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当“大红屏”遇上“州庆红”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任务成功庆祝凉山彝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
十一月的川西腹地,漫山秋色,瑰丽至极。最喜此刻,在日落时分,揽秋色入怀,群山掩映间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更是弥漫着一丝欲语还休的神韵。
11月5日傍晚,西昌发射场二号工位,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蓄势待发,箭体上方的五星红旗的图案及长征火箭的标志,在落日的余晖下分外醒目。
这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西昌发射场执行的首次发射任务。
“面对当发火箭凌晨发射、下发火箭立即进场,一月内三发火箭及多星测试等诸多挑战,我们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政治热情转化为岗位建功的不竭动力,用实际行动确保任务圆满成功。”任务01指挥员白春波慷慨激昂地说。
19时50分,火箭腾飞的巨大轰鸣声响彻群山环抱的安宁河谷,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着中星19号卫星一飞冲天。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之际,发射任务成功的“大红屏”与全州喜庆热烈的“索玛红”同时熠熠生辉。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1950年,大小凉山解放。从此,凉山的历史开创了新纪元。1952年,凉山彝族自治区成立。1954年,凉山彝族自治区改称凉山彝族自治州。1978年,西凉合并,凉山迈入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70 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和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凉山各民族团结奋斗,实现了从奴隶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
风雨同舟,砥砺奋进。在与凉山州相携相助的50 余年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见证了凉山从百业待兴,到百业竞兴的历史性飞跃。50余年里,西昌发射场始终不忘航天报国初心,与凉山州共同谱写了同心协力、团结拼搏的时代新篇章。
庆祝凉山彝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大会现场(图源: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买锐)
红军长征·航天“长征”
时间回溯。1935 年,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后,在凉山地区召开了著名的“礼州会议”,“长征”一词,在凉山诞生。而与彝族同胞的“彝海结盟”,更是成就了一段佳话,成为民族团结的光辉典范。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1970年冬,一支队伍从茫茫戈壁出发,穿越河西走廊,翻过秦岭,跨过大渡河,来到大凉山,在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安营扎寨,开启了探索浩瀚宇宙的新长征。
在艰苦创业的过程中,是红军的长征精神,始终激励着年轻的建设者们。
抢建的第一座桥是“长征桥”。当年,发射场与外界隔着一条安宁河,修桥成为发射场建设的首要任务。为了赶在雨季到来前完工,1000多名抢建者分成3批,冒着雨雪,顶着寒风,跳进冰冷刺骨的河里建造大堤实施截流,硬是用身体组成了一面人墙……后来,为了纪念西昌航天人在进军太空中迈出的第一步,他们将这座历经千辛万苦抢建的大桥命名为“长征桥”。
建设初期,在“彝海结盟”伟大精神的感召下,世代定居的当地群众,赶着猪马牛羊举家迁移,让出了世代繁衍生息的簸箩沟、赶羊沟峡谷,全力支援发射场建设。
发射的第一枚火箭是“长征”火箭。“长征”火箭的命名有感于毛泽东著名的《七律·长征》中体现出来的红军藐视一切困难、不惧任何艰难险阻的顽强斗志和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寓意我国火箭事业一定会像红军长征一样,克服任何艰难险阻,到达胜利彼岸。
1984年,我国首型低温运载火箭长征三号搭载着“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的横空出世,让沉寂了数千年的山沟瞬间沸腾,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崇拜“火”的彝族同胞高呼着“麻冲莫木几博咯!(大火把飞上天咯!)”这一年,西昌发射场成功将“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让中国人在36000公里高的赤道上空开辟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让中国航天踏上了探索浩瀚太空的新长征。
长征,“长征”,斗转星移,一脉赓续。
彝族群众与工程建设者奋战通往发射的公路 (图源: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大美月城·探月“母港”
汉代司马相如曾在西昌留下“月出邛池水,空明澈九霄”的千古佳句,西昌也因此得名“月城”。中国探月工程出征的起点,正是始于素有“月城”之称的西昌发射场。
