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记忆】父亲的摄影生涯‖晏进宇

2022-11-06 09:2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父亲的摄影生涯

晏进宇

1940年出生的父亲,今年82岁了。从事了几十年摄影工作,父亲一直有个想法——出一本摄影作品集,给自己的摄影生涯做一个总结。

2021年初,禁不住摄影界友人的一再鼓动,终于下了决心准备出一本摄影作品集。于是,一整年都在筹划这桩大事,做了无数功课,也请了很多专业人士和亲朋好友支招、参谋。

父亲9岁就跟随我的奶奶从晏场老家到雅安城区谋生,在当时雅安唯一的照相馆当了学徒。1956年,公私合营,父亲成了国营企业的正式职工。

1959年,父亲响应国家支援山区建设的号召,第一批报名到亟待发展的宝兴县,开了宝兴县唯一的照相馆。后来与我的母亲由相识到相知,直到现在三代同堂。

1987年,在蜂桶寨救助大熊猫(晏正常 摄,图片来源:《生态雅安》2022年第1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宝兴人,大多都在父亲的相机里留下成长轨迹。父亲没在正规学校念过书,知道知识的宝贵。在经营照相馆的日子里,也不忘学习文化知识。记忆中,父亲除了经常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摄影图片外,还不时有应景的诗词被选登。

1981年,父亲加入四川省摄影家协会,是雅安地区第一批加入省摄影家协会的。父亲用胶片定格了太多有意义的瞬间,印象最深的是一系列拍摄于20世纪80年代初抢救大熊猫的珍贵史料。当时大熊猫栖息地箭竹大面积开花枯死,国宝大熊猫因缺乏食物数量骤减,社会援手频出——宝兴县原永富乡大熊猫抢救承包会现场签署承包协议的珍贵照片,记录了真实历史场景;有一张抬送大熊猫过河的照片,登上了1984年7月4日《中国日报》英文版的头版。此外,还有20世纪70年代末电视信号首次进入宝兴县的照片,以及大量藏羌题材、城乡变迁、精彩人像,经过时间沉淀,都成了不可复制的经典。

1983年,在宝兴抢救大熊猫 (晏正常 摄,图片来源:《生态雅安》2022年第1期)

其实,从胶片暗室到数码电脑,父亲经历了好几年的阵痛,甚至想过放弃,但他挺过来了。70岁那年,在好友们的鼓励下学会了使用电脑和专业修图软件。

如今,父亲自如地线上、线下投稿。

现在,只要天气适合,老两口就会到一些当天能往返的地方游览。父亲每到一个地方,都是相机不离手,随时随地搜集精彩的生活瞬间。

父亲有个要好的朋友叫王肇祥,比父亲大两岁,书法功底深厚,诗词也很有造诣,十年前作了一首词《临江仙》,赠与父亲。父亲喜爱至极,精心装裱悬挂于客厅:“七十匆匆如一梦,蓬帆戏浪随风。空将心智逐飞鸿,寸分无所惜,俱付稻梁中。差幸夕阳无限好,更欣摄影情锺。争抓一瞬乐无穷,奇山花海里,任我寄由衷。”在征得王肇祥同意后,父亲将“七十匆匆如一梦”改为“八十匆匆如一梦”,配上父亲年轻时在天安门前的留影,确定为摄影集的卷首页。

父亲有一副宝兴题材的楹联很是中意,得到大家高度认可,也收入了书中:教场飞瀑冲云出,冷穆悬泉破雾来,横批:龙腾宝兴。

宝兴——世界大熊猫文化发祥地 (晏正常 摄,图片来源:《生态雅安》2022年第1期)

经过一年多的忙碌,由父亲亲自归类、编辑、排版、作序的《晏正常摄影》作品集,于2022年4月下旬印刷。“虽是瞬间艺术,确是毕生追求”,父亲用在封面的这段话,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他与摄影难以割舍的情怀。500册,印刷费用2万余元,正在陆续分发给摄影圈内的好友。出于节俭,设计制作不算精良,但反响热烈,好评多多。

【完】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晏进宇

供稿: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配图: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原标题:《【记忆】父亲的摄影生涯‖晏进宇》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