是记者一个人。在《声临其境》的成功之后,不少综艺找到了韩雪,在新的某期综艺里韩雪玩得痛快,而在多年前,上同一个节目时,韩雪还是那个众人心中的“女神”韩雪,不玩游戏,笑不露齿,不跟大家一起闹腾,在一旁美成静态 。然而“他们导演都说,那时候觉得你肯定偶像袱特别重,觉得你也玩不起,也不好玩。综艺找艺人也是有角色设定的,就你是什么担当,而我,”韩雪笑说,“我就总是属于‘搁在那儿’的那个担当。”

“一旦人家没给我设定那个框框,其实我属于没什么偶像包袱的人。“韩雪坦言。

抛开多年前“新玉女掌门人“、“清纯女神”等标签,近几年的韩雪越来越自在,也越发展现出真实而层次丰富的自己。她热衷科技,在工程师父亲影响下长大,她拆电脑、拆手机、装机刷机不在话下,手法之娴熟能赶上it男;她绯闻罕有,将生活与工作切割得罕见的干净;她不爱热闹,工作结束常常呆在家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韩雪

这几年的韩雪,生活保持着简单而明快的节奏:早上7点半起床,早饭后到公司处理工作,下午基本上就可以回家“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在家看书,学英语,研究自己喜欢的各种“小玩意”。记者追问她是什么小玩意。采访中,她声音细细软软,记者想想她的外形,期待着做做羊毛毡、绣绣花之类的回答。然而……

“比如我前段时间买了个切割机。”

“切什么机?!”

“就是电脑切割机,你要自己排版,要研究图样,还要研究什么刀头配什么材质的材料。给自己一会儿做个杯垫,一会儿做个盒子,”她语气沉醉地强调:“可以切任何东西。”

“……”

“这个趣味你不太能理解?”韩雪有点腼腆。

我能说什么呢?

【对话】

在意观众是否认可配音贴合画面

澎湃新闻:你在《声临其境》里配动画片时的声线切换让很多网友惊叹,听说是学英语时练出来的?

韩雪:其实以前找了很多动画片和影视片段练习,一方面是为了学英文,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我想试试去模拟配音演员那个表演状态,就是拿声音去训练对角色的感知力。其实演戏是需要声音塑造的,不同的角色,你声音处理的高低、快慢、音色其实都不太一样,你换一种说话的腔调,角色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一方面是练口语,另一方面是有一些表演上学习的诉求,所以才做这个事情的。

澎湃新闻:最后一轮你还是选择了一部动画片,但这次是中文。

韩雪:最早一直没有往这个方面想,跟导演组也经过了挺长时间的沟通。当时我想配中文的,但是很多影视片段就有一个问题,就是差异性不大。到最后一期,大家都是很好的演员,每个人对角色和声音的完成度都特别高,他们能配得很像,也能配得很动情,我想做点不一样的东西挑战一下。所以后来找片段的时候,我想我还是配动画片,因为动画片的宽容度更高,影视片段观众会在意你和原本演那个角色的演员声音像不像,但我觉得配音最重要的不是模拟得像不像,那是每个人先天条件不同。我更在意观众在看的时候觉得配音是不是完美贴合画面。然后我就想找角色多一点的动画片,后来挑了《头脑特工队》。

定了片段之后我就开始准备,先是去找到每个角色的声音,你用什么音区去配,然后再是这些声音能不能串联起来。

演员是被动的职业

澎湃新闻:在这个节目之前,很多观众心中你塑造的很多人物形象都是优雅、美丽、清冷的女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你觉得这会不会影响你在角色塑造上的广度?

韩雪:作为演员本身来讲,我并不愿意再复制自己的角色,其实这些年也想去尝试不同的戏,比如说你演谍战,演喜剧,演各种东西,但问题在于他很多戏没办法做到在同一个时间点让大家对你有一个广泛的共性的认知,就是很多你也许做了新尝试的戏,它播不火,大家不知道。对于大众来说,对你的认知就停留在那些热播戏上,但往往大部分热播戏对演员来讲,你塑造的形象是比较单一的。确实我以前对此有特别多困惑,所以有时候特别拧,老觉得我不想这样演戏,因为自己觉得我能力不在这,我也可以那样去演,但就会遇到市场的问题,比如很多片方找你,他就给你很保险的角色,除非你自己做的戏,或者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机会,你可以做一点挑战以外,其实大部分时候演员真是特别被动的职业。

《女神跟我走》里,韩雪饰演coco吴

澎湃新闻:可能之前大家给你设定了一个形象,但现在你可以去打破它,这是挺棒的一件事情。

韩雪:对,因为以前大家对于信息的接收,只能符号化的处理,确实也没有其它渠道给大家呈现更多新的东西。我觉得符号认知不是坏事,因为这样可以简单经济高效地去对事物有所认知,但这个符号要准确。我刚出道的时候,唱片公司定位的所谓“新玉女掌门人“,那个符号的挑选在那个时代是适合的,他从你整体的包装,甚至刚出道你自己的那个状态,确实对那个年龄的我来讲也合适。但在成长过程中,你慢慢褪去当年这些特别青涩的标签,我当时也不知道,我到25岁、30岁、35岁会呈现什么样的标签,但我其实早在十年前就有特别强烈的意识:我要撕掉旧标签,所以开始做一些的东西,搞点这个,搞点那个。就是为了淡化身上某一种标签。

我觉得也有时机的问题,像我喜欢数码,喜欢科技产品。是从我上高中起就一直有的兴趣。以前拆电脑,刷机,装系统,都是自己玩,只是当年大众兴趣不在这上面,也没有社交媒体这个渠道让你去呈现。近年可能也和政策、和现在一些价值观的回归有关系,大家开始更关注文化科技类的东西,可能大家捞了一捞发现,有个女演员挺喜欢科技的,所以就有人在我身上添了一个所谓的科技的标签。反正怎么说,也没有刻意的去做标签,只是我身体里有些什么东西,我把它呈现出来。

《开罗宣言》里,韩雪饰演江户英子

澎湃新闻:所以你现在工作或生活中没有做任何人设?