2007年10月24日,西昌发射场使用长征三号甲火箭,成功将嫦娥一号卫星送入月球轨道。中华民族“九天揽月”的梦想得以实现,“嫦娥奔月”的千年传说照进现实,西昌发射场成为中国的“探月母港”。
从“月城”开启探月之旅,恰如其分、相得益彰。
而后,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探测器陆续从西昌发射场成功发射,实现了我国首次月球软着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等壮举,中华民族探索浩瀚宇宙的步伐,在太空中迈得更稳更远。
“嫦娥”待命出征 (图源: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生命线”·“幸福线”
每次火箭腾飞的背后,有这样一条专用铁路功不可没——用于发射的长征火箭,就是通过这条铁路穿过绵密群山,被安全运送到西昌发射场的。
这条专用铁路始建于1974年,肩负着运输火箭、燃料等航天产品的重要使命,至今已圆满完成西昌发射场170余次航天发射的运输保障工作,被誉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发射任务的“生命线”。
然而,这条仅长27.339公里的“生命线”,却因铁路沿线占地种植、私建道口、乱建房屋、乱拉线缆等,长期面临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2019年以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会同凉山州、冕宁县,打响了一场专用铁路清理整治的攻坚战,经过近四年努力,当前铁路沿线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圆满收官,这条风险隐患重重的运输线现如今变成了安全感满满的“幸福线”,也将成为当地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幸福线”。
整治后的铁路专线照片 (图源:胡煦劼)
航天人·航天城
因为西昌发射场的存在,凉山州府所在地西昌也有了“航天城”的美誉。行走在西昌的街头,不难发现,大街小巷都充满了航天元素,航天大道、航天路、航天学校、航天小区……
航天路南北而行,是城市的热门目的地。南路以食闻名,每当夜幕降临,车水马龙、食香四溢,充满了城市烟火气;北路以蓝花楹闻名,每到四月盛放时,引得全城前往打卡。
航天大道贯通全城,是整个城市最重要的交通干道,随着凉山的建设发展,近些年,航天大道不断拓展、延伸,同样反映着西昌航天人的道路越走越宽、行稳致远。
航天学校里,航天城少年如初升的太阳、含苞待放的花朵,尽情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他们注定是航天城的未来之星。
此外,以航天命名的住宅小区分布全城,整座城市仿佛融为一整个航天社区,让“航天城”的美誉更加名副其实。
“蓝”美航天路 (图源:何亚运)
航天文旅·乡村振兴
2016年,西昌市获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9年入选首批“天府旅游名县”,航天旅游在其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凉山州充分发挥航天发射核心驱动作用,在弘扬航天文化、讲好航天故事、科普航天知识、传承航天精神等方面,深度挖掘航天资源、用好航天资源。
站在西昌市南安河畔,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区周边,一座科技感十足的“腾飞塔”已拔地而起,形似火箭发射时熊熊燃烧的火苗,象征着“汇聚八方之势,聚一股合力”将“嫦娥”送入太空的伟大壮举,这座高塔正是航天公园的标志性景点。
而航天公园,是西昌市以“一套航天脉络、两条追月线索、三个探月段落、四大景观亮点”为主题,打造的沉浸式航天科普主题公园。这不仅是展示西昌航天城城市名片的重要载体,也是深挖航天资源的代表之作。
据了解,除了航天公园外,凉山州还正在规划建设航天小镇、航天文旅、航天研学、航天影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势必有力带动当地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推动凉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航天公园全景 (图源:西昌发布)
航天梦想·航天传承
1995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被列入四川省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一次航天发射无疑是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多年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充分发挥资源、人才等优势,与当地共建学校,组织一线科技工作者走进校园,为凉山青少年儿童进行航天知识科普,邀请师生代表前往发射场观看航天发射,用西昌航天特有的文化、故事和精神为广大青少年播撒仰望星空、追梦航天的精神火种,激发青少年弘扬航天精神、投身航天事业的热情动力。
在西昌发射场里,像01指挥员张光斌等不少科技工作者就是当年在校园听讲航天科普的青少年,他们怀揣少年时期种下的航天梦“种子”投身航天事业,西昌航天精神在他们中间得到了传承。
青少年参观发射场(图源: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70年沧海桑田,凉山艰苦奋斗,高歌前行。50余年守望相助,西昌发射场同心筑梦,情系凉山。进入新时代,西昌发射场将继续与凉山人民携手而行、激情奋进,在逐梦星辰大海的征途中创造更多奇迹,为凉山夯实发展之基、汇聚前行之力,助推凉山、助推中国,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来源:我们的太空
作者:张捷、杨晓虹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