韩雪:没有。我一直跟公司的同事说,我说我们千万不要干一件很傻的事情,就是好不容易把一些觉得你不是你的标签撕完,再给自己做一堆人设,还要天天担心人设崩塌。

我觉得我所能够呈现给大家的东西,是今天我能够负担得起的。比如说科技,比如说我换个屏,拆个机,做一点科技的简单讲解,做一些科技论坛的演讲,但我选择的出发点,只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谈我对科技的体验,对科技和生活的认知,我不能说我去预测未来AI的发展方向,我去预估明年的科技趋势,那不是我的专业范畴,我也不想把自己拔高成一个专家,甚至做演讲这事儿,连讲稿我也是按照我的想法,一字一句自己写的,我能表达出来的东西是我认知范围里的,我也不希望别人来修改,我也不需要别人来美化,这样我就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我能做多少事,做多少事,做不了的,也别去蹦高了去呈现,如果说每天都很提心吊胆想,这个稿子是别人给我写的,我心里一点也不明白,我觉得那就有人设崩塌的风险。包括《声临其境》后,有各种各样的项目来找我们,我们工作室同事的态度,第一这个事情本身值不值得去,第二人家是不是在消费我们现在所谓的这个热度,如果是过多的消费,而我自己又没有能力去做这件事情,这个项目就不能做。

我没有后悔过

澎湃新闻:我看过你的一些报道,讲到不少你的成长经历,就觉得你小时候就特别独立,有自己的主意。其实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就尤其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学会自己为自己做决定,并且勇敢承担一切后果和责任,其实不容易。能不能给他们一些建议?

韩雪:我看那个武志红老师不是写那个书叫《巨婴国》,讲很多中国成年人的心态,其实还是一个巨婴,他的依附心理特别强,除了生理成熟外,其他方面并没有很成熟。我觉得当然跟家庭环境和教育有关,而且我觉得年轻人现在不是说他们不想成长,而是得有人去唤醒他们那样的意识,有的东西他们现阶段可能自己总结不出来,他们也不知道方向在哪里,范本在哪里。但一旦有人告诉他们,他们可能也能接受。而且我觉得现在可能大家生活中文化快餐的东西比较多,让现在小孩都静下心来去看点哲学,看点心理学,好像也不是特别现实,所以我觉得多给大家传递点有营养的价值观,倒不是说灌鸡汤,就是你不要很教条的跟大家说道理。比如我自己的例子,这个事情我不要求大家这样做,但我可以分享我的生活体验,或者说某一些事情我是怎么受益的,那你看看对你来讲这个参照有没有用,如果有用,你拿去,如果没有用,你当我没说,我觉得也挺好的。

《爱情占线》里饰演慕北北

澎湃新闻:我觉得其实很多人的心态都会有一种,如果我让别人来做决定,那不管这个结果好坏,我就不用去承担这个责任了?

韩雪:我一直以来从来都没有这个心态。可能跟家庭教育有关系,我很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就教我,你自己做决定自己承担后果,我觉得这个是必要的。

而且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很多企业招人的时候,他们最喜欢的品质已经不是你聪明不聪明,是不是名校。很多公司最在意的是这个人靠不靠谱。“靠谱”我觉得是对现在年轻人最大的褒奖。“靠谱”本身对应的就是责任心。现在是分工协作的社会,每个人只是社会的一环,如果要它顺畅运作,每个人必须在自己的岗位上是靠谱的,如果你把责任全部转嫁给其他的人,我撂挑子,我不担责任,没有事情做得成。对我来讲,观察身边的人,我先看这个人是不是靠谱,有没有责任心。

澎湃新闻:那在成长过程中有没有做了个身边所有人都反对的决定,但最后你后悔了,有过这样的事吗?

韩雪:我没有后悔过。通常情况下,人不太会后悔,这是个心理学机制。就是人的大脑可以修正你对事物的认知。你想这个既定事实已经是这样了,最终我的体验,可以是很后悔,我的选择是错的;也可以是这个决定我做的是对的。在这个过程里你只需要修正中间你对这个事情的判断和期待值,修正你的价值观。

我觉得但凡一个人心智相对成熟,内心比较强大,他都会靠修正中间的这个过程,去吻合他最终对自己的自我判断,所以是不太会出现后悔这个选项的。你看很多内心强大的人的传记,很少会出现后悔这个词。即便客观评价某件事情的对错,他们主观意识上,也不太会用到“后悔”这个词。

而且我觉得人生中我们能遇到的事,没有那么多大事,没有那么多非黑即白,或者只能做这个选择,不能做那个选择。人生其实路径很多,所以也真没有哪件事情我不选这个,我就一定有多么的后悔。只是你在做选择的时候,要分配你内心的权重,然后实现你对于自我实现的预言,去无限接近你的预言。

    责任编辑:石剑峰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